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及时行“乐”的猴子】
在九十年代初,据调查大多数人的梦境都为黑白两色。而现如今,研究人员发现人的梦境多为彩色的。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心理学家认定与电视机有关。
科技在人类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亦是。它使我们学习办公更加快捷,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增添了我们的学识……但更多的是它让我们生活多出了只及时行“乐”的猴子。
猴子将及时行“乐”的思想输入我们的大脑,代替了最可贵的人情味。上海是座高速运转的城市,生活在本土的市民可能并不觉得,但只有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会明白浪“漫”生活的难能可贵。中考结束,去了次印尼。当地人把“慢”作为生活之道,晚上八九点钟吃饭都算正常,在上海这点基本都洗洗睡了,但当你在大街上路人都会双手合十对你说句晚好的时候,才能懂得人情味的珍贵。因此,我们要放下手中的人工智能,把捣蛋的猴子赶出大脑,用人情为去对待生活。
猴子还把它的思维方式套牢在我们的大脑。现社会有种人群称为“无音乐不成人”,他们干任何事情都需要音乐的伴随,只有音乐给他们输入生命活力。但猴子无法一心两用。在他们享受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时,又怎么去办公,学习呢?这样操作的后果,工作效率往往还不达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我们得把办公和娱乐分开,让自己思维开阔,而不是缘木求鱼,以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起了《人生论》。我也在本杂志上看到了篇文章叫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看完之后,无话可说。并不想去批驳这文章,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这现象的本质就是猴子引起的。它给了每个人件外套,让人在网络上高谈阔论,大义凛然地让他们站在上帝视角评判这个世界,让人的价值观随网络热潮不断“新陈代谢”。引起共鸣的仅仅是因为人生的艰辛?更多的还是因为穷极一生而碌碌无为。无所作为还不是因为对猴子的依赖?因为猴子会帮你做任何事。但这任何事不代表会让你一跃成名功成名就。它只会让你离你的人生越来越远。
猴子让我们的生活乱成一锅粥。可我们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也许我们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人们正常生活,而不是让那只及时行“乐”的猴子在我们脑内捣乱。
希望每个人成为生活中的驯猴师,保持真实的自己,表达出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不后悔,说不定哪天你就会得到爱的表彰。
【篇二:说说“碎片化”】
我和几月未见的好友小B相约见面。她学习很好,十分聪明,但却又和我一样爱玩耍,所以我们曾经相处得很好。
离见面地点还有一点距离,我便看到她拿着手机翻阅着什么……我快步走到她的身后,猛地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她似乎被我吓了一跳。“你在看什么,那么入神!””哦,我早到了10分钟,闲得无聊翻了翻微信上一个公众号上的时事新闻,上面还有学习的资料呢!“”新闻还夹杂着资料?这能学习吗?……”我话还未说完,她手机屏幕上就显示一条未读消息,小B眼疾手快,立马切去看消息了……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沉默:难道碎片化的学习真的有所帮助吗?10分钟的时间能真正学到什么?……之后的时间虽然玩的项目也很多,算是续了一下旧情,但因为小B一有空闲——就连吃饭也拿着手机刷屏,似乎我们的感情也早已不是曾经那么深厚了,玩得自然也并非全然尽兴。
回到家的路上,我又不禁沉思: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碎片化了,无数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做碎片化的事情,那么这样我们又有什么时间拿来休息、玩乐呢?我常常看到路上行人边走路还要边拿手机:也许是在办公,也许只是刷屏。难道我们的时间已经一点都容不得“浪费”了吗?我并不想否认古人推崇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可是我也更希望大家能看到古人生活的那种自在洒脱、无拘无束的情怀,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他们“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生活方式。
我也并不否认碎片化的时间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有人每天能保持背40个新的英语单词,并且时间可能都是从马桶上挤出来的;有人可能一面吃饭一面看报以增大自己的知识面;有人可以在从出租车到机场的一段距离内用电脑办公、开会……他们这样的人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神经从而进行最有效率的碎片化时间的掌握,他们清晰而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我不认为这样的碎片化有什么弊端;然而,我想,当今大多数人都并不能做到这点,他们三心二意而又没有目标,他们的碎片化时间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比娱乐还要享受:他们一边打着“我在认真学习”的幌子,一边又三心二意做着其它的事情。这样的碎片化只会让人越来越迷惑、且当局者迷,感受不到他们其实是越来越放纵时间,还一味沉浸在自己亲手编织的谎言中。我十分反对这样的“碎片化”——它无法带来任何的好处,还相当迷惑人。
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可以提醒大家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合理运用,千万不要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