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相关作文

【篇一:为梦想而奋斗】

我从小生在大山,长在大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深知山里娃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与城里孩子相差甚远。所以,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我就有一个梦想——好好上学,将来让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过上一样幸福的生活。

就在昨天,我在学校的公众号里看了件感人的事情:一位叔叔多年来为自己家乡的一所小学不仅捐赠了许多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还为每一个孩子都送去了衣服和鞋子,并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儿童节。所有人都在夸赞这位好心的叔叔:说他不计个人的利益,大爱无疆,为老师和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真是一位大好人!虽然我不在那所学校读书,但我还是从心底里敬佩这位叔叔,他是如此的伟大,他的所作所为使我很感动,也倍受启发。我常常在想:如果我长大了,一定要和这位善良的叔叔一样,也要为我的家乡做出贡献。让那些山里的孩子,夏天不再热,冬天不再冷,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梦想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鸟儿失去了翅膀;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船只失去了方向。只要把坚持化作翅膀,逆风也能飞翔;只要把勇气化作力量,奇迹就会从天而降。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相国的栋梁。我相信,只要心怀梦想,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会努力为梦想而奋斗!

【篇二:我的阅读故事】

我第一次喜欢上阅读是在我五岁的时候。那时放了暑假,我和姥姥回到了老家。我每天就是吃饭、睡觉、读书、看电视和在院子里玩。很显然我更喜欢读书,一读起书来就爱不释手。

回到深圳以后,周末的时候,从早到晚我都在阅读,有时我连睡觉之前都还在读。我把整个书房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在我读的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扬培平先生的《魔石》。这本书原是一个农村长大后来到都市读书的孩子的日记。

《魔石》的主人公朱小乐是一个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来到城市上学的孩子,一个现实版没见过任何世面的山里娃,忽然来到大城市,他感到无所适从,觉得困惑。后来,他渐渐知道像他这样留守的孩子还很多。在六年级的时候,他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引起了关注,有人专门成立了帮助留守儿童的基金会。

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了解到不一样的生活,也让我获得丰富的知识。同学有不懂的课外问题我基本上都能答出来,有时候我问的问题都能难到妈妈。

读书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我喜欢阅读。

【篇三:山里娃】

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几间土砖屋,这儿一堆那儿一堆,那儿一片的躺在青山绿水之中。一种浑然的美――这,就是乡村。

若是缺了孩子,这乡村便没有了生气和活力。

瞧,在那黑黝黝的石头背后,清亮亮的小溪间,浓密的树林子里,麦浪翻滚的田野上,到处是那一群群山里娃的身影,到处撒满了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火辣辣的夏妹子把农村伢热得直喘气,可他们不像城里孩子在家里享受空调冷气,他们会在田野里踏着松软的泥浆,还会爬在大青石板上美美地睡上一觉,或是在河里扎个猛子,上来时,两手拎满河伯的礼物。

急躁的秋姑娘一时气盛,竟打翻了调色盘,五彩缤纷撒满了人间,红彤彤,黄澄澄,白花花,……还有山上那些说不上名儿的色彩丰富的野果子……山里娃便敞开肚皮,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

冬奶奶更有一番情趣。它用雪花儿给大山织了一件厚实的大衣。衣服上还缀着精致的草儿、叶儿呢!孩子们在上面打滚、堆雪人、打雪仗……欢乐的笑声震落了树枝上的雪花,簌簌地往下掉。一颗颗晶莹的小雪花代表着山里娃质朴,纯洁的心。

山里娃有的是骨气。他们穷,但人穷志不穷,他们坚信:只要有决心和行动,穷山沟一定会旧貌换新颜的。

十来岁的山里娃会做饭洗衣,会喂猪,会放牧牛羊,还会照顾他人,会体贴父母,会当家作主……任性、自私、懒惰、骄蛮……那不是山里娃的性格。

山里娃是大自然用爱,用真,用美,用纯捏成的,他们是大自然的骄傲,他们是大自然的好儿女!

【篇四:论德行倡廉风】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是万物生命的源泉,华夏儿女就在水的哺育下成长,但水从不骄纵,不炫耀,它以最平凡、最普通的形式存在于天地之间,或许人们时常遗忘它,或许人们抱怨它的喜怒无常,但水却真真正正的默默奉献着,就像无数的道德模范,他们或放进朴实的农民,辛苦的清洁工,忙碌于方向盘上的公交车司机,这些与我们密切联系的小人物,但他们却展现出人格的崇高光辉与道德的最好诠释。

或许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道德就是老人摔倒了扶一把,看到有人落水了打个“110”……这并非真正的道德,这只是狭隘的个人理解,坚守真理,维护公平正义才是最最真实的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善与恶,是与非无处不在,随时可遇。

过马路时,有几个人闯红灯,你也跟着闯了过去;教室内,一片纸屑,一截铅笔头,顺手扔到桌下了;课间,有同学在厕所散发香烟,碍于面子你也接了一根,点燃了……你觉得这些是小事一桩,无关痛痒,但“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从蜀汉流下来的格言是一纸空文吗?在小时候,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如果都不对自己的品德作出高标准、高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又怎会有出高品德高素质?又怎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祖国未来的发展又该去往何处呢?

如何分辨善恶?如何区别是非?如何抑恶扬善?这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深思啊!

在重庆,一个冬日的早晨,来来往往的车辆穿梭在人群间,小心翼翼的避让着,但一位赶时间的上班人骑车撞倒了一个七旬老人,年轻人赶忙下车扶起老人,连声道歉,并询问着有无大碍,是否要去医院,这位老人笑着说道:“小伙子,你快去上班吧!我也没什么事,我还有医保呢!”事后调查发现:老人并没有医保,你是不想麻烦年轻人,才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不禁让我们震惊,这便是对道德最好的诠释,他们的互相包容理解,给每个人心中带来一股温暖,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丹桂飘香,习近平主席大力整治贪污腐败,让我们整个社会充溢着廉洁新风。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那懵懵懂懂的大脑中似乎还没有这样一个意识,我们都认为廉洁和我们没有多大联系,毕竟我们也不是什么干部,也没有人向我们行贿。进入初中,才发现廉洁跟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崇尚正义是廉洁需要的基本品质。知道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欺骗行为,占有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有意损坏他人和公共财务是不廉洁的行为。这些根深蒂固的廉洁意识,给社会带来稳定与安宁,也给我们心中带来了坦荡。

扎根大山深处教学37年,帮助800余名山里娃圆了读书梦的最美乡村教师就是潘立华。他用一根扁担挑进挑出教材与作业本,在羊肠小道中为山里娃传递知识,悠扬的竹笛声和“保姆”一般的照顾与责任使他获得崇高的赞誉,无数下山调动工作的机会都放弃了。一个人的坚持可以收获累累硕果,一个人的奉献可以感动一方山水。“一颗红心,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是他从教37年的生动写照。我们的班主任也是这般辛劳,我们刚开始长跑根本跑不下来,但我们的班主任每天六点半坚持带我们跑,让我们获得了强大的动力,刚开始,我们学习自觉性不高,班主任每天亲自看早读,三年的坚持,我们的成绩提高很多,这一切都是我们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他就是我们廉洁的榜样。

一分荣誉,一分责任,道德与廉洁是我们立身之根本,是我们建设国家的基石,让廉洁之风萦绕在我们的心灵,让高尚之德洋溢在我们的校园。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