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过青春的明媚忧伤】
十六七岁的天空恰似一盏长明的天灯,用自己忽明忽暗的光线刻刻尾随着与曾经渐行渐远的怃然年少。
正是最不安又必须甘于臣服的年纪,我幻想着如余秋雨一般目标弥散却步伐笃定的旅行,亦期待着张爱玲笔下倾城的至美爱情,却也不得不思量一年后高三刚刚了结的夏天,该以怎样的姿态挥手童年,真正披上那件昭示已成年的华裳。
我曾期待张楚哼唱过的光明大道,亦幻想着某一天天遂人愿自此飞离这个让我待了十七年的平凡小城。我一遍遍的用近乎滴血的文字歇斯底里地对这个世界的认同与不认同哓哓不止,用干竭的心境编制梦境。
书桌上,永远摆着自己从书店里淘来的各种报刊,却也躺着一本本自诩中国最好教辅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我以为,可以于高二高三的紧俏时光里用文字疗伤,用欢乐的文字驱赶绝望。
可最后,真正的绝望不来自忧伤,成绩单上骤减的数字还是让我不得不把一切浪漫与诗意锁进不为人知的寂寞角落,用一本又一本的高考真题舔舐伤口。
是的,我终于选择臣服,不是无可奈何的屈服,而是心甘情愿的顺从。我终是没有勇气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做更为特立独行的那个人,但却有勇气正视该有的生活与使命。
十六岁,至今想起都夹杂着让人心疼的忧伤,却也在那一套又一套的试题中看到了绝望后的明媚希望。记忆里的天空忽明忽暗却也一片明朗,惆怅的少年苦苦挣扎却正向前方。
十七岁,圣者隐退。自此不再热衷于编构旁人悲欢离合的故事,亦不再沉溺于自我信条无法自拔。没有余秋雨,没有张爱玲,没有林徽因,我甘愿用最简单的日子瞭望。我愿给自己最后的少年以无穷无尽的简单,简单到不用主谓宾也可以翔实记载。
我看到我的梦想在十八岁刚刚成年的夏季对我挥手微笑;我看到,我的脸上荡漾着的明媚忧伤;我看到,窗外滟滟的月色渐渐退去,透出一丝晕黄的光,或许,我的天灯会把夜照亮。
时间依旧像是一张狠厉不容逃脱的网,罩着人所能支配的每一份短暂;书桌旁,依旧充斥着刺鼻的油墨香,我依旧,是一个文艺未成年,对着未来安分的张望。
我,依旧是一个文艺未成年。
【篇二:最初的美好】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 一刻也停不下脚步。但当偶尔停下来去寻觅起那内心深处最初的美好时,心中便有一丝幸福蔓延。翻开那本久经封存的记忆画册,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那年夏天,我踏进了小学的校门——翻开了我小学生活的第一页,也是我梦想的开始。那时的我,还没有经历生活的复杂,内心简单得像一张无暇的白纸。小小的手掌紧握起笔的那一刻,便开始了我的写作梦。那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愿望,或许那还是一个很遥远的梦……但我的生活却因为这个梦想而充满了快乐。我永远也忘不了在我尝试着完成了我的第一个故事后的那份喜悦。现在看来,我那唯一完成的故事还泛着些青涩的稚气:有些幼稚,有些荒唐,还有些傻气……但却写满了我童年时最单纯最美好的心愿。这份小小的幸福陪伴我度过了短暂而又美好的小学时光,步入了初中……
初一是闲散轻松的一年。
初一上学期;我依旧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编构我的故事。日子过得也清闲。初一上学期便这样平淡得在不觉间过去了。于是迎来了初一下学期……
初一下学期;较于上学期的轻松,学习已经变得有了些紧张气氛。与此同时,我编构的故事却不如从前那样顺利,它永远不能令我满意。我的初一下学期在莫名的忙碌中度过了……
初二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忙碌的!
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我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我酝酿了一年的故事却始终没有着落……我忽然发现,最初的那份简单的快乐再也找不到了,难道它和我的童年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褪去了童稚的外壳,生活将我磨练得更加成熟坚韧。而洁白的纸上却多了许多杂乱的线条,我的内心像一团永远也理不开的线……偶尔坐下来,独自安静的回想,回想起最初开始追求梦想的时候:那个天真的孩子手捧着满满的愿望,满满的幸福……回想起那份简单的美好。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着,暮然回首,却发现最难忘的始终是最初的起点,最怀念的始终是最初的那份美好:有一点儿青涩,有一点儿怀念,有一点儿甜蜜……最初的,也是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