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流相关作文

【篇一:告别】

世上最不容易的事情,前代词人已然讲过了,为是轻别。

徐志摩告别恋爱的康桥时是沉浸在静谧中的不舍,“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活泼的难分:“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萧红最后一次见胡适的时候走的是那么轻,到了后来她在文章里念叨着他的名字,希望魂兮归来。我们总在别离中感受到心理极大的折磨,就像是新生的婴孩吵闹着从娘胎里被剖出来,血肉的千丝万缕早已让我们沉浸在在一起的时刻,而告别总是不易轻轻——轻轻的。

我从这里走了,从我初三的校园里面走了,我走的时候,天是晴朗的,风是飒飒的,树木葱茏,楼宇穆然。我与老师们告别,这一次不算轻别,我们在一起吃饭,我们在一起唱歌,唱三年的歌,唱“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们碰杯时发自内心的欣喜充盈了心怀,从嘴角浅浅的将溢出来,“噗!”,一口呛着了,大家笑成一团。“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好的班级,真的,这次没骗你们”班主任傻乎乎的说着。大家仿佛总算是了了心中的夙愿一样,强灌一大白!晚上,我们分别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笑着,笑着,笑着走了,走到岔路口,我们轻轻地挥手告别。原来毕业了告别了是这样。

“主席,我跟你顺路,你没带伞,我们一起回去吧!”小肖是个很贴心的少年。

“喔!我才发现下雨了,走吧。”

“主席明天做什么?”在伞下他的眼神很真挚

“干什么啊,我也不知道,我现在只知道好像明天我不能轻而易举的回去了。”我的眼眶里有着咸咸的雨水。

一阵沉默,雨,在下着……

原来离别是这样啊,我真的以为我会泣不成声的送别相伴三年的同学,我真的会哭天抢地的抱着老师久久不愿离开,我真的以为我会很在意学校的一草一木,在离别时深深的鞠一躬。可是我什么也没做。

“主席,我觉得太兴奋的告别可能过一会儿会难过的。”他这样说。

原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最难得轻轻地轻轻地挥手了。

“主席”,我摆摆手,“不好意思,我忍不住了……”

这场雨下的酣畅淋漓。

【篇二:胭脂泪凝成的歌声】

合眸,侧耳,听,那胭脂泪中的心声……

——题记

悠悠红楼,苍凉一梦。宝黛之恋,化烟升天。

我跑进大观园,走进潇湘馆。远远的——我看见了,那“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的水美人儿。幽怨的脸庞,鸟眸粉唇,一袭白裙,流露出伤春悲秋。“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起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黛玉吟起凄凉的歌。瞧那人儿,手捧落花,侧坐水边。她忽站起,将落花葬下。她转过身,我不禁惊叹她的花容月貌,为她那弱不禁风而叹息。她那闭月羞花之貌真是的由泪珠凝成的吗?

我正思索着——此时的黛玉却对花流珠,且唱且吟:今日葬花人笑痴,它日葬侬知是谁?风吹过,伴着落花。我的双眸润湿了,但顷刻又风干。清幽的流水,漂着许些宝玉为她撒的花瓣,虽说“花自飘零水自流”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此刻黛玉无奈地摇着手,在那凄美的泪中离去。

花谢花开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人比黄花瘦。

我埋头徘徊在黑龙江畔,风吹过,我走进以前的汉朝——我抬起头,眼前映入一位穿着胡服,怀抱琵琶,她就是王昭君——绝世的美人儿。她弹起了琵琶,吟出呜咽而又柔美的歌,她完全没有在乎我的存在,也没有注意我的心情,她仍然弹着、奏着。我沉浸在她凄美的歌声中,我听出了忧虑,听出了无奈,看她那流珠的双颊,那不止是一个“倾国倾城”可以形容,我难过极了,刚想上前去安慰,可她却犹抱琵琶半遮面,爬上马背,扬蹄而去。

今昔你还对那些“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埋怨吗?我想,你们不会。既然封建社会已抛弃她们。她们为什么要将“亡国恨”千斤重任压在那柔弱的肩上吗?人间最动听的歌声是由姑娘们的胭脂所凝成——不是吗?

【篇三:读书真好】

我想,每一个文字都是一滴盐水,存有一丝芬芳。然后等候着,在一个书香氤氲的年头里,慢慢拼接成一个蔚蓝色的海洋。

旧时微风拂月夜,杨柳岸,晓风残月。当月夜又至,已经是我喜欢上他的第5个夏天了。时间以一种安静的姿态在我身边姿意流淌,他的文字却依旧能让野草在焚烧之后燎原,洋散满地,恍然间犹如碎媚。那些曼妙的诗行会在刹那间腾起薄而幽深的浓雾,枭鸣如歌,凝成未知名的情愫。叶赛宁,那个笔尖有花,喜欢尖刀的男子,终于在诗歌的尾声缓缓轻吟:

“或许你还会想起我,就像想起一朵不重开的花朵。”我知道,我深爱的叶赛宁正安睡在黄泉畔的湿地。

伊人回眸泪倾城,白堤旁,云影环绕。在落花纷飞如雪的日子里,我看见那个眉眼安然的女子。走在行道树边,没有纷繁芜杂和风沙的沧桑,像是西湖的毛尖或者武夷山的碧螺春。从东亚跑到了北丰,留下了若干清灵飘逸、浪漫而热烈的文字。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在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也从不寻找。”三毛,你用文字许下了一座不败的城。

花本无心碎自怜,园林里,风起朦胧。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若说没有缘,花中又是谁的牵挂?你曾用干净白皙的手写着《葬花词》;用剔透的噪音诉说红楼旧事;用深邃的瞳孔倒映宝玉的影子;用处世不惊的脸抵抗封建的吞噬。我记得你说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想有多少泪珠,才经得起秋流至冬尽。

竹牍墨香间,素月高悬,文字为房;腹有诗书词,无酒自醉,标点作窗。

读书真好。

【篇四:读泪】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微小的事物中也能看到世间万象。眼泪,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触痛着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折射出内心最真切的表白。

读泪,寻找生命中最原始的感动。“眼泪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孤苦无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伤怀默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深情守望……词人的浪漫本心,有着无止境的情感释放。点滴泪水承载着的寂寞、离愁、凄苦的情感连绵成一道凄美的风景,千百年来引人共鸣,惹人心伤。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想,男人的泪应该是一种烈性的表白,一种淋漓的挥洒。“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那是戍边将士流露出的该有思念的沉重;“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那是友人之间维系的真诚的倾诉;“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那是壮士伤怀表达的豪爽的温情。有泪,就让他在心里流,流淌过每一寸柔软的缺口,泪干之后,留下的,会是一份成熟与稳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公的《红楼梦》可以说是以血泪挥就而成的。忘不了多愁善感的黛玉那春流到夏、秋流到冬的泪珠儿连绵;忘不了宝玉在后山坡上,听闻《葬花吟》后的心痛悲恸;忘不了湘云在大观园与宝玉分别时的泪眼闪烁;忘不了晴雯遭受委屈被逐后卧病在床时的辛酸凄凉;忘不了宝黛失和后,宝玉痛哭几近痴迷……太多的泪水,太多的感动,于是,在此文字间经历着一场情感的旅程与灵魂的洗礼。

泪,蕴含了太多,承载了太多。或是望眼欲穿的朦胧泪眼,或是望穿秋水的深情之眼,或是望得老眼昏花后流下的一滴混浊的泪。这一切的一切不管沉重与否,都会留下一道泪痕般分明的痕迹,蜿蜒成一幕幕凄美的回忆。读泪,读到情深犹自伤!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