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守望初心】
纵观历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太白不为功名趋炎附势,文天祥不因威逼利诱而投降。淡泊,坚守自我,不屈不挠,是他们的初心。我,自然没有他们那么伟大,我的初心也是平凡的。当我转身回望,初心一直都在。
诚实是我的初心。每次考试,我都见到许多“不自信”的同学,宁肯花大量时间打小抄或与别人“商量对策”,也不愿相信自己,认真复习。我看着他们,心底不免有淡淡的不屑与嘲讽。我知道这种情况根本避免不了了;我也知道,有些人辉煌的背后,满是“对策与计算”;我还知道,我只要守望自己的初心便好。
不畏人言是我的初心。近年时常有“某某因遭他人嘲讽上吊自杀”或什么“某某被人嘲笑而去整容结果后悔不已”……这些都是存在于生活中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也曾被人嘲笑过,受过流言蜚语。我不知那些人究竟出于什么心理,可能只是单纯想看“笑话”,我对于这种恶意诋毁别人还乐在其中的人有着深深的厌恶。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三人成虎”的事例屡见不鲜,造成的后果触目惊心,却好像还是唤不醒某些执迷不悟的人。我知道这种事情避免不了;我也知道某些“键盘侠”的可怕;我还知道,我只要守望自己的初心便好。
走自己的路是我的初心。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一些表面美好的事物背后不知隐藏了多少丑陋。“别人家的孩子”十分优秀。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免不了要被拿去做一番比较。我佩服那些靠实力走自己的路的人,因为它们最终都获得了成功,他们都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也不屑于看那些靠浮夸表情“走自己的路”的人,假的终究是假的。我知道,只要守着自己的初心,我也可以走真正的人生路。
诚实,无畏人言,走自己的路,皆是我的初心。或许没有人相信,那又如何?我诚实,我不畏人言,我走自己的路,我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守望初心,未来回头望时,情深意长!
【篇二:选择合适的路】
飞瀑不与小溪争清静,选择了冲刷之壮观;烛火不与明灯争光明,选择了燃烧一生的奉献;银月不与太阳争光辉,选择了清淡之优雅;蚕不与蝶争艳丽,选择了将自己宝贵的年华凝聚在洁白的丝线上……花草树木,鱼虫鸟兽,都有自己的选择,让这个世界光彩绚烂。人亦是如此,只有选择合适的路,才能避免平庸。
你选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成为隐居世外的诗人,这是最符合你的本心,也是最适合你的道路。
你少时便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渴望自己也能像先祖那样有所作为。奈何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你既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又“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尽管也曾不止一次进入仕途,但总觉得“志愿多所耻”,每每总以辞官归隐而终,你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你一生清高,不为利禄所动,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承,蔑视功名富贵,最终在晨光熹微之时归于田园,成了隐居世外的“五柳先生”。
若陶渊明选择了阿谀奉承,趋炎附势,那么昔日纵情山水,闲云野鹤的生活,便成为了泡影,留下的只有遍体鳞伤。
你告别官场,选择了仗剑走天涯,过自由洒脱的人生。
一壶南陵酒,三分化成剑气,七分凝成月光,绣口一吐便是大半个盛唐的你,曾一心为官,想登仕途之巅,虽力士为你脱靴,贵妃为你研墨,但在觥筹交错,阿谀奉承中,你意识到了官场禁锢了你的双脚,压抑了你自由的灵魂。通向成功的路,最适合你的,不过是自由,于是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最终离开官场,你骑白鹿而去,你有你的豪迈,你走向诗意的的人生,直飞到九千尺的瀑布下,将盛唐的太阳点亮。
若李白没有离开官场,那么昔日的浪漫,豪迈便成了泡影,留下的也只有平庸无为。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选择,才成就了这个世界的绚烂多彩。
世上的道路千千万万条,但只有适合自己的那条才是美好而诗意的,那里充满了阳光风景,希望与光明,尽管有时也有坎坷,但那不要紧,我们正是在最好的路上与挫折相生相伴成长的。
【篇三:我不想长大】
从小,我就向往长大。
每当看见比我大的孩子,父母总拍拍我的肩膀,厉声道:“快叫哥哥、姐姐!”我小声地咕哝着:“凭什么要我先叫他们!”“因为人家比你大﹗”听后,我只得不服地照着他们做。每到春节,周围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便兴高采烈的四处奔走,相互之间嬉闹声不绝,。我便求助地看着父母,恳求地说我也想出去玩!“玩?不可以!”父母坚决地摇了摇头。“为什么?因为你还小啊!”“那他们为什么可以出去玩呢?”“因为他们比你大!”我不再吭声,但向往长大的欲望愈加深切。
日月如梭,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早已长大成人,我满怀期待,希望能把幼时所禁止但却爱做的事情做个够时,却惊异地发现不仅小时候想做的事无能为力,自身也受了更多的限制。
当我想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父母虽然勉强答应我的要求,但仍然仔仔细细地盘问我同学、朋友的性格,如他的品性怎么样?成绩好不好?有没有带你去过那些不符合身份的地方……,我苦笑着说:“问这个干什么,他们又不是囚犯!”“不,你这就错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了解你的动向。”
当我终于把那如山的作业写完,从作业堆里吧头挤出来,想好好地放松一下时,父母总是以作业繁多,多做拓展之类的理由,把我一次又一次地拖回作业之中,回想起小时候一写完作业就可以蹲坐在电视机前,欢喜地看着那百看不厌的动画。我第一次认为长大不好,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
长大后,渐渐地接触到了一些虚伪、趋炎附势的人,自己的心也随着日久渐长而逐渐变得不像曾经的那般天真。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所作所为时,总会惊异地喊道:“这真的是我吗?”随后便是释然……。我似明白了长大后它的可怕。
啥霎那间,我突然好期待那段风雨无阻,风平浪静的童年,那彼此之间都能坦诚相待的童年,那可以让我身心愉悦的童年,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突然不想长大了!
【篇四:骄傲的牵牛花童话作文】
自古以来,梅兰竹菊便是文人墨客的宠儿。诗人们总是不吝啬于对它们的赞赏。赞扬菊花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脍炙人口,而称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流传千古。但对于牵牛花,人们总是不大青睐。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总有人说:牵牛花到处横生枝节,象征的'是一种趋炎附势,贪图富贵小人。
其实在我看来,牵牛花最先是一种十分不起眼的花,它很可怜,无法独立生长,只能寄人篱下。同时,它也是一种努力的花,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它就会尽力的向上爬,不论是巨石还是风雨,都无法阻挡它坚强的脚步。寄人篱下受人谩骂不好受,所以它要出人头地。经过不懈的努力,它美丽的花儿和活泼的叶子会布满好大一块地方,它会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美丽。
每天清晨,它会像一个可爱的小喇叭迎风微笑,碧绿鲜亮的叶子,朝气蓬勃、充满了希望。
我们应该看到牵牛花勇敢、坚强的一面。像牵牛花一样经历黑夜的洗礼,迎来美丽的清晨,并成为一道地面彩虹。
【篇五:读书修身养廉洁】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该得的财物;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简单来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知识由学而得,能力由学而成,才干由学而进。反腐倡廉的许多事实证明:学习是防止腐败,树立正气的重要基石。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本领,更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树立廉洁意识。
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牌》中:“朕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日廉,不污日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有名。
陶渊明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当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优美的田园诗歌。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污浊的世俗里,依旧洁身自好,不得不说清正廉洁的典范。
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下来到下一顿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总理规定工作餐的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没人交钱叫饭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擦,把饭汤喝干净,最后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餐桌上的一粒饭粒,他就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总理,您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的,吃得又不够,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期,就不会忘记人们哪!”如此善良,一心为民,勤俭节约的周总理,不得不说是廉洁自律的翘楚。
然而无论是清正廉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先生,还是廉洁自得,以身作则的周恩来总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爱读书。
陶渊明先生在所写的自传体散文《五柳先生传》中,便有写道:“闲静少言,不慕容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此处充分说明他:不慕容利,清正廉洁的真实情怀个热爱读书的高尚志趣。
周恩来从小便志气高,12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然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周总理是当知无愧的榜样,今时今日的我们也理应继承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廉洁,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能以人为镜,省吾身且他人。
《菜根谭》中说道:“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思为藏,染洁为污,坏了一身人品。”意指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懦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变得昏庸,原本慈悲额心肠会变得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会变得污浊,结果便是毁了他一辈子的美德。
《诫子书》中开篇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体现修身养性之道,在物欲黄流的今天,细细读来,依旧发轫深省。
《论语·子路》中,孔子曰:“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足见廉洁一事,早已超出道德评价范畴,事关执政能力与执政效果。当执政者自身端正,下属也跟着行动,反之,终为百姓不齿。
从那些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知道,读一本好书,修一身正气,养一世廉洁,为人之根本。今天,反腐倡廉,纠治“四风”已经作为我们中学生也应尽得一份责任。
【篇六:与曹雪芹对话】
窗外阳光正明媚,而窗内的我正看那“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红楼梦》的最后一回……看着看着,书中竟出现了一个皮球大小的白色漩涡,不一会儿,我就被吸到这个旋涡里面。经历一番天旋地转后,我来到“悼红轩”
睁眼细看,身上早已是古装打扮,“悼红轩”里,一位老人和一位道人正在谈话,只听那道人将贾雨村言,便将《石头记》予老人看,那老人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谈了许久,道人方才仰天大笑道:“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说完便掷下抄本,飘然而去。我出于好奇,决定拜访拜访这位老人……
我如获珍宝说道:“曹先生,幸会幸会。”
曹先生疑惑道:“小姑娘,吾等可曾相识,何故汝知吾姓曹,何故又与吾道幸会,吾不过是一等贫穷老头罢了。”
我又答道“吾等不曾相识,但吾记得汝的《石头记》,因此便知了。”
曹雪芹先生抿须笑道:“即便如此,汝可领悟其中道理?”
我略清喉咙上前道:“《石头记》表面是叙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内实际描述了您所处社会的黑暗腐败吧。”
曹先生即便有哈哈大笑道:“汝可曾记得这《石头记》中的‘甄士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其‘甄士隐’实为‘真事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乃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呐。小姑娘,慢慢参透吧!”我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只听到曹先生又讲道:“自从家道中落,我乃看透尘世百态,欲帮他人吧,无能而为,只愿以《石头记》了结夙愿……”
听着曹先生的讲述我忆起了曹先生不畏强权的故事:“曹先生,听说您从不趋炎附势,可以为我讲讲您送对联的那件事吗。”曹雪芹先生抿须笑道:“我的晚年生活是很清苦的,但我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那时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我便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我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至今想想还甚是有趣”
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谈到夜幕降临之时,曹先生道:“夜深已,小姑娘请回吧!”我拜别了曹雪芹先生,走出了“悼红轩”阵阵寒意袭来,细细想想与曹雪芹先生所谈的一切,泪,不觉流了下来,此时禁不住又想起那道人说的“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我边慢慢的品味着其中内涵边往回走着,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一个白色的旋涡中……
睁开眼细看,窗外仍是阳光灿烂,而不同的是自己脸上竟多了两行清晰的泪痕,禁不住又想起那“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一切已烟消云散。
红楼梦梦红楼,看破红尘绝尘念,一切散尽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