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迎接共享时代】
我们难以阻止时代的步伐,过去或未来,亦是如此。——题记
随着“共享”的概念融入人们生活理念,就如一颗种子悄然埋下,它必将那美好生根发芽。
过去,种子停留在漆黑的土里,一片沉寂。
几年之前,也许是祖辈父辈遗留下的传统观念,人们总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自己的物品,仿佛个个都是珍宝一般。私家车、私人用品等词语耳熟能详,人与人之间也似乎因这些事物而有了一道隐形的沟壑。若是自己拥有的,便不会向别人借用;若是自己没有的,只能硬着脸皮略带拘谨地向熟悉的朋友借取,承诺迅速归还。这种想法扎根于人们心底,却如同催化剂,演变成了相互间的不信任。甚至于邻里间都必在借出自己物品时深思熟虑一番。
如今,种子激起阵阵尘土,漫开风沙。
共享体系的到来无疑填平了那一条条沟壑。
当“共享资源”一词刚传入人们耳中时,最多的反应是新奇以及认定它是全新的赚钱渠道。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共享资源并没有被社会所淘汰,反之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适应它。共享的生活方法如在风中摇晃的树枝,顶住了坎坷,托起了簇簇树叶。处于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认同了它,开始使用共享单车,共享书店等共享资源。时常可以看到几个在道路旁扫共享单车二维码的青年,小心地将车取出,互相报以微笑。在共享书店中,老人与年轻人手捧典著,一边交流一边探讨。共享资源在不知不觉中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透过浓浓树荫散落下的点点阳光。陌生的人们在使用共享资源时不再陌生,熟悉的人们在使用共享资源后更加亲近,原本一片死寂的社会变得富有生命力。
未来,种子将紧紧包裹土壤,温暖整片泥土。
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共享物品也偶尔会遭到一些人的故意破坏,而这些绊脚石并没有阻碍到共享资源的发展。在法律的管制和人们的谴责下,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已经逐步减少。大家并没有因为这些而产生矛盾,却选择原谅他们的过错。潜移默化中,共享促进了人们间的信任。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社会将会因为共享资源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人们将不再有矛盾产生。因为它所传递的,不仅是便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信任。
笼中的鸟儿,透过栏杆的间隙看到了天空;而人们的生活,通过共享时代看到了美好与希望。
在这个共享时代,我们知道了何去何从。
【篇二:幸福是一种付出后的快乐】
曾经有一位诗人说过:幸福,是一个未解之谜,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似乎人间万物都有着一种自己对于幸福的感觉。
确实如此,小草的幸福是染绿了一块土地,蜡烛的幸福是燃烧自己照亮了他人,鸟儿的幸福自然是在蔚蓝的天空下自由飞翔。
那么,我的幸福又会是什么呢?思之再三,似乎没有答案。但是,从那一天起,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原来幸福就是一种付出后的快乐。
记得去年清明节的时候,我跟随父母去了老家,看望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临行之际,我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何不带上一包花的种子,将它们撒在老家院门口,让爷爷奶奶也能看到鲜花盛开的美丽。
刚到老家的时候,恰好快到中午了。我顾不得休息,就带上一把铲子,开始在大门口的菜地里忙碌起来,希望几个月后,爷爷奶奶看到花团锦簇的美丽,身体也会好起来。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忙碌就是一个中午。虽然那时是春天,可是中午的太阳也挺热的。当把那些种子都埋进土壤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
于是,我便站在树荫下乘凉。沐浴着带着泥土气息的春风,我极目凝望着前方一派生机的田野,仿佛看到了三个月后的花儿朵朵的灿烂。此时春风暖暖,丽日融融,我的心中竟然泛起一丝幸福的涟漪。
清明小长假转眼就过去了,怀揣着这份幸福的感觉,我离开了老家。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暑假也来临了。听着浓浓树荫间蝉儿的吟唱,我蓦然想起,种在老家土壤里的那些花也应该开放了吧。想象着我挚爱的爷爷奶奶置身于一片鲜花的芬芳之中,看着这些花儿怒放的样子,一定很开心。想到这儿,我的心里竟漾起了一阵幸福的浪花。
说来真巧,过了几天,爷爷在电话中告诉说,我上次种的那些花,前几天陆陆续续都开了,有红的花、黄的花……各种颜色都有,好看极了。他还说,感谢我替他们种花。当我听到这些话时,漫过心头的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喜悦。
哦!幸福原来就是一种付出。想到这,我美美的笑了,仿佛自己就徜徉于一片芬芳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