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被信息撕碎的生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碎片化生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新名词。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抱怨,说感觉每天都如同运转的机器,机械地完成一项项任务。完全没有时间静下心或是读一本好书,或是品一壶清茶。我想,信息传播是生活碎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由单一媒体的垄断逐渐变为了多家媒体的并存发展,消费者品牌大量与媒介接触。类似于《人民日报》这样的全美媒体逐渐败给了自媒体。每天一打开手机,好多条新闻链接便跳出来了,一一打开又被相关新闻吸引住,其实大量的属于你自己的时间就在狂刷手机中流失掉了。
显然,信息将生活撕碎了,但是在这个社会中没有信息当然也不行。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学会合理调节,成为电子信息的主人,而不是被侵蚀。
还记得儿时,每天晚上都会留出两个小时,自己寻得一本好书,沉醉其中,那种感觉是家长和老师逼迫式阅读而不可得的。但是后来,有了微信,QQ,社交网也扩大了不止一倍;每天一有空便是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人回复我,甚至到了打开手机却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的地步。每日打开几十个页面浏览,原本的生活节奏便被打破撕碎了。其实人心的浮躁是碎片化生活的根源所在。为什么不断有人在朋友圈里晒美食,没劲,美照?信息作为载体,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攀比心理的升级,最后是的·有些人到了活在自己相册里的程度。这些人的内心粗糙如此,又怎能一心一意的读一本书呢?再好的东西都是要静下内心去体会去享受的;李安的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得好:“人心粗了,吃的再精也没用。"就像大红袍,用心品才能感受到回甘的醇厚,若是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喝,可能还不如冰红茶来的爽口吧。
社会转型中,碎片化是必然的,但也是我们一定要抗拒的。因为碎片化的影响力广泛,对经济,文化等斗殴很大的左右效果。怎么让自己的生活不能被信息所撕碎呢、我想主观上还是靠我们自身,规定好每天什么时间以后不看手机而是选择一本书来阅读,长此以往就可以有好的习惯。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的生活正逐渐被信息撕碎的时候,不妨放下手机,去看见大自然,品品茶,把自己倒空了,重新感受下生活的精彩。
【篇二:手机引发的家庭风波】
晚上8点,本是应该洋溢着幸福笑声的客厅,却弥漫着紧张气氛。沙发一角,熟悉的面孔在由一个四方屏幕里发出的荧蓝色的微光的照射下,显得冷漠又呆板。
“妈,签字。”我把一根签字笔和一张卷子放在茶几上,妈妈却没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开。“哦,放那儿吧,等会儿签。”我觉得心中十分不痛快,又回道:“能不能现在就签?我现在整理书包,我怕等会儿忘把卷子放进去,明早又得挨说。”手机屏幕里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把妈妈的视线牢牢固定在它上面。妈妈刷着微信朋友圈,漫不经心地说:“你先进去学习吧,签完了给你送过去。”“哦。”我闷闷地应了一声,走进了书房。过一会儿,仍不见妈妈把签好字的卷子送过来,我便按捺不住走了出去。一看,卷面干干净净,根本没有妈妈的字迹!我的火蹭地蹿上来了,我气冲冲地朝妈妈喊:“让你签个字就这么难吗!都多久了!”妈妈也怒了,放下手机说:“我不说了等会儿再签吗?”“手机手机,都是手机惹的祸!您的女儿就不如一个电子屏幕重要!”我说完就跑进屋里,“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透过一扇小小的木门,我隐约听见了爸爸和妈妈的争吵声。唉,小小的手机真是祸害人!
这场家庭风波中,我的任性胡闹或许是错的,但这能全怪我吗?的确,微信编织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能将远在千里之外的情况掌握在自己的手机屏幕上,但与近在咫尺的亲人却愈走愈远。不妨将手里的小屏幕放一放,与亲人朋友们推心置腹一番,这远比寄情于虚渺的数码世界要来得真实,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