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林相关作文

【篇一:诗中的花儿】

邂逅唐朝,一个诗的朝代。无数经典流传的诗中,花儿,永远是个不俗的题材。

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细腻清新的诗风,“昨夜西风骤雨,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自成一派的婉约风格,她写的离愁别绪总是无比绝妙,少有类似。她,正是南宋文坛的那棵历经风雨沧桑而又倔强的海棠,如今仍是海棠,依旧。

又飞逝了几百年,就连曹雪芹笔下才情兼备的林黛玉都对花情有独钟。“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黛玉葬花,满地落红让她不禁忧伤地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终有一天自己将会如那落花般凋零,到那时又会有谁来怜惜?奈何结局是那么得不如人意,红颜终将逝去。

韩愈的诗也是那么简洁明了,“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拟人化的手法,晚春时的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向世界绽放出每朵花最美的姿态。而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难道不是更深层次的赞许吗?寄随着一点幽默的情趣,令人回味。

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又是那么别具一番魅力。诗人的伤春悲秋之愁融在其中。这句与其说是刻画春雨,还不如说意在传达出惆怅忧伤。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这一句也是我所欣赏的。雪天里,树上白雪皑皑,诗人浪漫的诗风把雪比喻成朵朵洁白的梨花。梨花盛开时,压枝欲低,花团锦簇,与雪压冬林的场景十分相似。浪漫色彩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一丝春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这句诗中,诗人对亡国之君陈叔宝,对统治者的无能作出了痛心的批判。最后曲终人散,繁华落幕,一切繁华将成为历史,时代变迁,而那默默绽放的花儿,则是历史的见证。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我们走进诗的世界,与诗相伴,欣赏诗的魅力吧!

【篇二:冬天即景】

你见过冬天的森林吗?那一片美景,至今留在我心上……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让森林霎时寂静下来,万籁俱寂之时,唯有那雪花悄悄从树顶滑下的声音。

森林外围靠近小村庄的地方,有一大篷竹林,那些原本就微微弯着腰的竹子,被雪花压得更是深深地低下了头。然而,即使是这样看起来岌岌可危的姿态,也并没有让一棵竹子真正地倒下,真正地屈服。雪中的竹林哦,它没有被困难踩在脚下。反而,更加努力地朝另一个方向生长。这大概就是生命啊,困境中,不妨换个方向,继续地朝前驶去。

在雪花前献媚的梅花也不停歇,努力地散发出清清的芳香,红的,粉的,白的,在这白茫茫一片的林子里,着实艳丽。雪似乎也被梅花打动了,停止了对这一片林子的暴击,化为小小的一片,轻轻的落在梅花的身上,盈盈的笑,好像在夸奖着梅花,梅花也娇羞地笑了,这也是生命啊,困境里,有时候也必须要放下高贵的姿态,偶尔地改变或许可以为生命的长度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但是,严寒的冬日里这一片森林之中,最为令人诧异的当属那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过的松树,挺拔的大松树,在这暴雪之中,依然长立不倒,以自己最高傲的姿态迎接这生命给予的最大的打击。而最让人敬畏的是,它庞大的枝干,还在小心翼翼地护着地下的小苗。在这白茫茫的森林中,这坚强的身影分外明显。这就是高贵的生命,勇敢地站立着,不被生活打倒。这就是最伟大的生命,用自己的手臂,呵护着更幼小的生命。

冬林即景,森林中的每种植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冬天,迎接春天,相互依偎,相互帮助。生命不也是这样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篇三:游香山赏红叶】

记得去年的国庆节,妈妈说要带我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一站先去北京著名的香山公园。还没出门,我想,香山风景一定别具一格。于是,我们全家开着汽车出发了。

来到了公园售票点买好票,我们就开始登山了,登山前就听妈妈说北京香山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红叶似火,冬林银装素裹,四季景观各有特色,每到深秋时节漫山红叶层林尽染,这个时候虽然枫叶变红还没到时候,可总有几片着急的叶子已经微微涨红了笑脸,为枫叶增添了一丝可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顺手捡起几片红中带绿的树叶来,仔细看着那漂亮的叶片上清晰的脉络一根一根的像人的血管一样,我想,树一定是通过这个“血管”把营养传输给叶子的,这样才让它们每片都看起来是那样的别具一格,我收起了几片放在口袋里带回家做书签留作纪念,这样我每次看书的时候都能看到它们,原来游香山还真有趣啊!

我们接着往上走,这山越高越陡,咦!我忽然发现一些植物竟从岩石缝里长了出来,那块石头上没有阳光照着,雨水也浇不到,但它们仍然奇迹般地活着。我可真佩服它们那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它们长得是那么翠绿,那样坚韧,与枫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香山又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大步大步地向前走,不停息也不放弃,一步步向胜利前进,终于到达了山顶,看见了那壮丽的“香炉峰”。我再看了看其他游客,大都是坐着索道上来的,相比之下,我略带几分骄傲,几分自信……

直到现在,我每次想到香山,还有些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呢。因为那里,实在太让我陶醉,太让我沉迷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