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诗赞美的就是梅花。
寒假时,我们全家出动,去九峰山赏梅。一下车,就看到马路边开满了梅花。走进九峰山大门,来到梅园,一股淡淡的香气迎面飞来。左边是一棵白梅,花开得正艳,“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正是应该来形容这棵梅花的。
我看到上面有一片红。快步走上去,那是一棵红梅,花开得密密匝匝,看上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粗略地数,一个枝头就有二十多朵梅花,它们一个个像亲姐妹一样紧挨着,绽放出淡雅的微笑,黄色的花蕊露了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梅花在风中舞蹈,枝条一上一下的,仿佛在向人们致敬呢!
继续向里走,金灿灿的一片,原来是一颗黄梅。它还没有完全开放,花骨朵鼓鼓的,含苞待放,像一个个羞涩的少女不肯露出面来。
一棵种在特大花盆里的黄梅,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一个根分叉开来,变成好几个大树枝,在慢慢向上,越上面越细。它的最顶端花开得最多,树枝在风中摇曳着,仿佛一位戴着头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呢!
我喜爱这些梅花,它们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赛金,在寒风中展示自己的魅力。
梅花,不畏严寒,在寒冷中依然傲然挺立,有气节,我们真应该向它学习。
【篇二:难忘那些雨夜】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壮志未酬的英雄的雨夜;“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辗转难眠的寂寥者的雨夜;“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是闲适自在的隐逸者的雨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处处青草,片片蛙声。可听可看可等,一派生机。雨敲在江南水乡鳞鳞千瓣的瓦上,轻轻重重,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夜深了,灯花落了,约客未至,也不曾落寞,闲适惬意,恬静安详。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笔下,秋天的雨夜,潮湿而漫长,秋雨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池秋,弥漫了巴山蜀水,连诗人的情感也是潮湿的。“风又飘飘,雨又飘飘,何时归家洗客袍。”原定的归期又得推延,此时的你是否也倚窗而立?暗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子上的雾气,在冰冷的玻璃上画出你思念的人的名字。
夜雨浇灭了外面的喧嚣,阻隔了千山万水,只有灵魂是放飞的。“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忧愁如同雨中勃勃滋生的旺盛的青草,不知几许,理更烦乱,诗人薛逢的思绪伴着忘了停歇的秋雨又连绵了一天一夜。“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乌鸦也一定是一夜未歇,不然它为什么早早就栖息树捎,逐之不散?鼓寒不敲,更增长夜漫漫。“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亡国之君李煜在凄风苦雨中的吟唱,山河破裂,故土难离,心在滴血,只有在梦中才能忘却臣虏之痛,故国之思。潺潺春雨是他滂沱的眼泪,奔涌的愁情,自是人生之恨如水长东。
余秋雨说:“光听着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在这个被雨帘包围的夜,脚步被瓢泼大雨羁绊,思绪并不蹒跚,任其自由翱翔,驻足在巴山蜀水,在江南水乡,在漠北,在汴京。此时心灵的盔甲暗暗卸下,多少情愫在潜滋暗长,专注而邈远,敏感而蕴藉。
那些雨夜,不管是诗意的,还是有温度的,抑或有情怀的雨夜,都是让人难忘的!
【篇三:古诗里的夏天】
夏天来了,夏天在火辣辣的太阳里;夏天在人们的扇子里;夏天在香甜的冰淇淋里;夏天的飘香的荷花池里;夏天还在优美的古诗。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夏天的到来,让我们看不见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可是我们不必叹息,你看!那棵高大的绿树,风一吹,绿叶沙沙作响,仿佛在高兴的欢唱,人们坐在大树下纳凉、谈天说地,一片阴凉笼罩着他们。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绿的树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大圆盘,小鱼在中间穿梭。荷花的姿态可真多,有的花瓣才展开两三片;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粉红的荷花散出了淡淡的清香,犹如一个红衣少女在中间翩翩起舞!
黄梅时节的雨可多了,人人都很烦,但青蛙一直在呱呱叫,仿佛在说:“呱!下雨真快乐!下雨虫子多!”这真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天上的云像一块黑布,挡住我们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白花花的雨点像珍珠乱蹦乱跳上了船,这真像诗中所写“黑云遮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篇四:关于陶醉的作文】
陶于景中,醉于情中。
情便是亲情了,诗是最有颜色的,最有温度的,最有美感的,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雨夜,我无事可做,便想读读书,不知为何就取出了一部《唐诗宋词》来,或许是我俩双双吸引吧,自此,便“醉”于诗中。诗之情,使我久久不能自拔其中,于是,便醉了。
醉于诗中,不知多久,忽有些倦了,抬头远眺,望着雨,忆着儿时所望之雨,不禁心旷神怡,感觉雨,便是世界最纯,至净之物。心也宁了,雨也静了,无声之雨悄悄滴到窗檐,滴到屋内,也便毫无察觉。
复翻开书本,似乎真的体会到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雨之时长,雨之滂沱,雨之细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的雨之轻巧,雨之静谧;“春雨贵如油”时的雨之贵重,雨之奢侈,雨之重要。
雨依旧如前,心仍久久似往。雨静了,心也静了,雨是轻巧的,心亦为轻巧。雨是透明。透亮,亦是最纯之静之物,心亦是如此。
因此,人在雨中,人处于雨夜,便觉得安稳,舒适了。好像雨,是每个人的另外一个家了!
陶于景中,醉于情中,雨夜中的诗情使我陶醉。
雨,还是下着。
我,还换着一本书,看着一篇诗……
【篇五:我的老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小时候,总觉得诗中的四季被描写的很唯美,但我也说不出来哪儿美,只好就这么读着。
长大后,对诗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春天看着看着天空中飞过的燕子,会不自觉的冒出一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古时一定会看到碧绿的清水吧。就这样读着诗,又突然想去江南了,想看江南的流水人家,想听江南的婉转小调,想知道江南是不是真的如杜甫所写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我还没赏完春天的姹紫嫣红,荷花倒是开得急。花瓣一片片绽放,粉嫩嫩的,在满池塘的荷叶中尤为突出。一红一绿,占据了整片池塘的风光。无边无际的荷叶似乎也和天空连成一片,成了天边的一片美色。似杨万里所写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暑假时我们回了一趟奶奶家。那里在黄梅节气会下雨,叮叮咚咚。也会有青蛙在积水的小“池塘”里蹦蹦跳跳。想到这儿,我不由得想到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难道是我平时诗读多了,所以也有点像文人了?
悄悄地,秋天来了。诗人笔下的秋天都是悲凉的,孤独的。刘禹锡笔下曾写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收到收到古诗词的影响,我最近也有点悲伤,为凋零的落叶悲伤,为归家的夕阳哀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一定也有一个孤单的人孤单的望着夕阳吧。
就这样静静的,到了冬天。整个世界都是银白色的,是无声的,是纯洁的,也是毛主席笔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整个世界仿佛只有一抹突兀的红色在风雪中屹立,它抬着骄傲的头,不愿意低下去。它是孤傲的,挺拔的,呼啸的风雪也没让它低下头。不需要太多优美的词汇,王安石的一首诗已经代表了我最深切的赞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管怎样,诗中总是有四季。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夏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秋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冬是“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PS:我发的图片里的文章跟我发的可能有点不一样,有些地方我做了些改动。
【篇六:静待花开】
什么是等候?待春色满园,赏一枝红杏出墙而绽;待黄梅时节,看烟雨之中的江南人家;待天高云淡,望阵阵南飞的大雁;待万里雪飘,睹数枝红梅凌寒而开。告别春华秋实,历经夏欢冬乐,我的旅途从未停止。漫漫人生路,何尝不是等候?
在最美的年华,我自是年少轻狂,多少次跌落谷底,多少次身负累累伤痕,但“有梦就去追,即使单枪匹马。”我一次次向顶峰攀登,扪心自问,为何奋斗?心中的少年一遍遍坚定地回答我:“梦想就在前方。”可我终究会累,停下追梦的脚步,却愈发感到迷茫,我总是抱怨自己不够完美,心中浮躁且冲动,其实,我早已遗失初心了么?如今,我奋斗,不为梦想,而是为荣誉,为别人赞许的目光。我觉得自己很可笑,为别人而活。若是如此,梦想的意义何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在等候,等候初心归来。
然而,等候是漫长的,找回初心的同时,我也在寻找心灵的静谧。一日黄昏,我远离喧嚣,走到小屋后院。春日,正是姹紫嫣红之时,徜徉在花海之中,别有“小园香径独徘徊”的韵味。蓦然回首,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见一株玫瑰含苞待放,我惊喜万分,记得妈妈买回它时,无论如何悉心照料,它总是不愿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睹倾世之美。“等一等,花会开的。”妈妈总是这样说。
我静静的想,高贵的玫瑰都能静待自己盛开,那我们呢?玫瑰在时光的沉淀中煎熬着,只为将最美的自己展示于人间。它挺过冬寒酷暑,经历风吹雨打,终能绽放。我在等候,等候梦想之花盛开。
人生路漫漫,有大大小小的等候,更有无数的希望,我们要学会等候。我在等候,等候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篇七:约客改写记叙文】
黄梅时节倾盆雨,荷花叶上传蛙声。
有约不守空寂寞,唯有风雨暗相随。
闲趣听雨落,闷来听蝉鸣。
夜半非吾空寂寞,鸟兽更惜无人随。
月从西空起,夜从东边来。
留待骚人过夜半,只行棋子敲灯花。
花又落谁家?
黄梅时节,树上的梅子熟了。外面的雨点打在亭子上,绽放出一朵朵的小雨花。天空中一片一片的乌云连在一起,想想,我从天亮等到天黑,仰望着日头从高空跌落,月亮从山脚爬起,天空中从星罗棋布到乌云密布,朋友啊!你可知道,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就像情人里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样,让我对你所做的事、所失的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回首当年,我们一起打猎,你是那么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当年,你“左牵黄,右擎苍”,有“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风度。你还常常让我记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我也“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你虽然报国无门,却依然“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可饮匈奴血”,也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抱怨还朝让他“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你喜欢读孔孟之书,品周公之礼,《春秋》《大学》《礼记》你倒背如流。
回首我们相识的时候,在秦淮河的酒家,那时的我们是“一壶浊酒喜相逢”。我们一路回到长安,听见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在“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时,我们还“独钓寒江雪”,你我一起翻过大小名山,还“飞来山上千寻塔”呢?只是“不是庐山真面目”。你是一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那种人,我却不曾想过你会失约。
我宁信你忙,而非故失约。得理之处且饶人,安心去吧,朋友!夜深了,早点睡。我先回了,明日再来吧!
【篇八:缕缕闲愁】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黄细雨。
——题记
在一川烟草旁,满城风絮里,黄梅细雨中,缕缕闲愁总会适时地在心中发酵,漫上眉头,别有一番滋味。
借一川烟草,凝一缕闲愁
水汽氤氲,如一卷轻纱笼着萋萋芳草,微风轻拂,泛起一圈圈绿色的涟渏。站在这碧连天的芳草旁,却不敢信步向前,只因那漫无焦距的一缕闲愁,对准了这一川烟草。
不知当年未归的王孙有没有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不知杜甫的破碎山河有没有被收复的可能;不知那一群雁鸟有没有为远在他乡的王维带去思念;也不知柳梦梅有没有找到《春容》,成就一段三生之恋……
一川烟草愁,寄一封“不知”的书信。
凭满城风絮,舞满腔闲愁
风起,絮亦飞扬。灰白的柳絮带着一股席卷的狂势,卷起了我的满腔闲愁。
或许,这满城风絮曾经张扬过苏轼的华发;或许,这满城风絮曾经扰乱过兰容若的相思;或许,这满城风絮曾经陪伴过李白的折柳曲;或许,这满城风絮也曾经嗤笑过秦观的深深执念……
满城风絮愁,为一阕“或许”的遐思。
以黄梅细雨,澈修然闲愁
灰色的屋檐,白色的墙壁,绿色的芭蕉,黄色的梅子,伴一场朦胧细雨,澈一汪修然闲愁。
曾经,这一场梅子雨,哭诉过白娘子与许仙的别离;曾经,这一场梅子雨,湿润过苏小小的眼眶;曾经,这一场梅子雨,撩起过那个丁香般带着愁怨的姑娘;曾经,这一场梅子雨,应和过郑愁予达达的马蹄声……
黄梅细雨愁,染一匹“曾经”的素锦。
品缕缕闲愁,感岁月静好。
【篇九:梅香满路】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家度过的,那里有条小路,两侧长满了梅树。
推开外公家的梧桐木门,向南有一条青石板路,路两旁生长着几十棵梅树,至于它们生长的年岁,连外公也说不清了。路的尽头是一座青石板桥,桥下潺潺的溪水从山上汩汩而来,冰冷而清澈。过了桥再走几十步便到了村里唯一的一条水泥路,这里停靠着公共汽车。继续向前,便是本村简陋的小学。这条每天必经的小路,留下了我和外公一大一小的身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我的书桌上,传来院子里公鸡的啼叫和远处人家的狗吠声。外公总会推开门,背着我的书包,拉起我的手,送我去上学,这周而复始的节奏,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从踏上第一块青石板开始,外公便扯开嗓子唱山歌。他说:“早晨起来听首歌,一天都有精气神;有了精气神呦,干活学习有动力。”一曲山歌唱过,外公常常给我讲杨家将的慷慨悲凉,梁山好汉的豪情壮志,抗日英雄的忠肝义胆,还有《山海经》里各种稀奇古怪的神物。那时候,我总觉得外公就像是一只神秘莫测的百宝箱,里面藏满了数不清的奇闻异事。
隆冬天里,斑驳的青石板上时常蒙着一层厚厚的白霜,路面湿漉漉的。外公生怕我摔了跟头,将我紧紧地箍在背上。路两边的梅花开得正艳,清香幽幽,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实。许是外公的背太厚实太温暖了,我趴在上面,嗅着缕缕梅香,便忘记了凛冽的寒气。
后来,一个冬日,父母要接我到城里上学。穿过石桥,踏过一块又一块青石板,告别一树树兀自开放的寒梅,我看见南村口的水泥路边,父母还有汽车正等候在那里。这一路走来,外公一句话也没有说,一句歌也没有唱,他默默地伫立在站牌下,一直目送着我们远去。
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我,在紧张局促中来到陌生的城市,走进陌生的教室。像是华丽橱窗里的布娃娃,强烈的自卑感如刺眼的阳光一样,使我游离于新的班级。沉默内向的我不过是这个热闹班级里若有若无的角色。没有女生愿意主动跟我说话,男生也总爱捉弄我,藏起我的书本、橡皮,扯掉我的头绳、围巾。我的普通话里夹着乡音,生硬而蹩脚,他们肆无忌惮地嘲笑我是不会说普通话的“土老帽儿”。面对一次次满带攻击性的嘲笑,我再也压制不住心头的怒火,冲着嬉笑的人群大声吼去:“我是土老帽儿,我的家人也是土老帽儿。有本事你们别跟土老帽儿一起上课,也不吃土老帽儿种的粮食、种的菜啊!”说完后我便哭着一路狂奔,坐上了回外公家的汽车。不知何时,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股幽幽的梅香,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我将头伸向窗外,又看到了那座久违的石桥,那一块块光滑的青石板。
在那扇梧桐木的门扉轻轻开启后,外公惊异道:“丫头,你咋回来了?”他慈祥的笑容如冬日的暖阳,好像一下子就驱走了所有的阴霾。我再也控制不住压抑已久的委屈与苦楚,扑入他的怀中嚎啕大哭起来。不久,城里那边爸妈的电话打了过来,外公知道了一切。
吃过午饭后,外公牵着我的手,不知不觉间便来到那片梅林,十几棵梅树正在吐蕊散芳。他指着最小的一棵蜡梅问道:“那棵蜡梅花好看吗?”在那片连绵的梅林中,红梅姹紫嫣红,白梅淡雅高洁,而那树腊梅远远望去,一片晦暗,太不显眼了。
“它的花是蜡黄的,颜色很浅很淡,不如其他的艳丽,它一定很落寞吧!”
“你去闻一闻它的香气吧!”我轻轻地靠近那抹淡黄,一股股浓郁的气息扑鼻而来。那一刻,我着实惊呆了!
“怎么样,虽然黄梅矮小,花色不如红梅、白梅明艳,但是要论花香,它却傲视群芳。黄梅虽然不起眼,却有它的独特之处呦!”外公闭了眼,沉浸在一片浓烈的黄梅的香气中,喃喃自语。那一刻,我心中郁结许久的块垒突然烟消云散,豁然开朗。或许,外公是在告诉我,我就是梅林中那棵不起眼的黄梅,没有出众的姿容,没有亭亭的身段,也没有显赫的出身,但是我一定有与众不同之处,或是一份弥久的幽香,或是一份可贵的淳朴。虽不起眼,它的暗黄不正映衬了红梅、白梅的热烈吗?它浓郁的香味不也正浓厚了梅的气息吗?我读懂了外公没有说出的话……
外公走了,梅香依旧。
又是一年梅香满路,我独自徘徊在这条青石板路上。阵阵北风袭来,在漫天飞舞的花瓣中,我又看到了那株并不起眼的腊梅。瘦骨嶙峋的枝干,屈曲盘旋,淡黄色的小花兀自坚守在枝头。凝望着它,往日情景再次浮现,我好像看到外公笑意吟吟,正在向我走来。
【篇十:春之雨】
沙啦啦,沙啦啦……
这是春天的雨,是轻柔的雨。春雨,不像夏天的雨一样热情奔放。不像秋天的雨一样冷清悲伤,也不像冬天的雨一样寒冷萧瑟。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过了半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来,主人赵师秀本来是心里应该着急的,可是他却在“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什么让他产生了这种闲情雅致呢?没错,是春雨。正是因为春雨的轻柔,使他有了这种闲情逸致。
古时候有很多诗人写雨,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首诗是借春雨比做比喻潜移默化的教育。也有写节日的春雨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连送别,也会写到春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轻柔如丝的春雨,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作为所歌咏的对象。
春雨有的时候大,有的时候小,下小雨时,我们也可以出去玩,在冰冰凉凉的像一根根细线的春雨里玩,那感觉多好!可是,如果下大雨的话就不好了。我们不能出去活动,而且出门还要带伞,披雨衣,并且堵塞交通,根本不好出行,而且还容易淋湿。所以任何事物都有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准确的认识到他们的优缺点。
春雨总是来的比较突然。每天当你在家里时,当你在上班时,当你在外面散步,和别人谈话时。调皮的春雨,说不定就下起来了。春雨还总是伴随着风而来。两个调皮鬼,一出现就开始打架,打得越厉害,雨下的就越大,风也刮的越猛,最后这两个淘气包打累了,休息了,雨也没下了,风也没刮了,让太阳公公重新出来了。
要说四季的雨,我还是最喜欢春雨。有时她像一位美丽而束缚的姑娘,只敢轻言细语,于是落下的雨也像也都像一根一根细线一样轻柔,可有时候她又像一个男子汉,下着下着又下大了。
总之,我爱春,我也爱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