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可敬的一个人】
火红火红的太阳挂在高高的天空上,下面是河边的稻田,都种着一望无际金黄的水稻。其间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戴草帽,身穿迷彩服,背上背着一个喷药器,向庄稼里的杂草喷去。那些小虫,都从他的身旁飞走了。他,就是我一生中最可敬的人——我敬爱的爸爸。
爸爸是位个子很高的大男人,厚厚的嘴唇,圆圆的脸上永远都挂着一丝笑容。小的时候,他天天把我抗在他那宽大的肩膀上。
有一次,我看到天上飞翔的小鸟,我对爸爸说:“爸爸,我想要小鸟。”因为那时我还小,爸爸只好给我去捉小鸟。第二天,我和爸爸来到一块空地上,爸爸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在竹筛子下面撒下一些秕谷,鸟儿飞过来时,我和爸爸趴在地上,爸爸将绳子缚在棒子上,远远地把棒子一拉,那鸟雀就被罩在竹编下了。什么都有:“麻雀”,“吱吱黑”、“蓝背”……什么都有,可把我高兴坏了!上初中长大后,我见多识广了,才知道那时让爸爸捉小鸟雀是多么不应该,也是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长大后,爸爸带我去小溪边抓鱼。我和爸爸一人拎着一个小水桶,走到小溪边,我们脱下衣服,只穿了一件大短裤,我有些害怕,我对爸爸说:“爸爸,这水深不深啊?”爸爸对我说:“不深,水都不没膝盖,能看见水底的积石。”我走下小溪,顿时感觉到在水里好舒服呀,溪水被太阳晒的热乎乎的,就象温泉一样。
我们的捕鱼行动开始了,我和爸爸分头行动,看谁捕得鱼多。不一会儿,我就看见小溪底下游过一条小鱼,我默默的观察着,那条小鱼好像不知道我的存在,继续游着,我找准时机,腾地一抓,那条小鱼就握在我的手里了,我高兴极了,我抓着鱼跑向爸爸,急得像赶火车一样,刚要跑到爸爸身边,炫耀我的成绩,可是那条狡猾的鱼儿在我手中身子一扭,挣扎着一下子从我的手中逃走了。我沮丧极了,爸爸看见我的窘相,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跟爸爸打赌,说:“咱们两个比一比谁先捉满一桶鱼!”说完我就去寻找鱼儿了。不一会儿,爸爸就捉满一桶鱼,而我才抓了几条小鱼。这么多的收获,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们踏着夕阳回家了。
到了家里,爸爸先给邻居老奶奶送去一些鱼。妈妈看见这么多的鱼,给我们全家做了一顿丰富的鱼肉晚餐。
这就是我可敬的爸爸,一位朴实勤劳、聪明善良的农民。
【篇二:中学生的酸甜苦辣】
进入中学,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酸甜苦辣我全尝了一遍,我的胃快要爆炸了。
酸
酸,可不是一般的酸,是一种极痛的酸,是一种心酸啊!我是一个比较自强的女生,最怕的,就是老师骂我打我。然而,我还真心想事成了。它还真的很快就找上我了,那块竹匾也找上我了。我是多么的不幸啊!那个教室,那些同学,还有那些尊敬的老师,我都还没熟悉呢。我就得到了一个“大奖励”,班主任的竹匾好像就要从我头上落下来。我当时是多么的心酸啦,从来没有被老师打过的我,泪水止不住都往外跑。
甜
甜的滋味,是大家都爱的味道,但甜吃多了,是会让你恨它的。甜不一定就是好的,当好事过后,向你迎来的可能是更大的打击。就像是我,前一天鼓励了我,我还没来得及品尝它的味道,坏事就涌入我的怀抱,我是多么的伤痛啊,我宁愿过平静的生活,也不愿命运这样的折磨我。
苦
苦,也不是一个好受的过程,当你已经过了苦这个阶级时,你认为真的就不苦了吗?不,他还隐隐躲藏在某个角落,等待着一个时机再继续随心所欲。让你的生活变得复杂,就比如:当你把一大堆的作业写完时,你认为就轻松了吗?可是还没有结束,现在向你扑来的是比那还要多的作业。苦就是这样有耐力,而我们比它们更坚强。
酸的、甜的、苦的我都尝了一遍,味道是真的不好受,希望你们做好准备,迎接艰难的挑战,勇敢面对酸、甜、苦对你的挑战。它们也不过如此。
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开心和快乐,也有失落和悲伤,但这一切的一切,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让我们来面对酸、甜、苦、辣的挑战,走向多姿多彩的生活。
【篇三:竹匾里的童年】
很多人都有一个沉浸在长辈宠爱中的童年,它永远是让人快乐的,让人怀念的。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编织的那只大匾的陪伴下度过的。
炎热的夏天来了,吃过晚饭,奶奶总会拿着一只大竹匾,放在家门前的一棵枣树下;我坐在大竹匾里,奶奶则搬个小凳子坐在一旁,一边给我讲故事,一边轻轻摇着蒲扇。一下,两下……扇走了炎热,扇跑了蚊子。
秋天不知不觉地来了,奶奶要去田里收割稻谷了。这时她总不忘带上那只大匾。奶奶将大匾放在一条宽宽的田埂上,让我坐在上面;竹匾上还放着许多好吃的,这样我就不会爬出大匾乱跑了。当然奶奶也不会离我太远,她一边在田里忙碌,一边不时地回头看看我。
大竹匾啊,大竹匾啊,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篇四:有趣的搓汤圆活动】
冬至即将来临,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中华传统文化,小水滴培训中心送我们一个惊喜——搓汤圆,过冬至。
冬至又叫冬节,听说在周朝以十一月岁首,冬至是新年第一个节气。冬至过后,新的一年开始,所以民间有个说法,吃了汤圆多了一岁。冬至的习俗是搓汤圆,还要祭拜祖宗。汤圆是圆的,甜甜的,代表团圆和幸福。
老师端来了一盆准备好的糯米粑粑,又告诉我们搓汤圆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搓汤圆开始了,桔子老师叫我们先戴上手套,然后拿了一个糯米粑粑让我们搓。双手上下合拢,把糯米粑粑放在手心,然后不停地搓。我们越搓越开心,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竹匾里,像一个个小精灵。全部搓好后,老师把这些小精灵拿去煮了。
一会儿功夫,老师把煮好的汤圆端上来了,告诉我们说:“里面有的有料,有的没料。”我把嘴凑到碗边,就闻到了一阵香喷喷的味道,夹杂着一丝姜的味道,连忙吃了一口,哇!好甜,快要把我牙齿甜掉了,我一连吃了好几个,4个有料,6个没料的,不管是哪一种汤圆,味道都非常好。
今天的活动真有趣,汤圆软糯香甜,我真希望每天都这么快乐。
【篇五:最美不过那一瞬】
夏日午时,无风而闷热,树木洒下一片阴翳,却没有丝丝乘凉之效。尘土紧紧吸附在地面上,不肯挪动分毫。枝头的知了尖锐的叫声更增添人心中的燥热。没有人选择在这样的白天出来吧。
午后,与往常那般早早躲入房间。一墙之隔,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吹着空调,丝丝凉意也让我静下心来去睡。
不知过了多久,被屋外拍打的声音吵醒,我不耐烦地推开房门,一股热浪袭来,颤栗,好热。
出门便看见奶奶正在用竹匾拍打着,早上铺在庭院里的豆秸,身体一府一仰有节奏的摆动着,看着奶奶大热天的,远在外面干活,很是心疼,转身回家,迅速倒了杯水递给过去,“奶奶,喝点水,歇歇吧太热了,进屋吧。”递水同时接过奶奶手中的竹匾,举起竟觉费力,更别是有节奏的掌握了。奶奶接过水后,一口气喝完。随手抹了把汗,衣服已完全没有干渍,紧紧贴在身上。弹珠不停地从脸颊上滚落,皮肤也已被晒得黑红,“给我吧,你进去,回屋休息,外面太热了。”奶奶催我离开,“那你呢?怎么非要这么热的时候弄,早晚不是凉快些吗?”“早晚是凉快,日,趁这会儿太阳好,豆子都晒干了,打牌打豆子就出来了,而且早晚温度低,湿气又重,这豆秸又软,不好弄。”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取下奶奶颈上满汗的毛巾,用井水洗着,在重新挂在奶奶脖颈上,心想着,井水清凉,能帮奶奶降热吧,只是这片刻,我也是大汗淋漓,“还有这一角打好就可以休息了,你也赶紧回房间吧。”我点了点头,推开房门,竟是一阵寒意。倒了杯水,静立窗前等候。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竟不觉的痛的流下泪来。
炎炎烈日下,一个普通农民,辛劳的工作着,这何尝不是一副动人心弦的风景。身处社会最底层,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劳动的意义。瘦弱的身躯,却道发出真人的力量。没有过多的装饰,有的只是一颗纯朴的心。
不知何时,知了停止了鸣叫,微风习习,尘土卷入空中,又落下。枝头树叶,簌簌作响。
烈日下的奶奶辛苦的背影,挥洒汗水的瞬间,我想,最美丽的风景,也不过如此。
【篇六:搓汤圆】
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伙伴兴致勃勃地来到小水滴作文培训中心,因为今天是个好日子——老师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搓汤圆。
据说冬至在周朝时以十一月为岁首,以冬至为第一个节气。所以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在我们闽南这里,冬至这个节日象征着团圆、幸福。民间有个说法,吃汤圆意味着一家团团圆圆,生活甜甜蜜蜜,如果吃到包着钱的、或包着馅的,那你今年就非常幸福、幸运。
桔子老师端上来准备好的糯米粑粑,我们准备开始搓汤圆了,老师把我们分成两组,每组的小组长去把糯米粉团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让我们搓。我们先把糯米粑粑搓一搓,等搓成一个雪白的小球时,就把它放在竹匾里,从外沿到中心摆放好,这就大功告成。
过了一会儿,老师把汤圆煮好了,我们每个人分到了一碗,大家开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只见坐在我前头的人,有的狼吞虎咽,有的细嚼慢咽,看着他们吃得那么香,我也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我先喝了口汤,好甜,汤里有股姜的味道。我再用勺子盛起一个金灿灿的汤圆,轻轻一咬,一股黑芝麻馅流入我口中,美味极了。接下来,我的小伙伴也接二连三地吃到包馅的,有黑芝麻馅的,有花生馅的,浓浓的香味和欢声笑语填满了教室。
吃完汤圆后,我想,按照民间说法,我又将大了一岁,今后更懂事,认真学习,还要多为妈妈分担家务。我希望以后的生活能像今天一样开开心心,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篇七:我最喜欢的节气】
我最喜欢的节气,应该是立秋了。
立秋时节,刚刚结束了酷热的大暑,那时候整个人浑身上下都是热乎乎的,热得昏昏沉沉的,这时候,开始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似乎猛然将自己吹得神清气爽了,人们开始苏醒了。这一阵风,也意味着正式带着你走进了秋天。
立秋时节,城里没啥大变化。一到乡下,可就热闹多了。这样的时节,就算太短,农村里的人们也便是要趁了这早晚间的清凉,忙碌不辍,赶紧地在岁暮前做好手头的功夫活。各家各户的自留地里,一个个水嫩水嫩的萝卜早已冒出了自己的头,红的、白的、绿得各种颜色的萝卜像人们招手吆喝,然后田地里之间一个又一个农民带着镰刀箩筐开始挖萝卜,不一会儿,一筐又一筐的萝卜被男人们背到家中。家中的女人们也不闲着,拿出放在家中藏着的竹匾,将萝卜切条,放在竹匾中晒干,晾晒出女人的巧手慧心和勤劳耐心。经过太阳的曝晒,萝卜条水分慢慢减少,然后放进瓮里面腌制成咸或甜等口味的萝卜干。
这时太阳已经偏西,从田野里劳作归来的男人们将一身装备褪去,冲洗一个热水澡,洗尽了一身的污秽和疲惫。吃过晚饭后,搬一张小竹椅子,坐在屋外的场上,打开收音机再点一支烟,享受着傍晚的凉风,沉醉其中……
立秋过后,在天地万物的声息里,一丝一毫一缕都开始透着凉意,忽近忽慢,气定神闲地牵着你往真正的秋天里走!
【篇八:竹蟹】
周末,暖暖的阳光普照大地,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浙江西湖美术馆里有“江南竹韵——何福礼竹编艺术精品展”。
顾名思义,竹编就是用竹子来编东西,我想应该和外婆家的竹匾、竹篮、竹筐差不多吧,用来养蚕、拎东西,很方便、轻巧。
走进浙江西湖美术馆里,我睁大了眼睛。“哇,真漂亮!”我不由得发出赞叹。书、小动物、三代同堂、中国地图、花轿……都是用竹子编的,活灵活现,真是巧夺天工啊!
著名工艺大师何福礼老师,非常和蔼可亲,边讲解边展示如何用竹子编东西。这让我知道了做好一件竹编,需要做几道工序:选材、水煮、加工、精挑细选,细心编制,才能完成。在何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开始编小螃蟹,小螃蟹的肚子用一块竹杆,外凸内凹,非常圆滑;在它两侧各打好4个小眼儿,前面打2个小眼儿,这些眼儿是用来装蟹脚的;头顶上2个小眼儿是装眼睛的。面前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细竹枝,我慢慢把它们装到小眼儿上,把脚修平;装好2只大螯,固定好一对小眼睛,哈,一个威风凛凛的“蟹将军”来啦!
编这么一只小螃蟹,我感觉不容易。何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成为一个“中国竹工艺大师”,真了不起。何老师不仅是工艺大师还是谦逊的学者,把“竹编”这项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欣赏到了艺术的魅力,领略了大师的风范。我们应该学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为竹编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