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砖路相关作文

【篇一:以满分为题】

友情,让我们的生命增添一抹光彩;师恩,让我们的生命收获欢乐时光;亲情,人我们的生命感到无比温暖……那数不胜数的情感缺一不可,正是它们,让我们的生命拥有“满分”的瞬间。

太阳太懒惰了,连续几天都躲在乌云后面,不肯冒头;乌云太霸道的了,把太阳包围住,一丝一毫阳光都不愿分享给大地;狂风太冷漠了,酷酷地携带着雨滴呼啸而过。

妈妈来了,果然还是撑着熟悉的黑伞,“妈,我来撑伞吧。”不知不觉,我已经升入初中,高过了妈妈一个头。妈妈无言,默默微笑着点头。缓步走啊,走啊,快到家了。又看见熟悉的小巷子、石砖路、梅花树……过去的景色依旧,似乎时间停止于此,岁月从未改变什么。雨变大了,“噼里啪啦”地砸落在伞盖上。我不由自主地将伞侧向妈妈那边。黑伞显然不够大,哪怕只是稍稍偏过一些,却使我半边暴露在了苍穹之下。雨滴自然不会放过时机,夹杂着丝丝寒意,落入我的衣领。我抬头,只见一半墨黑,一半灰白,不禁一愣,这是多么熟悉的景色……

同样是一个雨天,同样是妈妈和我撑伞回家,不一样的是,妈妈手握紧着伞柄,我只有妈妈的一半高。时光真是会捉弄人,现在的情景和多年前竟无比相似。记得那时,调皮的我不安心走路,专门挑着石砖路的白砖落脚,一蹦一跳,妈妈无奈地笑着,却又紧紧跟在我身后,为我遮风挡雨。不经意地,我抬头一看,看见的是熟悉的、令人心安的墨黑色。再看向妈妈那边,呀!妈妈怎么没用伞为自己挡雨?她左肩都快被雨水打湿了。“妈妈,伞歪了!”妈妈听完一愣,随即又笑了,眼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好像除了快乐,还有……“傻孩子,伞怎么会歪呢?你看错了吧。”是吗,年幼的我也不多想,又急急忙忙去踩水玩。现在想来,真是……

“孩子,伞歪了。”妈妈的话语突然响起,将我的思绪拉回,不知不觉,雨水打湿了我的左肩。“孩子,伞歪了呢!”妈妈又提醒道。我一愣,随即又笑了:“妈,伞没有歪啊,你看错了吧,”我加快步伐,催促着,“快走吧,要到家了。”

亲情,或许在多年前和现在重叠,给我的生命打上“满分”!

【篇二:走过】

那条路,那个村头,那些坑坑洼洼的泥土与石砖,我走过,我走了五年。

在阿公阿婆还能裹着蓝破布头巾;肩上披着褪色,发白的旧上衣;裤子卷到了膝盖处;穿着短袖,踏着长筒雨鞋;用他们满是老茧的手与他们即使浑浊却依旧异常敏锐的眼。站在水稻田里不断的弯腰起身,忙那忙不完的活的时候。

我大概才刚学会走路吧,从那小四合院后的菜地里,跌跌跄跄或爬或跳走出来,走他们走过的路--好像是在有着白鹅扑腾的小河边,又仿佛是在那一栋栋冒着炊烟与饭菜香的平房旁。我沿着那条路寻找他们,却最后老是忘记来时的方向,被来找我的阿公阿婆们带回了家。

那里的每条泥土路我都走过,在那五年的时光里。而到第六年,当我能认得路了,能真的去寻找他们,带他们回家时。

我却找不到他们了,不在田地里,不在小河边。我走他们走过的路,可就算走到尽头,也找不到他们。听大人们说,他们去了我没有走过的地方,在走我从未走过的路……

那条路,那个街角,那些整整齐齐的白墙与栅栏,我也走过,走了九年。

刚遇到那条路,它是陌生的,我从未走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踏下车,背着对于我的那个年龄过重书包,我对那条路说了第一次“你好”。

你好,松软的枯树叶;你好,茂密的绿树荫;你好,路旁的滑滑梯。紫藤架。

随着我踩在这条路上的一步一步脚印的变大,随着我被清晨的阳光照射在墙壁上的影子越来越长。也许我不再是一个被石砖也能绊倒的孩子。这条路上,我走过了,走了九年了。

它是熟悉的可爱的,即使我依旧会走得“跌跌跄跄”,会有那么一天我不在再背着我的书包。但每当回头看我走过的路,我却不后悔而心满意足。而向前观望,路途漫漫。

我走过了那条坑坑洼洼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的小河被填平,种上不属于它的树。那条石砖路也被扩宽,没有了枯树叶与滑滑梯。

可那条路,我走过,就像在这漫漫的人生路上。一次回头,我也忆起那路边木椅上的老人与那一棵棵茂盛的树。

【篇三:老街时光】

晨曦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密集的高楼缝隙中穿了过来,洒在我家门前的柏油马路上,泛着黯淡的光。我透过还不太明亮的窗子,看见几辆匆匆驶过的汽车。早已厌倦这样压抑蒙尘的早晨。城市里的许多人,就跟他们坐的所谓豪华轿车一样,因为日夜奔忙在名利圈,发出从里到外的恶心味道。他们势利的目光令我畏惧而厌恶,只想着赶快远离。

阳光渐渐盛了起来,我眯起眼睛,思绪飘飞到六年前,这条街还未翻修的时候。

六年前,这里是一条老得不能再老的街道。两旁的水泥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爬山虎硕大的叶子遮住了斑驳的房檐。更为老旧的泥墙角上,挺立着一些坚韧的不知名植物。有一年在李爷爷家围墙底下还长了小小的草莓,我好奇地尝了尝,却立即嫌弃地吐了出来,野生的根本比不上我家买的甜啊。老街是用一块块颜色已分辨不清的石砖铺成的。听一些老人们说,在路面的某个地方还刻有旧时期爱国运动的口号,为这事,我和伙伴们兴致勃勃地趴在每块石砖上仔细搜索过。结果,弄得满身泥的我遭到家人的一顿责骂。

街口有一棵特别粗的老槐树,它是我的最爱。我常常独自在黄昏跑到槐树下,轻轻摸摸它深褐色的裂纹,对着树干上的“耳朵”,悄悄问一些我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因为爷爷说,年纪越大越有经验,那这棵好几百岁的槐树一定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我满怀期望地等待答案,槐树却只是随风轻轻摇着稠密的树叶,什么都不说。我纳闷地想,它究竟是不知道呢还是故意不告诉我。在我的认知里,前一种原因是不可能了,那槐树也太小气了吧。我不满地走回家,向母亲抱怨,母亲听后,居然笑了起来。我扁起嘴,瞪着母亲,觉得大人真莫名其妙。

那时候每到星期天,我都要跑去刘奶奶家串门。刘奶奶总有一脸亲切的笑容,她很喜欢我,见到我都招手叫道:“婷婷,来奶奶这里坐会吧。”刘奶奶家开了一个饺子店,星期天不营业,我就到刘奶奶家去学做饺子。刘奶奶的手艺是最好的,她做的饺子个个饱满,香气四溢,有时我只顾吃不顾学,刘奶奶还笑我呢,

想到我那时的馋猫样,我不由轻笑出声,这才恍然发觉我仍立于窗前,而眼中不知何时已有了些湿意。我仰起头,灰色的楼层挡住了视线,我仿佛看到老街长长的石砖路,街口的老槐树在夕阳余晖下渐渐模糊,刘奶奶的温暖笑容晕染开来,成为一幅已褪色的美丽图画。

老街已不复存在,时光永铭记在心。

【篇四:上学路上】

清晨,美好一天的开始。

吃过早饭,我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走出金九华府的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姐姐的学校——城南一中。沿着马路向右走,是还未建成的景区河道。河面上,一些绿色的水草探出了水面,在水波上摇曳。河岸边,铺了一块块大理石,别有一番风味。转个弯,直走,最显眼的莫过于丞相亭和老文昌阁了。那文昌阁飞檐凌空,古色古香,墙上满是爬山虎,一片片,一层层,嫩绿嫩绿的,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再看丞相亭,里面坐满了聊天、散心的老人。抬眼前望,一个小小的广场上站满了练太极拳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的动作那么连贯舒展,又轻又柔,看得我痴呆儿痴呆儿的。

再往前是如皋师范和如师附小之间的一条石砖路小巷。那些砖可有些年头了,松动的地方一踩就“咯咯”直响。我常常幼稚的想:如果多来几个人,加上节奏踩,会不会踩成一支成交响曲呢?石砖路两边,人们踩不到的地方,翠绿的青苔嵌满石砖缝隙,犹如两条绿色的丝绒带子。左边围墙也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叶子的头尖尖的,像金鱼那缎子似的尾巴。这两种绿色的小生命,为小巷增添了不少生机。古巷中间有一座拱桥造型的大门,走到里面大叫一声,还有回音呢!据老人们说,以前那里是城门,后来推掉了一大半,怪可惜的。

走出古巷,便是宽阔的中山路了。此刻,正是上学、上班的高峰,无数辆私家车鸣着喇叭你挤我钻,缓慢前行。妈妈的电瓶车却是畅通无阻。我坐在电瓶车上尽情欣赏美景,只见道路两侧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绿化带中的花草醒来了,揉揉眼晴,打个哈欠,再伸个懒腰,向人们问好……

到学校了,回头望望那走过不知多少次的路,不由明白了老师让我们观察“上学路上”的原因:只要做有心人,美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