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医保好政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祖国日益强大,各种惠民政策数不胜数,医保政策帮助了多少贫苦人家,我们家也因此得益。
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家发生了一起重大变故,我爷爷因胃冲孔住院了,连续动了三次大型手术,我们家本来就不宽裕,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有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探望爷爷,病床上,爷爷看我们来了,强撑起虚弱的身体,勉强露出一丝微笑,歉疚地对我们说:“真是对不起,我都一把老骨头,还有这么多毛病,真是给你们添麻烦,增加了负担呀!”爷爷说着说着脑袋就耷拉了下来,像是一个犯错的小学生一样。“唉,爸,您千万别这么想,赡养您是天经地义的事,再说现在医保政策好,您的住院费可以报一部分,其实没花多少钱。”“真的吗?”爷爷难以置信地望着爸爸。“那是当然了,要不然我早就成了苦瓜脸了。”“那我就放心了,国家政策出来得及时啊!”爷爷由衷地赞叹,眉头也舒展开了。爸爸的一番话扫除了阴霾,一家人陪着爷爷说说笑笑。
在回来的路上,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医保是什么新鲜东西呀?”“医保就是医疗保险,这几年国家推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前年医疗保险出台后,我就给全家买了保险,没想到这一次就发挥作用了。爷爷这次生病住院,医疗保险报销了70%左右,解了咱家的燃眉之急啊。”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望着车窗外一幢幢错落有致的高楼,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丛,爸爸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祖国富强了,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人民生活更有保障了。”
【篇二:话说二胎】
“二胎”,这俩个字最近总是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自从国家的政策出台后,“二胎”也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众人对于二胎的议论一直都是有分歧的。话说二胎,无非是家中有一个新的小生命罢了,那为何有些孩子却不愿意有个弟弟妹妹呢?像当今社会,一些孩子要求父母签保证书,保证永远爱自己才同意有弟弟妹妹。更加离谱的是,他们还以死要挟,说出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的狠话。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简单。父母对于自己的全部的爱有一半甚至是多半要被分走,零食和玩具也都不再属于自己,而且还需要忍让一个不懂事的小屁孩等等。
这些看似幼稚的原因,实则将现在的孩子的自私彻底的暴露了出来。二胎,对于国家来说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好方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不是一种亲情的升温。一个小的生命会使独生子女不再孤单,使他们摒弃自私的坏毛病,学会分享和友善。父母也不会过分的溺爱独生子,更加锻炼他们独立的能力。其实有个弟弟妹妹,不仅在生活中有一个互帮互助的小伙伴,在学习上也有一个竞争的对手。二胎对于将来赡养家中老人的重任也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国家出台的二胎政策一定有他诸多的积极作用。
可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利的同时也会有弊。
家中兄妹不和,因为财产纠纷使兄弟姐妹反目的事例比比皆是。前两天,新闻中的两个兄弟从小关系融洽。可现在却因为老母亲的赡养问题而争吵不休。他们变脸堪比翻书的速度真是令人惊叹!不仅如此,第二个生命的降临也意味着家中经济负担的加重。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投入。父母不能在不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样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将来孩子出生后的教育、基本吃穿和照顾孩子的时间等现实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作为一名父母,就要对自己的孩子尽到责任。
所以,我对于二胎不抱有任何偏见的做出忠告,我希望准爸妈可以有对自己家庭的未来做出规划,充分并全面的结合自身实际来考虑是否要二胎的大事。对于你们自己的家庭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同时还要做好和独生子的沟通工作,与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
新生命的降临是神圣而又伟大的,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一个草率的决定而玷污他们的纯洁,而要谨慎小心地对待。
【篇三:规则】
何为“规则”,大概意思就是拘束人们行为的一种准则,政治书上说道:公平需要有正义的规则来维持。我想谈谈,什么才是有良知的规则,我认为,不断增改,非一成不变的规则才是有良知的规则。
何以解释?闻名的第一部《中华人们共和国宪法》即是这样的产物。法律,也自然是规则,哪能有半点冒犯,更别提什么大面积改动了,可偏偏有普通人写信给国家,提出建议,这一提,全国人民都来参与了,竟还真改了许多项不合理的尺度。可谓“反映人民利益”实至名归,规则一定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才是正确的规则,我不禁为这些勇于说出内心想法的人们的勇气所钦佩。
再者,NBA(美职篮)大家一定有所耳闻,它就以合理、细致入微的规则体系闻名,你认为这个规则一直无漏洞可言吗?抱歉,昔日第一中锋奥尼尔说明了一切。绰号“大鲨鱼”的他吃尽了“砍鲨”战术的苦头,不停地用规则战术逼迫其罚球,而他又老是2罚0中,这种行为简直破坏了比赛的节奏与观赏性。不久,机智的联盟出台新的规则,最后2分钟只得对有球队员犯规,一下子博得了人们的掌声。你能说规则本来就这样规定了吗?恐怕不,不过这种完善显得更加公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幸亏规则是多变的,才能使有些事重换生机,这就是规则的魅力。
规则的灵活又体现在了酒驾这件刑事犯罪上,如果不出了张灵宝,哪来法律的重新修正,或许有人抱怨规则总向严苛的方面发展,可这至少避免了许多命案的发生,这才是不断完善中的规则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才有不断的进步吧。
别再说规则与我们无关,二胎政策,公共自行车新出台的管理,这些都是规则,符合国情,易完善的规则。
我爱规则,爱它的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直至滴水不漏,我们需要质疑规则的声音,因为,受其现实作用,在我看来,只有不守旧,不迂腐,才是真正的规则,有良知的规则。
【篇四:关于二胎】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实行“二胎政策”,许多家庭都有了再要个“二娃”的打算,我身边的“大娃”们对新出台的政策很有看法。看法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拒绝排斥型”。来给大家看个案例。同学二丫是家里的独女,从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家长对她百依百顺,夸张点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那她是如何看待二胎的呢?“不行,坚决不行!不行!"当爸妈提出想再要个孩子时,她情绪激动地拍着桌子叫喊着,“都有我了,还要什么二胎……”爸妈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这种情况多半是怕父母的心思被夺去,怕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被动摇,也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吧!
第二类,“无所谓中立型”。这类大娃既不排斥家长要二胎,也不是很乐意,一副事不关己一身轻的样子,就好像是“你们要你们的二胎,我该吃就吃,该玩就玩,不管你们干啥”的态度。
第三类,“积极主动欢迎型”,二胎政策一出台,家长那边还没有表示,这大娃早就急了。“妈,您再个给我生个小弟弟呗”,整天在家长耳边嘟囔“那么多年,都是我一个人过来的,也没个伴儿,您就再要个呗,咱家就热闹了,我也有个小伙伴不孤单了,多好啊!"瞧这孩子比大人还着急呢!
听着大家的看法,我沉默着不说话,他们说二胎会把父母的关心宠爱夺过大半,还问我怎么看,我神神秘秘地说:“当然得要二胎,必须要,而且要了以后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对他好,大娃干什么都应该让着二娃!”听完我的看法,他们都吃了一惊,问我为什么会这么想,我卖了个关子:“这个嘛……嗯……因为……因为我就是二娃!哈哈!”我想他们讲述了当老二的一系列优先待遇,那真叫一个滋啊!那些反对二胎的人又坚定了他们的信念。
然后说说我们家里的二胎吧。上次放假回家听奶奶说,叔叔家要老二了,听到这个消息可把我激动坏了,我又要有弟弟妹妹了!针对这件事,我特地还给老弟打了电话,采访他当哥哥的感觉如何,小家伙属于第四种情况,“理智接受无可奈何型”。七岁小破孩被他爸妈坑了,他也是才知道这件事。老弟仰起天真的小脸儿,问我“小姐姐,以后有了弟弟妹妹你还是最喜欢我的对吧?”“那是当然的,姐姐我绝对跟臭老弟你亲喽!”我赶紧安慰这位小同志受伤的心灵,同时对他今后的生活表示同情。作为我们五个堂姐弟中唯一的男孩儿,老弟可算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作为跟他最亲的我,在这个时候也只能打电话慰问了。但我也很欢迎另一个小宝贝的到来。
我们一大家人满心欢喜得期待着老六的到来。二胎政策真心不赖,你怎么看?
【篇五:文明交通你我共建】
城市在不断地发展,交通则是联系各大城市的纽带,只有管理好交通秩序,才能建设更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现代都市中,条条公路,如天上的仙女的飘带,纵横散落在大地上,绵延无边。飘带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但飘带可不永远这么光鲜亮丽,有时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染上污点。酒后架车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大污点。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有二位男士,由于在节日上赶亲戚,接连两天喝酒过多,回家路上,在人多的集市上,迷迷糊糊撞上路边的汽车,这一撞可不了得,力道太大,加之头脑被酒精麻痹,处于极不清醒状态,完全失去理智,两人全都被撞死了。正由于这样一起不幸的事件,两个家庭从此失去了顶梁柱,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也没有了坚实温暖的臂膀,在他们的字典里,父亲这个名词成为了永恒的回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就因为酒后架车而破灭了,可见酒后架车的危害之大。最近,对于这一问题又有新的法律出台了,法律规定凡酒后架车者,一经查出,罚款1000~2000元,且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考。我希望这条法律的出台不是一纸空文,它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让人们彻底醒悟,为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让我们共同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当然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许多小细节,也会导致大问题。众多的小污点就会凝聚成一个大污点。
小时侯幼儿园老师就教我们玩“红灯停,绿灯行”,告诉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要看红绿灯;后来,我一个人上学,妈妈也告诉我“宁可等十分钟也不可抢一秒”,过马路要左右看看,走斑马线,要等车过了之后才可过去;现在,我骑自行车上学,奶奶嘱咐我“不要单手骑车,要骑稳”,我们万万不可逞英雄,以为自己很潇洒,却不料到头来反而做了狗熊……可见,从小到大,生活中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我们去注重,有太多交通规则需要我们去维护,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并时刻提醒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以自己的行为来诠释文明交通,为营建更好的未来出一份力。
文明交通我先行,小手牵大手,让文明交通再我们的手中传递,让美好的都市在未来向我们招手。
【篇六: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传统新年的遐思】
无论过年过节,还是各类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以放烟花、燃爆竹等方式来进行庆祝祈福,以图吉利。但近年来,一些烈性爆竹引起的安全事故吸引了许多民众的眼球,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政府纷纷出台城区内全年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而长沙也在今年元旦出台了禁令——在中心城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而百度百科上,甚至已经将其称为“习俗的弊端”。
作为春节的标志之一,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烟花爆竹为何会沦为如此下场?实际上,除开其潜在的对人身财产安全危险性不说,它们还有另一个危害——大气污染。步入21世纪,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了我国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雾霾频繁笼罩我国许多城市,多地空气质量检测亮起红灯,城市人患呼吸道疾病人口显著增多……这些都与燃放烟花爆竹后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悬浮颗粒污染物有着一定的干系。而这些因素也导致了烟花爆竹一步步被各地新规定“关进囚笼”。
今年大年初一早晨起来,拉开窗帘。我毫不惊讶的看到,长沙的天空还算洁净。打开窗户,闻一闻新年的空气,刺鼻的硝烟味比往年好了太多。可以看出来,在政府的限制、公益广告的呼吁下,燃放烟花爆竹的家庭少了些许。新闻网站报道了各地烟花爆竹销量逐年减少,记者也调查发现,市民年俗观念的改变、环保安全意识的提高等因素,是烟花爆竹销售量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无独有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许许多多传统新年的习俗淡出了当代人的春节。腊八节喝腊八粥作腊八蒜;小年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贴窗花、画年画……甚至连近几十年才兴起的看春晚,也开始被互联网时代的各种APP、各种红包挤下主角的位置了。不难看出,我国千年流传下来部分习俗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开始逐渐被淘汰、被遗忘。或许,传统新年正在渐行渐远……
可是,新年变了样,就会变味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的春节,到底是为了什么?为的是难得聚齐的一大家子人能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在外地读书的学生能回家与父母重聚,城市里挥洒血汗的民工能返乡捏捏孩子的脸蛋……在一起吃年夜饭,谈天谈地,谈谈这一年的收获、这一年的喜乐见闻,谈谈来年的理想、对未来日子的美好祝愿。一大家子人,感情在无形中升温。春节的真味,或许就融在那一年一次的团圆饭里。
时间在流逝,世界在变化。总有一天传统新年将被时光打磨成另一副模样。但春节永远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永远将凝聚着华夏儿女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和情感寄托。千万年,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