王开岭相关作文

【篇一:仰望中的回眸】

在古籍神话中,远方是一只妖媚而寂寞的狐,吸引着精纯的人们向前追赶,却在不经意间愈走愈远,渐而迷失自我。

仰望也是如此,在不断倾羡学习他人的同时,我们逐渐忽略了自身的闪光点,直到发现自己也是他人的仰望对象时,才猛然惊醒。所以,仰望中的一次回眸能让我们回归自我,欣赏到自身的过人之处。

仰望本是一记精神姿态,正如王开岭所言: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是的,联系仰望最基本的姿态,抬头远望。致使我们的目光不再洒向地平线,但前进的路上并非坦途,总有些坑坑洼洼和恼人的磕绊,一不留神就会摔得眼冒金星。因此,在仰望中迷失自我实乃再寻常不过的事。

法国诗人阿兰说过:“只要向前看,眼睛自由了,头脑便是自由的。”我却不以为然。一味地仰望与进取,却无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长此以往,定会使我们阵脚自乱,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况且,长时间的仰望不仅会使我们的脖子酸胀难耐,一种自卑感与忧悒情绪也会悄然漶散开来,感觉自己仿佛活在他人所投掷的巨大阴影中,自信心难免会受到打压。所以仰望中的一次回眸,既是一次自我调剂,也是一个审视自我的好机会。

当今社会,像鲁迅之类的大师级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正是当代的作家们有一种被“西化”的倾向,即不断学习西方的文明与历史,只可惜文化的差异使他们很难将其研究得通彻,而对本国文化又知之甚微,最终导致当代文坛的不景气。

其实当代的文学家们大可不必汲汲于西方文明,若停下脚步,蓦然回首,便会发现泱泱中华大地上矗立的煌煌文明汩汩生辉,引得国外学者争相来访。

所以,既然手捧这份五千年的瑰丽珍宝,又何必仰望他人呢?当代文学家要做的,便是增强文化自信,找到其中适合自己的领域加以研究。我相信假以时日,昔日的大师级必将不再遥远!

仰望时,我们踩进了别人的风景,为何不欣然回眸,也装饰自己的梦呢?

【篇二:春天了一定要让风筝放你】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要到了,各种风筝们要开始展示它们优美的身姿了,不要一直当个宅男宅女,趁着春天,一定要“让风筝放你”。

在王开岭的《当她十八岁的时候》这本书中也有这样一篇写放风筝的文章。这是他第一次放风筝,竟然激动得脖子疼。当他的第一只风筝不幸坠地时,竟如一个孩子一样“骂天公”。他说:“不,你一定要让风筝放你。把你放得优哉游哉,从城市的罩子里逃出去,看一看蔚蓝,追一追神仙,呼吸一下晴空与辽阔,住一住云上的日子……”

是啊,放风筝可以让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找到最纯真的快乐,毕竟纸鸢可是自古就有最受小孩喜爱的玩具啊。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天空中的风筝已经越来越少,小孩子们都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于放风筝嗤之以鼻,自以为这只有幼稚的人才会玩的游戏。再看看那几个零星放风筝的人:没有欢声笑语,没有热切激动,仿佛放风筝只是春天给他们留下的一份作业,完全失去了放风筝的乐趣。

难道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吗?当然不。王开岭在他的文章中写到老北京的风筝客,他们不肯错过一寸早春,一定要到半路上去等、去迎。否则,他们不原谅自个儿。他们对风筝的热爱,甚至胜过了老婆孩子。他们红光满面、气定神闲,一看即活得飘飘袅袅之人。“鸢者长寿”,这话没错。

现在的人们陷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总想通过网络寻找乐趣,往往却忽略了最原始的快乐。电脑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可同时带来的还有辐射危害,近视的危害等等,像放风筝这样既便宜又有趣还健康的游戏,现代人往往不屑一顾。

我相信放过风筝的人也有过这种和王开岭一样感觉:“当纸片腾空而起,你会浑身一颤,忽的一下,整个心思和脚跟被举了上去……你脱胎换骨了,精神如烟、心生羽毛,你不再是深刻的人,你失重了、你变轻了,体内的淤物通了,块垒和板结碎了……别了,浑浑噩噩。别了,尘世烦忧。

所以,不要沉迷于时代的高速发展,春天到了,体会一下古人的快乐,放放纸鸢吧,不是那种塑料的风筝,它们不是春天的使者,把这种有毒的化学物放上天,那可真对不起“放纸鸢”这三个字。

春天要来了,准备好纸鸢,一起体味纸鸢的魅力!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