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思维“相对论”】
近几十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学习、工作,乃至于生活都变得更加高效、方便、快捷。
面对繁文缛节的条框文字,利用手机备忘录,敲几下屏幕,不用纸笔就能及时记录,既节省时间又简洁明了;面对祖国的锦绣河山,我们用相机记录,不用双眼欣赏;面对困惑自己的疑难杂题,我们用网络搜索答案,不用大脑认真思考……计算机带给人类的究竟是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还是让人类陷入了思维僵化的窘境之中?
试想自己是一名有些权力地位的某公司经理。某天,有一位自己的挚友(或亲戚)失业向自己求助,可对方的才能明显与其所求职位不甚相符。对方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自己送礼,苦苦哀求。
此时,我若不坚定立场,这位挚友(或亲戚)将顺利进入公司,而彼此间也加深了情谊。而此时,若我用计算机的思维模式思考,这位挚友(或亲戚)的才华与能力与此职位不符,就理应不能进入公司。而他若进入公司,便是对他人的不公正,同时也对公司利益造成了相对的损坏。
正因为人有七情六欲、有欲望、有感情、有不满足,我们顾虑的太多,比如对方的身份以及自己的利益……此时若使用计算机的思维模式,就能有效避免让人类的主观情感主导了事物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再试想自己是一名高考绘画考试的考核官。每一幅考生的画都包含了其独一无二的情感与想表达的主题,包含了考生多少个日夜的汗水与泪水。假设有一幅考生的画表达的感情非常细腻,构图十分巧妙,只是有些细微之处出现了小小的瑕疵,并不影响整体效果,并且所有考官都认为可以忽略这个瑕疵。
此时,我将会为这幅作品打下一个较高的分数。而此时若使用计算机的思维模式,这幅作品可能将称为一幅低分作品,而考生的命运也很有可能因此有了变数。计算机无法感受出那些色彩使用之细腻,整体构图之巧妙,更重要的是画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只因为那一点可以忽略的错误,一幅优秀的作品将称为沧海遗珠,一位优秀的考生将前途未卜。而此时,若我用计算机的思维模式,评判事物的标准将变得刻板化、按部就班化,甚至无人性化。
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吗?我认为答案是未知的,也是相对的。
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乃上策,而另外的情况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后果不堪设想。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提出的“我更担心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是否将成为一个真命题,这不是绝对的,并不能一概而论。
我认为,即使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只要合乎其理,即是正确的。因此,相对的情况就会产生相对的结果,光取任何一个看都具有片面性。只要取其精华,舍其糟粕,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