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珍惜生命】
今春,由于许多违章行为引发了交通事故,有伤亡,也应负事故全部责任的事例有很多,导致网友发出了激愤的言辞。
激愤言辞中,很多人把生命被碾杀看做犹如清除稗草,这令人不寒而栗。虽然制定法律是有依据的,但是如果道路上的违章者是儿童、老人、病人、残疾人,是那些不识标志的农民,是想自杀的人呢?我们能让车轮去撞这些生命吗?作者举一个他目睹的有关机动车和行人矛盾的实例,也许能作为讨论以上问题的参照。
一对老年夫妇由于反应迟缓误闯红灯,陷入机动车车流中。作者立刻想到不祥的后果。但是,双向行驶的车辆都停了下来,那对夫妇想退回去,但有位司机让老人继续向前走,于是等老人过马路后,那些车辆才动起来。作者还看见过,在裴多菲平原上,公路两侧有种标志牌,上面是奔鹿图,这是为了提醒驾车人不要和鹿相撞。
以上两件事发生在我国会怎样?老人过马路,车不会让,车主会骂人,老人会失去生命,而标志牌会给鹿带去灾难。如果让欧洲人讨论我们的问题,他们的回答肯定是“怎样对待生命还要讨论吗?”
如果我们能珍惜生命,我们的马路上就会少出现交通事故,就不会有人蔑视生命。否则,像这种事件对社会才真是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篇二:车,一路清香】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控制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其不可一世如开足马力的悍马汽车,突突地要喷出黑烟了。
高污染的汽车行业将重新迎来繁荣了吧,我却怀念旧金山街头的特斯拉电动汽车来。
从高污染的内燃机汽车,到绿色的电动汽车,抑或是简单的自行车,象征着生态和谐的大幕徐徐拉开。从工业革命到绿色浪潮,这是时代的发展,是理念的进步。
旧金山湾区的街头,我很少能见到豪华的跑车,反倒是低调的电动汽车居多。友人告诉我,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但也有进步的环保意识,宁可多花钱购置电动汽车,也不愿向空气中排放废气,祸及子孙。
车来车往,让我看见人与自然的和解。
曾经的汽车,是人们地位的象征,带着人们踏遍山野,宣告着对自然的征服;对于自然来说,却意味着破坏;只有当汽车,这科技的象征,考虑到地球的整体利益时,人类的文明之车,才算是再次进步了。
电动汽车优美的弧线之后,是人们对鸟语花香的期愿。
华夏大地上又何曾不是如此?漫步于江西瑶里古镇幽丽的白墙黑瓦间,我为决策者的巧思赞叹:历史建筑区域内禁止机动车船,鸣笛的喧嚣平静了,自行车的“叮铃铃”声声悦耳;阿婆的双桨翻起的不是机油,而是江南水的清芬。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又重回了我们身边。
车来车往,人的生活,因环境的美丽而有了质量。岂只是景区才如此?
我敢说,难以持续的消费文明,必将转变回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如同那朴实的自行车一样,将骑行下去。
因为这是每个居民对于人类文明的担当。在这个速生速朽的时代里,我们将更注重质量而不是粗暴的效率。汽车一代代的进步,其目的决不是陷入技术的崇拜。车来车往,我们将奔向更有质量的环境,奔向更有质量的生活,最终是更有质量的生命!
生态伦理学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在百年前喟叹:“你们的车轮踏平了青山,我却多希望它为鸟儿带来花香。”
如今,车辙不知又被交错、覆盖了多少遍;车,也见证了驾车人的成长。
就让车带来一路清香吧。你看,百年前的那个老头,正拍手欢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