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相关作文

【篇一:我从报刊中学到了语文】

从第一次随手拿起爸爸订阅的一本杂志,我便深深爱上了它,因为它让我获得了很多知识。例如:前几天,心情很忧郁,偶尔从书柜里抽出一本爸爸订阅的报刊,随便一翻——竟然被一个主题所吸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带着对标题的疑惑,抛掉一切郁闷,我饶有兴趣地阅读这篇文章。可令人遗憾的是:有待老百姓进一步“考察”。其实,当时我阅读的只不过是一篇休闲娱乐的文章。

小时,我只当报刊是“心情调整器。”(因为那时的智力指数太低,没有认识水平)却没有发现它竟然也是“智力小车”。

昨天上午,有一大堆的作业和繁重的家庭清理任务(只不过是整理课桌,让自己有能够做作业的空间,可对我来说,是一份苦差事)使我烦恼。作业摊在书桌上犹如一座小山,我绞尽脑汁只做出了三道计算题。可让父亲一检查,三道计算题就错了两道。“唉,休息一下吧!”爸爸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休息时,我便拿出我的“心情调整器”——一本2008年的《读者》调整自己的心态,想办法让自己变得轻松,丢掉一切烦恼。果然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美句:“长跑运动员以最后的姿态奔向终点,夺得了冠军……”运动员的最后一个姿态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为之而奋斗。我还阅览过许多关于2008年5·12大地震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平时我对读书看报充满了兴趣,我一有时间就读,只要得到,不论是否过时,我一概不论。有些美文中的故事真像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我反复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从报刊上中知道了很多知识,如:我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积累了很多千古名句。

报刊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还是我获得知识的最好老师。

【篇二:如何做好学校教育报刊服务工作】

学生阅览室是学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连续出版物的激烈增加,报刊成为了阅览室馆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刊的利用率和流通率均超过了图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报刊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报刊是一种重要的文献类型。报刊文献的信息最大,出版期短。报刊与图书相比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最突出一点是,报刊的时间性强,报导及时,内容新颖,知识门类广泛,连续性强。在传递信息情报,利用别人的先进经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报刊在图书馆入藏量也相对图书增长得快,它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报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重视报刊的馆藏和利用。阅读报刊更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灌输学生做人的道理,又传播各类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经常阅读会使学生增长见识。特别是,我校的学生多数是住宿生,相对来说,我校学生接触外界及接触影视等宣传媒介较少。而且,在学校里的课外阅读时间也较少,尤其是毕业班,各科的作业,各种不同形式的测试,占去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使学生很难抽出很多的时间去阅读很多大部分的图书。为了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目前所开展的素质教育和在教学中所推行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所利用最新的知识信息和科技成果的需求量更大了。因而,搞好阅览室的报刊阅览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和馆内有限的空间来满足学生最大限度的需求,把那些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较强的刊物及时地介绍给学生,成为了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在订阅报刊方面,经过多年在阅览室内对学生的阅读观察及咨询,初步掌握了学生的一些阅读习惯。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帮助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巩固课堂知识,扩大知识面。我对原来阅览室所订阅的报刊作了较大的改动。删减了一些对学生不 大适合的刊物,新增加了较多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所出版的有关中学生学习方面的刊物。现在,我校阅览室所订的报刊已达160多种(其中报纸60多种,期刊100多种)。其中为满足学生了解、学习时事政治的需要,阅览室订阅了不少综合类的报刊和有关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刊物。再是由于学校是一个教育部门,因此也必不可少地订阅了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报刊。还给学生增订了很多能结合学生课堂需要的读物,如《中学生时事政治》、《中学生作文指导》等。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兴趣的差别,选订了如《少年电脑世界》、《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等适合初中学生兴趣的刊物。

再次,由于大量的学生到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报刊资料的作用,让学生涉猎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室内阅览时,我们采取了人开放、全开架的借阅方式。这样做大大地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减少了借还手续,学生能自由地选读他们心爱的刊物。另外,当我们收到新的报刊时,马上进行登记入册,尽量做到当天报刊当天上架,让学生能够及时看到新的报刊。这样做的结果,使很多学生一下课就跑到阅览室“争读”新报刊。从而也使阅览室保持了较高的读者到馆率。

阅览室的全开架借阅方式方便了学生,同时也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实行开架借阅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损坏、遗失报刊的现象。但是我们认为这只是个别的现象,这和学生能吸收更多的知识信息相比,毕竟是利大于弊。因此,开架借阅一定要坚持下去。在管理上坚持不让学生带书本和书包等物品进馆。在学生阅读时加强团结巡视,同时教育学生不可损污报刊。另外,还请一些学生图书管理员协助管理。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较多的损坏、遗失报刊的情况。

我们在管理、巡视学生阅读的同时也做了一些宣传辅导工作。对个别同学进行了咨询,征求他们对阅览室订阅报刊的意见;及时对一些有要求的同学介绍一些有关的报刊及文章。让学生能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报刊资料。

阅览室内新报刊一般是不外借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报刊的作用,提高报刊的“复读率”,我们对过期的报刊进行了装订。装订后供学生外借阅读。在借阅的过程中,反过来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报刊阅读需求,我们还进行了更广泛的咨询活动,以发问卷的调查方式征求学生对订阅报刊的意见,结合学生的意见,对所订阅的报刊作出适当的调整,使阅览室内的报刊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

总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虽然各种电子读物不断涌现,但是我相信,报刊这种传统的、特有的连续出版物在很大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还会发挥它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更有理由把目前的学生报刊阅览工作做得更好。

昌乐县新城中学 刘凤颖

【篇三:教育报刊,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昌乐县红河镇中学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 969人,教职工115人,其中本科学历 105 人,专科学历 10人,学历达标率为100%;近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学用评”活动,把“学用评”活动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与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起来,与开展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师生学报刊、用报刊、评报刊的积极性。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历程中,不断地迈出坚实的步伐。

我们深知,对于教师来说,广泛阅读教育刊物是促进自身成长的有效路径。我校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将上级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结合我校实际,围绕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次的建设,突出“厚德、博纳、和谐、超越”的校风,“励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和“乐学、善思、合作、进取”的学风,以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落实积极的相应的管理措施,制定出教师学用评教育报刊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教师的业务提高和学生的学开好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有效利用资源,效益实现最大化

一方面,学校阅览室订阅了大量的教育刊物供教师阅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读书会”的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多订阅教育报刊。近年来,我们每年给每位教师订阅了一份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国教师报》,让很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在阅览室的教育刊物订阅上,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品种尽可能多,二是理论性强,价格贵的刊物,由学校来订阅。我校阅览室订阅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浙江教育报》《教育时报》《德育报》《教育文摘周报》《人民教育》《中小学德育》以及各学科的专业刊近200种。此外,我们及时把了解到的优秀刊物,及时增订到阅览室。丰富教育刊物的品种主要是处于两个目的,一是为教师的阅读创造便利,不同的刊物上都会有一些好的策划和好的文章;二是为教师们的投稿提供更多的途径。

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大力鼓励教师自费订阅专业刊物。校长经常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强调教师要多订阅教育刊物,多为自己充电。学校订阅的刊物,毕竟是僧多粥少,而且借来的刊物不能在上面做标注,而自己的刊物则是可以随意标注,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育报刊,为教师成长奠基

对于教师而言,仅仅阅读学科刊物是不够的,因为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学科教师,教师必须跳出学科的局限,拥有教育的视野。因此,学校积极引导教师从学科阅读走向开放阅读,把《教师博览》《教师月刊》等综合教育类刊物都纳入到专业报刊的范畴,并向教师推荐优秀的综合教育类刊物。目前,我校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走出了学科阅读的局限,走向开放阅读。目前,全校教师人均订阅综合教育类刊物近1份,在短短的几年里,在学校的引导下,教师的阅读取向有了很大的改变。

三、搭建平台,激励教师用好报刊

学校为每位教师都在传达室准备了一个信箱,订阅的教育刊物由专人第一时间放置教师的信箱。学校教科室还尽可能联系上教师订阅多的刊物的编辑,为教师的投稿提供便利。

为了鼓励教师用好教育报刊,做到读写结合,学校改革教科研制度对教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给予奖励。而且,学校也扩大奖励范畴,把教育随笔、教学反思等都纳入教科研成果奖励范畴,奖励标准视同论文。

总之,在学校的不断引导下,教师不断亲近教育刊物,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学校的读书之风盛行,书香校园建设初具规模。

昌乐县红河镇中学 孙业兴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