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东北小镇的大秧歌】
我的姑姑住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春节里我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那里都市繁华,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那里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那里的男女老少哪一个都能扭上一段呢,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上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锁呐声,像一种号令,不一会人们就到了广场,有的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带着妻子和儿女。小贩则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让人目不暇接,她们也在尽情的挥洒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有些发痒,不时地加入秧歌的队伍当中。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的加长。队伍的周围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锁呐不停地交换着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这样喧嚣的场面一直到深夜才会结束。
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少的项目。每到节日,秧歌手们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也粉墨登场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喜庆。
东北小镇的大秧歌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就像陈年美酒,醇香甘甜,醉着小镇上人的心。
我盼望着来年再到那个让人留恋的小镇上去。
【篇二:东北行之哈尔滨】
上学期期末考完,我们一家人和姑姑一家人一起去了东北三省游玩。
第一站,是哈尔滨。
下飞机后,我们直奔住宿的酒店。一进酒店,就被酒店的“高科技”吸引了。你别看这个酒店外表不起眼,但它可是让我们三个小孩长了见识。先不说电梯里有舒适的沙发,房间里,连一个小小的水龙头都是那么“高科技”。水龙头上有一个手机大小的防水电子屏幕,点一下上面的开关,屏幕就会亮起,上面会显示水的温度、水的大小。不仅仅是水龙头,浴缸旁的多功能电视机、两张可以电动分开合拢的床、房间的多种模式……
酒店的“高科技”纵然很吸引人,但美食和冰雪更吸引人。吃完当地最有特色的美食之一——饺子后,我们来到了冰雪大世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冰雪大世界的有些部分没有对外开放,不过,没关系。冰雪大世界里那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冰雕,光滑平整的冰制地面,配上如梦如幻的灯光,如同手机里P出来的场景。冰雪大世界里面不光有冰雕,还有许多条冰制的滑滑梯,贯穿在童话城堡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努力克制住自己害怕的情绪,在表姐和表妹的鼓励下,尝试了一次,速度非常快,眨眼间,就下来了,滑的过程中,冷风无情地从脸上划过,又冷又痛。
回到酒店后,一想到滑这个滑梯时的感觉,整个人就禁不住发抖。
【篇三:东北的冬天】
去年冬天,我终于来到了中国的“冰雪平原”——东北。刚到东北,就下起了漫天大雪,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
鲁涛在他的散文《江南的雪》里,曾写过“江南的雪相比北国的雪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确实,北方的雪很刚毅,很坚强,很浑厚。每天,都会下着漫天大雪,但这雪不是慢慢悠悠地飘下来,而是像雨点一样撞击着地面,不一会儿,地面上就积起一层厚厚的雪。
在北方的冬天,雪就是孩子们童年最好的玩具,不信,你瞧。
在广场上、在公园里,总会有一群孩子在堆雪人。他们先滚一个大雪球,再堆一个小雪球,然后把两个雪球叠在一起,随后找来一些树枝,打扮一下雪人,于是,一个美丽的雪人就完成了。从远处看,雪人就像真人一样。男孩子可能觉得堆雪人没意思,就打起了雪仗。一瞬间,就看见漫天的雪球飞来飞去,看到这一幕,我的手也痒痒了,便加入了打雪仗的队伍。
东北的小路也很优美,幽静。踏上雪铺砌的小路,独自漫步,踩上去只听见那“咯吱咯吱”的乐声,真是比那天籁之音还要醉人,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
在东北,不看冰灯就是最大的损失。冰灯,可是东北的一大特色。一块块冰经过雕刻人的手后,便变成了一盏盏美丽的冰灯。当你走进用冰做成的城堡,冰灯亮时,你会感觉自己来到了仙境。
东北的雪,激励人们的心,让人们更加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俗话说,气候会影响人的性格,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篇四:东北的冬天】
我的家乡在东北,每次过年回去时我都会很兴奋,不仅是可以见到家人,而且又可以玩雪了。可是令我烦心的却是这凌冽的寒风和冰冷的天气。
每每一出门,就得捂的严严实实的,要不然就得是被冻的份。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是穿着羽绒服,戴着帽子,围着围脖,戴个口罩,手不是缩在袖子里就是戴双手套,只留眼睛在外面。虽说这样已经很保暖了,可还是抵挡不住凌冽的寒风。刀子一样凌厉的风迎面而来,狠狠的刮在我的脸上。鼻涕不住的往下流,虽然有纸,但是穿这么多衣服,天这么冷,一想想还是不拿了吧,便又把鼻涕吸了回去。
虽然东北的冬天冷,但是东北的雪却是非常美的。
当雪精灵飘然而至时,她们如羽毛般漫天飞舞,落在树上,房屋上,土地上,冰面上,更落在了每个东北人的心上:又一个冬天到了!不一会儿的工夫,外面就有些小孩子在雪地里跑。
东北的雪下的有大时间又长。一天过后,孩子们陆陆续续的从家里出来打雪仗,堆雪人。雪大概有3厘米那么厚,白花花的一片,将山川大地装点成银色。这是属于我们家乡特有的雪!
这就是冬天的东北。
【篇五:游东北虎林园】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哈尔滨东北虎林园游玩。近距离地看老虎,让我永生难忘,记忆犹新!
我们乘坐的是“惊险观光车”,这是一辆小型巴士,车的两边安装了护栏,每个护栏间有一定的空隙,让游人可以喂食老虎,近距离观察老虎,就像是带轮子的铁笼子。当时我在想:这护栏可结实点呀,我可不想被老虎吃了!以前都是老虎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现在是人被关起来了,真不知道是老虎赏人,还是人赏老虎?
进入虎林园,我在一大片茂密的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强壮的老虎,阳光洒下来,像是给它的皮毛镀上了一层金,漂亮极了!它不慌不忙地踱着步,威严地巡视着它的领地,好像不允许任何人抢占它的地盘。
走了一会儿,车停下了。顿时,十几只老虎朝我们的“笼子”围过来,我叉了一块肉举在护栏边,一只老虎扑到护栏上,我看到了它额头上的“王”字、血盆大口里尖利的牙齿和铜铃般的眼睛,肉被它叼走后,呼啦一下冲它围过来好几只老虎,开始了一场夺肉战争。
最后,我们来到了与小老虎合影处。因为不让小孩子抱小老虎,所以妈妈戴着专用手套抱着两个月大的小老虎与我合影。这小老虎就像是一只温顺的小猫咪,我看见它冲我张了张嘴,好像在说:“哎呀,我饿了,我要吃东西!”好可爱的小家伙!
天黑了,我要和老虎们说再见了,我会想念你们的。让我们爱护动物,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吧!
【篇六:东北二人转】
在祖国的北方——东北。流传着一种三百多年独特的地方剧种叫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的形式与众不同,通常为两个演员——一男一女,手拿着扇子、手绢,身穿着鲜艳的服装,边走边唱边舞,旁边还有几个艺人,敲锣打鼓、又吹又拉地演奏二人转独有的曲调。以此形式来表现一段故事,代表作品有《小拜年》、《骂鸭》、《回杯记》、《夫妻串门》等等。
东北二人转以“唱腔高亢而粗旷、唱词恢谐而风趣”为其特点,深受东北人民的喜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秧歌”、“双玩艺”或称“蹦蹦”。
东北二人转的名字最早出现在伪满洲国时期,当时《泰东日报》上有一篇文章专门儿介绍了这种东北民俗文化,但是它没有具体的名字,文章称“……本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日‘莲花落’,每日穿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1953年4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并叫得越来越响。
二人转实际上并不是东北独创而成的产物,而是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融合的成果。东北二人转结合了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的特点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三百多年历史,艺人师承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而且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流派,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派取长补缺,互相融洽,使其变得别有一番风味,至此形成今天的二人转。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说事儿》中,赵本山扮演的黑土和宋丹丹扮演的白云,在小品最后秀出了一段二人转,这充分说明了东北二人转的发展实力和影响力。在东北,无论你是身处公园、广场、街道还是立交桥、歌剧院,无处没有东北二人转的身影。那俗、色、酸的曲艺特点,那富有民间文化色彩的节奏,都会使人受到欢乐和愈乐。东北二人转已成为了东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东北二人转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旧时代的作品,经过后人的推敲、修改、完善,变得更加纯朴有趣。
愿“东北二人转”这颗中华文化的璀璨之珠,可以被人们继续发扬光大。
【篇七:东北之旅】
初到北国的那个下午,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她的荒凉。不是一下飞机的刺骨寒风,而是道路两旁的光秃枝干;不是一眼望去荒无人烟的山峦,而是近在眼前失去光泽的地面,连雪都不下的啊!
想象中的东北和现实不一样,我靠着车窗,窗外除了灰色还是灰色。天地间的灰色使我失去了兴趣。
第二天一早,我很早就起床了,因为要去魔界看雾凇。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我们已经到达山脚了。山不是很高,但一路上的景色甚是美妙。山上有雪,不仅落在路边,也挂在小路两旁的树枝上,为清晨寂寞的山林里添加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继续前行,有一条不冻河,还不时地冒出一串一串的泡泡。伸手一探,暖暖的,原来是温泉。接着往上走,温泉多了起来,也可以依稀看到一点点雾凇了。她柔柔地倚在枝头,像一个慵懒的小女孩,清清静静,文文雅雅,不浮躁,一躁便会升天化雨:不懒散,一散便会落土入地。她平和地,安静地躺在枝头,待到太阳升起,她便会飘上碧空,钻入云间。
既然平和安宁的是雾凇,那么宏伟壮观的便是镜泊湖了。
寒冬的镜泊湖仍是寒风刺骨,但冰面上的卡车拉轮胎让我们提起了兴趣。坐在轮胎上,吹着凉嗖嗖的风。疾速飞驰的卡车使一些冰渣子弹到了轮胎上。湖对岸还有一些像冰滑梯一样好玩但是特别硌人的游乐设施。后来我们坐卡车回来的,坐在卡车后的箱子里,北风从背后呼啸而来,钻进脖子里,只有一个字来形容——爽!
离开了镜泊湖,在前往雪乡的路上,车上寂静无声,大家不是被美景陶醉,而是快累死了,完全已经说不出话了好吧!
全车人差不多都醒了以后,发现车子外面已经完全变了样。放眼望去,一片白雪皑皑,看树上真的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到处都是雪,房顶上,道路旁,要是有一个地方没有雪,那肯定有冰。屋檐下那一条条的冰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宝石一样。往远看,山林里厚厚的雪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和朋友爬上了山,那是一片没有足迹的地方,朋友刚冒险地踏出一步,脚就瞬间的深深地陷了进去,一下没到腰间。
她惊呼一声,继而笑了起来,往后一靠,整个人都陷在了雪地里。“有意思!”我也往后一躺,“咚!”撞到树了,不对,换个方向。再一躺,哇!眼前除了一线天空,就只剩雪了。雪软绵绵的,像鹅毛一样,似乎把奔波的疲惫都带走了,使我在城市里宣扬浮躁的心,渐渐安宁下来。微风吹来,困意又涌了上来,正当我将要伴着微风闭上眼睛时,一声美好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开饭啦!”
嗯,等会儿再来躺。
夜幕降临,灯亮起来了,雪乡似乎由白色一下变成了金色。我也被拖去看东北二人转和雪蘑菇。爬上山,山上没有什么特色,但是身后的雪乡全景,应该没有一个形容词可以形容得出来吧,说是壮观,但又有一丝平静的韵味;说是优雅,但也有一缕朴实的风格。从山上往下看,屋檐上的灯把雪映成了金黄色,在晚上,华丽富贵的金色却也有一丝端庄美丽的魅力。天上的星星似乎也在欣赏这北国的夜景吧!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了小龙岭。山顶上可谓风雪交加,而且一路上狂风吹得我脸生疼生疼的。在山顶,正好看上早晨那朦朦胧胧的雾漂浮在山脚下的湖泊上的景色,旁边有衬托的雪山,形成了一副无与伦比的山水画,她嵌在这天地之间,等到暖风吹来,她便可以安心离去。
看北国的最后一眼,是在飞机上,还是一样的荒凉,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个世界的繁忙而改变了什么,她是一个人间仙境,是这世界山水里的一抹浓墨重彩。
【篇八:东北的冰糖葫芦】
全国各地,可能都见过吃过冰糖葫芦。每一个地方的冰糖葫芦可能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特点。北京的冰糖葫芦就偏向于卖冰糖葫芦人的吆喝,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冰糖葫芦是东北的冰糖葫芦。
东北的冰糖葫芦不似全国的冰糖葫芦,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东北人吃冰糖葫芦的时间多为冬季。为什么呢?因为东北的冬天零下几十摄氏度,所有的水果啊蔬菜了经这样的温度一冻,就成了外表正常,内部结冰的冻水果。这个时候的冰糖葫芦,外表看起来只是冰糖葫芦。山楂葡萄草莓的鲜艳欲滴,最表面的冰糖也是玲珑剔透,但是糖葫芦的内部早已经全是冰渣了。
一口咬下去,还没有感觉到冰糖葫芦的香甜味道,牙齿就已经被水果里面的冰碴扎的没有了知觉,缓解一段时间才品味出糖的香甜,水果的芳香。这样的糖葫芦其他温暖的地方是品尝不到的。每一种水果冰冻后鲜味不减,还会新增更多的美味。
更浪漫的是,当天上飘雪的时候,雪花会轻柔地落到糖葫芦上,使糖葫芦看起来更加的美味。最贵的一般是草莓的冰糖葫芦,也是最好吃的。除此之外,葡萄的,提子的,菠萝的,圣女果的冰糖葫芦也格外好吃。
东北的冰糖葫芦,是舌尖上属于冬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