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相关作文

【篇一:诵读传世经典,传承中华美德】

经典,是一泓清泉,荡涤了我尘封的心灵;经典,是一条路,容我坚定的走下去;经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每当唱起她,心中就涌起说不完的温暖。

——题记

经典篇目,旷古诗词,典雅美文是怎么来的呢?

她是精神的升华,意志的浓缩,是一种百折不屈、艰苦奋斗的美德。她从口口相传中获得生命,从高尚的中华品行中得到灵魂,最终落在纸上,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启迪。在历史里,在书籍里。

她是《论语》中掉落的珍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是孔夫子的谆谆教诲,是众弟子知行合一的凝聚,更是华夏五千年一脉相承的知识信仰。多少学子因有她而奋起,多少学子凭借着她的激励走过了寒窗苦读的岁月……如今,《论语》学习纳入了中小学生课程,每当我听到那熟悉的读书声从窗口传出,我就知道,这种文明,又得以传承了。

她是从《史记》的竹简间落下的繁花——在浓墨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王朝的背影。现在的我们,面对如此旷世之作,又会有谁理解司马迁在牢狱中创作的辛酸!那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坚韧与斗志,在血与泪的冲刷下惊世而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只有时间会懂,历史会懂,意愿传承经典的人,才会懂……

她是经历史长河中的浪潮淘洗过的金沙——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伟志;是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俭朴;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骨气;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是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志;也是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巾帼之志,更是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之心。

茫茫历史长河,赐予了我们无尽的美德与精神,为子子孙孙留下宝贵的文学财富!且欲仰天高叹——噫,吾之大国经典,万古长生!

在经济大潮波浪翻滚的今天,她融入童声中的《三字经》《弟子规》。言语精短却意味无穷——教我们文化,教我们生活起居,教我们做人……总之,作为启蒙经典,她有独树一帜的魅力,为纯洁的心灵上种下了可贵的美德。

这是一份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毅力。

我们更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美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经典,是一泓清泉,荡涤了我尘封的心灵;经典,是一条路,引领我坚定的走下去;经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愿身体力行,将那经典美德发扬、光大!

【篇二:放一束名叫准则的烟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曾近响彻深巷的朗读声如今渐渐消散,还有谁家的孩子能熟背它,更遑论通彻其中真谛呢?“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影响了一辈辈炎黄子孙的准则又被遗失在那一片土地呢?是时候重拾记忆,将这代代相传的准则绽放成一片最绚丽的烟火。

那一准则最美,“笑不露齿,话不高声。”我反感吃东西时大笑大闹,饭菜喷了一桌的人。每每与这种人吃饭我总会想“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这优雅的境界离她们有多远。让我不禁怀念古代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羞女子。她们能奏一曲哀转久绝的乐曲,使一代诗魔青衫尽湿;她们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踏上大漠征途换大汉和平;她们自有一身霸气,傲坐九霄宝塔谱写历史辉煌。那是怎样的女子,岂是如今手捧手机狂发朋友圈求关注的痴顽女子能比?她们笑不露齿话不高声,令我钦佩。

那一准则最真,“坐有坐相,站有站样。”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之间便能流露出自身的修养与品性,因此,透过坐相与站相就能知其人品行一二。就像站在汨罗江畔的身影,瘦削枯槁却骨节铮铮;见月下独酌,坐姿慵懒的李白,便知他有潇洒不羁的旷世情怀;见大唐宫阙前遗世独立的身影,站在那自成一股霸气与威严,便知李世民有睥睨天下的雄心。所以,坐姿站相时刻透露着自己,心中一定要铭记“坐有坐相,站有站样。”

那一准则最善,“忠厚传世,勤俭持家。”从小到大经常听大人说“要节俭,做人要忠诚、厚道。”这做人的美德,规范了我们,使我们长成于社会、国家有利的人。扮演好正确的角色,共同推动社会发展。所以,永不忘这一准则,用它约束自己。

潮起潮落,云涌风起。这些曾伴随一代又一代人长大、安身、立命的老规矩,却不知何时被人遗忘在那深巷。听啊,它在低语,它在呼唤。这呼唤声,从深巷传来,从我们心底发出,它值得我们代代相传,铭记恪守。

看啊,星空中那一抹烟火,绽放得如此绚丽,映在我们眼里,留在我们心中,奔流于我们的血脉。

【篇三:游校园文化长廊】

走进校园的大门,左侧有一小道,伴着绿树,沿着草坪间铺就的石板小道,映着“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九个大字的光芒便进入了校园文化艺术长廊。小小的欧式茅草屋,玲珑别致的石桌凳,高大的树木绿绿的草坪,精美的一面面大版画……仰望湛蓝的天空,悠悠飘动的朵朵白云,鸟群鸣叫着飞过,恍如进入梦幻之中,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殿堂。

在长廊的一边挂着许多摄影作品,草帽山、田园如画、九女峰、山路十八弯等,反映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活动小组的摄影不仅仅是拍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发现美、留住美,创造美。

与摄影作品紧挨着的是“中华传世文明经典”,黄河、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名胜古迹的图文介绍,还有山西文化经典,晋城文化经典、李寨传世文化经典作品,文化艺术教育形象直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山西移民的大愧树,由于当时陕西人口密集,其他地方人烟稀少,统治者发起移民活动,许多亲朋好友在移民中失去联系。有的人见面一问你姓什么,得知都姓同一个姓,便会说一句老话:“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指的便是五百年前移民这件事。这里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哦,对了,还有戏剧文化,都很不错。

走着走着,你会看到一幅以蓝色为底的大作。绿色枝叶茎蔓郁郁葱葱,一个个葫芦活灵活现的挂在其间,寓意“福”“碌”,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最求。葫芦间的“孝”、“爱”、“礼”、“强”大字非常醒目,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也是这四个大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接着就会有一幅幅剪纸作品映入眼帘,有《八仙过海》、《十二生肖》、《八骏图》等,他们的下面整整齐齐排着五十六幅表示各民族独特人物形象的剪纸作品,全部是我们学生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张张精美的作品展示了我们青年一代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熟练的剪纸艺术。

文化艺术长廊共有五块大版面,每块前都有是石圆桌、石鼓凳,供你写字记录或课间休息。常常见到同学们带着书本坐在那里做作业诵美文,神情或悠闲或专注,很是惬意。每到夜幕降临,校园文化长廊里灯火通明、色彩绚烂多姿,宛如天上人间,观赏的人影憧憧,往来不绝,同学们仍能欣赏展示在那里的文化艺术作品,体会华夏地域文化的源远流长,陶冶艺术情操,激发认真学习复兴中华的人生激情,攻克学习上的道道难关,勇攀科学文化高峰,以至外来参观的人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校园文化长廊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远近游人闻声而来。快来参观吧,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篇四:文化之缘】

文化之精粹,烈火之焚烧;磐石之打磨,玉石之光泽。

——题记

沧海一粟,春来东去,传承千年的文化用着它沧桑而又饱满的岁月,一路鞭打,一路灌输。它用月老的红绳系住中华之博大精深。它经过“千遭万锤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改造;拥有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志德。

千年前的它拥有璀璨的光辉岁月。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曾冲刷着人类的头脑。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思想文化的见解不同,让他做出了震惊后世的举作。而秦始皇得以一统天下,也是由于学术的思潮致使他用战争获得了各国的臣服,从而这传世的精粹带着它的璀璨,扶起一个个传奇的王朝。

千年璀璨的文化也有它坎坷的一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传承,他们试图用那丑恶的嘴脸将我们的国家变成她们的殖民地!变成他们的奴隶!他们用丧权辱国的条约来分离我们的国家。但,他们不会想到,顽强的文化思想创造了我们坚实的精神堡垒,我们对他们的侵入是反恶之极,也是愤懑之至的。我们用双手将其推出,然而紧跟随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他们又以强盗的姿态,毁我中华之文化结晶——圆明园,焚烧着我中华之血肉。可是,即使这样,我们也不会倒,艰辛的抗敌八年,换回了中华之崛起,换回了千年文化之复苏。正如世人所说:“世上不怕敌人多强大,只怕自己不够坚定”。新中国成立,毛主席致力于用文化的经典教育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没有任何一件物饰是自然就得以诞生的,都是历经过层层加工,层层打磨,才做出的一件不朽之作。白居易的《琵笆行》、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哪一件不是佳世之作?哪一件不是流传千古,流芳百世?可这传世之作后的诗人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辛酸才得以创作而出的,恐怕没有几人知晓吧?他们就正如这文化,是先由百步穿杨的精神,后羿射日的勇敢,女娲补天的仁慈而逐渐剔旧陈新、取长补短而沉淀出来的,从而才像玉石、钻石那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微风吹动了心扉,尘埃掩埋了旧迹,未来在求知中,而你与我,心与心,文化与潮流却在这冷酷而现实的世界中孤寂地打磨着、变幻着、璀璨着……撕心裂肺。从那个时候起,我发誓会在以后用力地刻骨铭心地活着。时光若静止,一切安好!这韶光多令人厌恶,把原本美妙动人的事物,纂改的面目全非。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