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名字】
我曾经一直对自己的名字耿耿于怀。每次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都会向妈妈抱怨:你帮我起的什么破名字啊,不男不女,而且还绕口。人家女孩子,都是叫“艳”啊“婷”啊“姗”啊,多好听,我这名字真烂!但是,最近,我不但喜欢上了我的名字,说实话,心里还挺佩服帮我起了这个名字的老妈呢。
几个月前,我学习了《老子》第二十三章。里面有句话:“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我一读,便发现我的名字蕴意其中:少话多做,顺应自然,连暴风都不会整天刮,骤雨都不会整天下,天都安排好了,所以,我们也根本不需要担心,这雨啥时候停,这风咋刮个没完。该停的时候自然就会停了,不停的时候,干着急没用。妈妈帮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少言慎行、顺乎自然”。
当然,“言然”还有另外的含义。“言”是说话的意思,“然”在古文里,表示肯定回答。“言然”意思是:自己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语出《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只要能坚持向有才德的人学习,不断改正自己。奉养父母能尽心尽力,为上级办事能舍身为国,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做到了这四点,表面上看并没有读圣贤书,但其实已经是在实践中学习了”。哈哈,早在春秋时代的《论语》,就已经在教导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了。
原来,我的名字有这么多的含义啊。我越来越觉得我的名字真棒!小小一个名字里,蕴含了妈妈对我的多少爱与期望。
【篇二:紧张的论语背诵大赛】
寒冷的下午,窗外寒风凛冽,可教室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哦,原来是在举行论语背诵大赛呢。
“咳咳!”老师清了清嗓子,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宣读规则,生怕有所遗漏。“对了,全程不允许有带小抄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老师补充到。她话音刚落,一些‘心术不正’的同学哀叹起来,一脸沮丧。
“下面请第一组同学上场”主持人话还没说完,第一组的同学似乎早已按捺不住,纷纷站起身来,神采奕奕走向讲台。
“开始!”老师发令。“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台上的同学一个个噼里啪啦地说个不停,一位同学卡壳了,另一位同学立马捡起还未落地的话流利地背诵,像是与时间赛跑;台下的同学用认真的眼神盯着他们,竖起耳朵来找茬,一丝不苟的模样真称得上专业评委。
转眼间,小组赛就到了我这组。
在台下,我们相互推托,谁打头阵?不知道,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最终,我身为组长扛起了这关乎士气的“大旗”。
老师倒数着“5…4…3…”,每数一下,我的心就咯噔一下。我们屏息凝神,站得笔直,看起来有些僵硬,廖同学心虚的把手背起来,两个女生低着头,观众们片言不语,目光聚焦到我们身上,我有意扭头避开,教室里充斥着紧张与恐惧,安静得让人喘不过气。
“开始!”号令刚下达,我如同打机关枪似的背诵着“孟武伯问孝,子曰:君子不器……君君,臣臣……”教室里我的背诵声不绝于耳,我不敢看观众和老师,越背得多,越显急促,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能是教室太闷吧,我感觉到脑子有一丝热胀、额头上有一丝滚烫。
“子夏曰……”“子夏曰……”,我抬头望着天花板,吞吞吐吐地重复着。下一句到底是什么?我的心每一根神经都像紧绷的弦,外表强装淡定,心中却早已波涛汹涌,我抖着腿脚,眉头紧皱“是什么呢,哎呀,到底是什么嘛”我心急如焚,我想四下若没有人,我一定一定哭出了声。
忽然,俊一下意识地接了起来,救组员于水生火热之中,救我于尴尬之境。
短短的三分钟飞快流逝,可对于台上的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是那样艰难。
“叮铃!”终于,时间到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噩梦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