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塞相关作文

【篇一:藏在诗词中的精彩】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唐诗宋词中,最为喜欢的,便是辛弃疾的词。他才华横溢,又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他的词,被人称之为“英雄之词”。可是,谁又能看出他的是无奈与失落,又有谁能体味他的悲愤?

“醉里挑灯看剑”,作者只能求醉,以酒浇愁而醉,醉眼朦胧之中,他仔细端详着宝剑,不禁想起,这宝剑曾怎样与自己驰骋沙场,又怎样的所向无敌。现如今,宝剑未老,它的主人却老了。可是,作者是多么想与这宝剑一起,重上沙场,杀敌报国啊!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作者又梦回军营,大块的烤牛肉分给各营犒劳士兵,各种乐器奏起激昂的战歌,深秋战场练兵正繁忙。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场面:打了一场大胜仗,犒劳将士——作者是多么豪迈和乐观,意气激昂,气势恢宏,这是令人心神向往的时刻。是的,梦中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却又壮志难酬,沉痛悲愤!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抗金起义,本是一件荣耀的事,稼轩败后,却被打压。成败乃兵家常事,难道皇帝忘了他的赫赫战功,还是忘了他的才华横溢?不,都不是。只是奸臣当道,只会求和心切,割地赔礼。可是,作者却多么希望,带兵抗金,收复中原,为君统一天下!这是怎样的一种宏大抱负?只愿“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却无能为力,只能黯然神伤,以酒浇愁。

“可怜白发生”“可怜”二字,凸显出作者的情感,从前面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神伤。波澜起伏,言近意远。这既是对岁月飞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是对统治者重用奸臣的愤慨!报国无门,抑郁与愤慨,让作者头发白了大片,又有谁知吾意?又有谁知吾心?又有谁知吾之悲愤?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正是这样一种豪情,正是这样一种豪迈,造就了“英雄之词”!造就了爱国志士。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作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作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

【篇二:听书的声音】

我爱看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古典文学,现代散文还是外国的戏剧小说,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会为了小说中的情节而笑而伤心,仿佛我就是书中的主角。每次,看完之后都觉得意犹未尽,仿佛回味无穷。

我看书时喜欢闻书中淡淡的墨香味,闻着那气味,能带给我心灵暂时的安慰,当我在翻动书页的瞬间,我总是听到马蹄穿花而过的声响。

更多的时候,我喜欢看青春型的作文,有着淡淡的伤感夹杂着一丝无奈,徘徊在幻想与现实的边缘。我钟情与那样的文字——简洁唯美,简单唯一想,我爱这些文字“……在顶好的年华里,我们曾经叛逆,曾经固执,曾经放肆,曾经疯狂。至少,我们很善良……”。读它们的时候,仿佛就正在观看自己的青春,那么平淡又那么伤感,好像应该就是这样。我自认为我是个坚强的姑娘,可最终还是被一句“再坚强的姑娘,都会有软弱的时候。何必呢,何必要把自己伪装得刀枪不入。”卸下面具,褪掉了伪装。这些充满青春与疼痛的文字,是我不可或缺的财富。

偶尔也会被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辛弃疾的“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所折服,沉醉于豪放的古诗歌中,感受诗人的情怀,体会诗人的情感。但更爱那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中的婉约细腻,悲伤哀愁的别样情怀。畅游在文学的世界,沉浸在诗的意境。

书分为很多种,爱读书的人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冰心不是说过吗?“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那么,现在,我也将它送给你,愿你静静的去品味,去倾听书的声音。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