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福州三坊七巷游记作文】
今天我可兴奋了,知道为什么吗?告诉你们吧!我要去福州有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左右两旁十个坊巷概括,三坊,就是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呢,指的是郎官巷、杨桥巷、塔巷、黄巷、宫巷、安民巷还有吉庇巷。
走进三坊七巷,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民居都古香古色,仿佛走进了古代,许多外地游客也都慕名来参观,因而又显的热闹非凡。一路走来,地上磨得发亮的石砖、两旁古旧的木头房子、仿古的店铺,纵横的坊巷以及头顶上喷洒的水雾,都让我心旷神怡。走完了所有的坊巷,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郎官巷,郎官巷里有严复的故居。严复是我国有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曾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大学等大学堂校长,走到这里,我不禁在心里充满了敬仰。
接着是福建民俗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几间屋子,古人们都分的很清楚,有“恬淡庄严”老爷的卧室,有“木影流梭”少爷的厢房,有“红袖莹莹”小姐的闺房,还“洞房花烛”喜庆的婚房,据导游说,如果家中有个女儿,就要在门前种一棵树,一般是樟树,别人可以根据树的大小上门求亲,如果家里有几个儿子,就要在屋顶挂几个吊环等等等等
走三坊七巷让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上还没有学到的知识。
【篇二:福州三坊七巷游记作文】
三坊七巷,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充满着文化的韵味,像春风化雨润旱土般侵入我的心田,让我干涸的心有了雨的滋润。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巷坊的概称。三坊七巷中的`三坊分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可分为:“杨桥巷”、“朗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可谓是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如林则徐、严复、冰心、林觉民、林旭和沈葆桢等。
它连绵十公顷,深宅云集,大院比肩,在鼓楼区南后街一带纵纵横横,次第铺展。
在我觉得,它宛如一片茎脉清晰的巨大菩提树叶,默默地挂在古城的襟前。历经千百年的沧桑消长,三坊七巷更是古意盎然,弥足珍贵,与享誉世界的北京琉璃厂,形成了南北呼应的姐妹篇。可谓“户枢声声里,光阴息息间。如若下雨的时候,漫步在这街头巷弄,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活和置身桃花世外的轻飘飘的感觉。
虽然已破旧不堪,但还是令人叹为观止,那文化知识,在历尽沧桑之后,显得更加耀眼,在福州的某个角落里,有个地方散发着逼人的光芒,那就是——三坊七巷!一个伟大而又充满魅力的地方。
【篇三:福州三坊七巷游记作文】
我的家乡在福州,这是一座有着两千两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在古城的中心,有一处闻名遐迩的国家5A级景区,它就是“三坊七巷”。
为什么它被称为“三坊七巷”呢?原来,它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子组成的。它们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吉庇巷、塔巷、黄巷和宫巷。我的老家就在宫巷,这里的青石板上留下了我爷爷和爸爸的童年的足迹。
一进三坊七巷的大门,就是位于中轴线的南后街了。这里游人如织,繁华的街道两旁是各种各样的店铺,吆喝声此起彼伏。逛一逛这些店铺,你可以买到精雕细琢的寿山石雕、栩栩如生的软木画。脱胎漆器、油纸伞、牛角梳这些福州的特产也会让你爱不释手。在这里,你还会发现也有“星巴克”、“麦当劳”、“哈根达斯”这些世界品牌的商店,它们的装修风格也融入了三坊七巷的特色,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街道两旁有许多民间艺人。他们有的画糖画,有的表演漆画,还有的捏泥人。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引得游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在南后街,别忘了尝尝地道的福州的小吃——永和鱼丸、同利肉燕、锅边糊、芋泥……这些美味的“中华名小吃”一定会让你百吃不厌,赞不绝口。
逛完南后街,走进石板铺道的坊巷。里面的建筑真是古色古香啊!马鞍墙、燕尾檐,白墙青瓦,每家屋檐下都挂着大红灯笼。怪不得这里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呢!三坊七巷人杰地灵,一直是“闽都名人聚居地”,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名人都在此地居住过。
这就是家乡的三坊七巷。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三坊七巷!
【篇四:福州三坊七巷游记作文】
“祖国在心中,梦想伴我行”,在祖国65生日的这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终于来到我梦寐以求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在明清时代就出现了,三坊七巷是由南到北依次排列的坊巷,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叫巷,三坊七巷的三坊有: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有:杨桥巷,郎官巷,宫巷,黄巷,塔巷,安民巷,吉庇巷。
首先,我们穿过杨桥巷到了郎官巷,郎官巷是七巷之一,单家具豪华,雕刻精美就引人注意了。
我们接着走下去,一种冰冷冰冷的感觉在我手上,我抬头一看,在树木周围,从缝隙里跳出一层水雾,在古色古香的瓦片上,也洒下一层水雾。从远处看,就像进入了仙境一般,很快,我们看到了宫巷,宫巷旧名仙居巷,因为古代有紫极宫,因此更名宫巷。
我们继续向前走,黄巷出现在眼前,听妈妈说晋代“永嘉之乱”时,让黄姓的人纷纷到此巷来避难,黄巷因此得名。
我们走着走着,突然,一座塔把我吸引住了,那座塔在门的上方,两旁有许多青苔,真是历史文物。它是塔巷,这个名字由来是唐末五代闽王时巷里有育王塔,所以叫塔巷。
接着,我又发现了安民巷,安民巷的名字由来是农民起义军黄巢部落攻入福州,到此巷,以示安民之意。
这就到了吉庇巷了,相传有一个人,叫郑性之,他家很穷,有一年要向一个屠夫赊肉遭辱,后来,他发愤攻读,中了状元衣锦返乡,屠夫见了,说:“此乃当年郑秀才!”于是,屠夫被郑姓之缚杀。一时行人纷纷急忙避让,因此得名“急避巷”,因为急避巷不吉利,后改名“吉庇巷”。
时间不早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只好回家了,真希望下次还能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