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糕相关作文

【篇一:诚信灯盏糕】

我们家对面的小街上传来一声叫卖,虽然听着有些模糊,可我依然明白现在已是下午二点整了。这仿佛是一种呼唤,一大群人站满了整条街,人如同鱼一般聚在一起吗,甚至从高空看去就是黑压压一片。

我慢慢钻进人头攒动的大街上,果然,香气准时向我迎面飘来,鸡蛋的清香,掺杂着肉香扑鼻而来,几乎所有人都闭着眼睛,疯狂的享受着这浓郁的香气,令人垂涎三尺。一个个已经做成型的灯盏糕放入金黄金黄的油中不停地翻滚,紧接着是漫长的等待,过了两分钟后灯盏糕才真正的成型,而这两分钟对于排在后面的人来说是一种煎熬。

此时正是冬天,寒风呼啸,那刺骨的寒风使人喘不过气儿来,可队伍依然纹丝不动,这比站岗的士兵都还要坚毅,没有一句埋怨,更没有因为等太久而不想买的。

终于排到最后一个顾客了,她如愿以偿得到了灯盏糕,一双冻得通红的手接过最后一个灯盏糕,她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原先甜美的笑容,她没有后悔,我想就算是下雪她也一定会赶来……

我也买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灯盏糕,那金黄金黄的表皮,使人忍不住咬上一口,“咔擦”清脆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即刻,红白相间的萝卜丝儿露了出来,再咬一口,白白的蛋白映入我的眼帘,就这样两个巴掌大的灯盏糕被我吃的一干二净,可鸡蛋的爽滑与肉丝儿的味道依然在我嘴中蹦来蹦去,回味无穷,在我认为,这已经是非常美味了!

卖灯盏糕的老板收起了铺子,我远远的望着,到底是什么力量能让人们坚持去吃也不会腻呢?为什么就算被寒风不停地吹着也要买呢?

原来老板只讲究一个词——诚信,就只有诚信才是最好的广告,就算再难吃的一道菜,如果加了诚信这味料,依然会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一些人老板来说做灯盏糕其实很简单,而在这位老板来说,是非常复杂的。他需要准备刚刚上市的鸡蛋、还要最精细的米粉、一桶干净的水、新鲜的红白萝卜、新鲜的猪肉、油脏了就换新的,从来不心疼。这一些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也需要很大的成本,但他们依然严格对待每一道工序,不能马虎。他们只要求最好,给顾客最精华的最正宗的灯盏糕。

他们为人们,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每天的顾客都在增加。这都是因为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灯盏糕,如今,老板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也都热情的帮助。

这就是我家乡的诚信灯盏糕!

【篇二:家乡的味道】

我的家乡温州是一座临海的“美食之城”,在温州的任意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都藏着浓浓的温州“味”。

小学校门口的那条小巷子里一家“扁头灯盏糕”小店就是我儿时的回忆。这家店最多不过3个平方大,可它的美味却吸引了门外排着的那条长龙样的队伍,这几十年的老店,味道从来没有变过。终于等到我的那份灯盏糕了,只见师傅拾起一把大汤勺先在里头铺一层面浆,用萝卜丝将汤勺填满,再盖上一层面浆。听师傅说,那面浆是要恰到好处的,要看起来挺稀,看似着要溢到汤勺外面,却流不下来。这样做完以后,再把汤勺伸到沸油底下,“嗞啦”一声响,香气就冒出来了。光听着声音就让直流口水了,更何况那香气。一提汤勺,一颤,一甩,一拎,又稳稳地落回勺子里。这样制成的灯盏糕,味道自然不同凡响。师傅将灯盏糕用纸包裹起来放入袋子里。在放学路上,我捧着袋子,大口地咬着热乎乎的灯盏糕,便是儿时最欣喜的满足了。

当然,灯盏糕这样的美食也不是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另一味温州的美食才是我的“常客”。

家楼下,还是大清早,只见一缕缕“白气”从一家小店跑出来飘荡在空气中。“老温州馄饨担“一抬头就可见店门前醒目的招牌。我钻进熟悉的老位置,坐在桐色的长板凳上,双手一挥对老板说“嘿大叔,来碗馄饨!”老板正掌着锅中的大汤勺,透过厨房里那层浓浓的白烟,向我回了个“0K”的手势,几个裹着白衣的小馄饨就被抛向了大锅中,稍等一小片刻,这些裹着白衣的“小淘气”就浮上水面了。老板热情的将盛着馄饨的碗捧到我面前,我接过来,用双手捂着碗的两边,在冬天,这简直就是我的“暖手宝”。碗中的白烟扑到我脸上,带着馄饨、香菇、蛋丝等汤料的香气瞬间打开了我的味蕾。我拾起勺子,将沉在碗底的馄饨舀上来,这一个个小馄饨像极了穿着水袖的白衣女子,馄饨皮很薄,都是老板几十年来精心琢磨出来的手艺。咬下一口馄饨,再喝上一口汤,这就是温州“味”啊。还记得在外地吃的馄饨,那一个个裹得跟饺子似的,店里的老板也是那么冷漠,顾客们排着队拿着自己的那碗馄饨就入座,这相比在“温州馄饨担”吃的馄饨总觉得差强人意,这就是温州特有的味道啊!

老巷子、老街道、老店铺、老味道,在温州这样的一个小城市里,角角落落的每一处都藏着独有的一份的温州“味”。

【篇三:温州美食】

如果有人问我温州的小吃哪个好,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灯盏糕,因为灯盏糕的香味是令人无法拒绝的。

早上,我听到有人在楼下吆喝:“卖灯盏糕了!”我急忙穿好衣服,迅速跑到楼下。霎时,刚刚空无一人的小摊面前万人空巷。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一边贪婪地呼吸着灯盏糕的香味,一边排队。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了。

“阿姨,我要四个灯盏糕。”我说。

卖灯盏糕的阿姨拿来一个大勺,里面先加入三分之一的面粉,再放上小部分猪肉和萝卜丝,还有一些调料后,再放入三分之一的面粉。接着,他把半成品放入冒着腾腾热气的油锅中,再过一分钟后拿出来,就大功告成了。

灯盏糕形状半圆,颜色焦黄,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在回家的路途中,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灯盏糕中的萝卜丝与肉放在一起,外加一层焦脆的皮,怎么能不诱人?

灯盏糕里有浓浓的鸡蛋味,就连平时不爱吃鸡蛋的我,居然也不排斥。灯盏糕,可以让任何人都情不自禁地再吃一口。

我喜欢温州的许多美食,令我最着迷的,还是美味的灯盏糕啊!

【篇四:灯盏糕】

平阳的传统小吃,我知道的有钱承恩馄饨、百打糕、灯盏糕、炒粉干等等,但那吃完最让我回味无穷的就只有灯盏糕了。

最初认识灯盏糕是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妈妈提着热腾腾的灯盏糕回到家中。灯盏糕在精致的瓷盘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灯盏糕的样子很像梅花,因此又叫梅花糕。灯盏糕的外层不像别的糕点那样软软糯糯的,而是有一种脆脆的口感。一口咬下去,灯盏糕里的萝卜馅也与外皮一起进入口中。灯盏糕的外皮因为是油炸过的,所以到嘴里有一点点像薄披萨的饼底。但是外皮只有被油炸过的部分才是脆的,其余部分还是软的。这样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平阳的每家小店都可谓是良心商铺,就连路边做灯盏糕的小摊也不例外。灯盏糕里的萝卜丝都是使用当天最新鲜的萝卜,虽然这样价格稍微贵一些,但是为了做出最好吃的灯盏糕,摊贩们都不惜用最好的材料。大个一点的灯盏糕足足用了一个萝卜的1/5呢。而且都是现做现卖,第一天的灯盏糕绝对不会留到第二天,这样做出来的灯盏糕总是会令人吃得留连忘返,即使每天吃灯盏糕也不会觉得腻。

现在回想起以前我第一次吃灯盏糕的感觉真是令人感叹。现在已经在外面吃了太多美味的东西了,已经忘记原本想要吃些什么了,除了填饱肚子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如今再回来吃一口灯盏糕,我吃到了制作者选材的用心,我感觉到了制作者创造这份美食的用心。虽然灯盏糕只是普通老百姓的早餐,比不上高级酒店里的大厨们烧出来的名菜名贵,但终究是人们用心做出来的,它一点也不逊色。

灯盏糕,你永远是平阳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希望以后会有人将你传承下去。

【篇五: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胡同口绕进去,七拐八弯地在一个迷宫里乱逛,快要无心寻找之际,领头的断然一喝:“到了。”

从远处飘来一阵腻人的油味,随后在一阵黄烟中瞥见了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大叔,在河边经营着一个摊位,摊位前冷冷清清,领头的大哥说:“诺,好了。”

我们是来找民俗遗产的。半信半疑,踌躇地向前,大叔早已注意到我们,喊道:“来点灯盏不?“队伍中的“李同志”已赶作业大半个下午,肚子早已缴械投降,眼见什么都想吃,一闻油味,一闻此言,断然翻出一张大钞,决心买不计其数的食物而大快朵颐。

大叔边翻面胚边与我们唠嗑:他家三代都是做这行的,做了大概六十多年,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卖灯盏糕,见识了一块地方的变迁,生意越来差,人来人往,这块地方差不多都被人给遗忘了。人们建了许多大地方以供吃喝,而这块老城的小吃无人问津,好多人被迫去放下老祖宗的行业去干活以谋生计。十几年下来,只有寥寥几家还在苦撑,基本上都在亏本,为的只是自己的记忆中的执着的`老本行能延续下去。

又说到生活:没有钱开店,只能在路边摆摊,被城管罚了钱,又没收了东西,多弄了几次,就被迫学聪明了,买了辆二手车,以防万一。

然后,是沉默。

许久,大叔把大量的灯盏糕煎好之后,就在那默的抽着烟,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了悲伤,感慨道:时代变了啊。“

无言。

我们在旁边等公交,“李同志”又咬了一口灯盏糕,随即放下,说:“刚开始还挺好吃的,黄皮焦酥,可惜几口后太油,就没啥胃口吃了。“

没胃口吃了?是啊,没胃口吃了。

【篇六:我爱我的祖国】

黎明驱赶黑暗,日出带来光芒,祖国光辉照亮前程,指明大好方向,带领我们中华儿女走向富裕,走向辉煌。

我看到身旁的地球仪,忍不住动手在上面翻动着,突然看见中国的地图上壮丽的山河大江,我不禁捧起地球仪细细观看,同时还联想着改乏中真实的美景,心想,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繁荣昌盛!

家乡的山川秀水连绵不绝,有那巍峨的雁荡山;秀丽的大龙湫;美味的小吃灯盏糕;馄饨,瓯柑更是我们温州的特产。全国人民都在表达着同一片蓝天下的感恩与爱。

我们骄傲与自豪,我们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连绵不绝的国土上,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发明了中国的四大发明,我们还蕴藏着中华的文化和宝藏,瑰宝。中国的一切使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

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国旗缓缓上升,心情无比的激动。此刻,祖国又大了一岁。她,七十岁了。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和“国庆”黄金周,我们将会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希望她能陪伴我们永远地走下去。

七十年年来,我们受了不少侮辱,但也铸就了许多辉煌。近现代我们被侮辱的最丢脸的一次,就是鸦片战争。外国人用鸦片让我们变得懦弱,胆小怕生。但是,后来的一切都有了转机。中国涌现出了刘胡兰;董有瑞;焦裕禄等一批革命战士帮我们找回了尊严。

无论去到哪儿?祖国都是“诗和远方”。牢记祖国七千年的风雨历程,奋力创造美好生活。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