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绿豆粥】
谈到绿豆粥,不用说,是我们家非常经典的早餐之一。因为我的父亲和奶奶都对绿豆粥抱有无穷尽的好感。这也很正常。绿豆粥的营养很好,又清热,降火,在头天晚上煮起来第二天就可以吃到温度正好的早餐了,十分省事。而做它的材料也不贵,在猪肉价格飞涨和无数少女大举减肥旗帜的今天,真是不能说它没有一举两得之功效啊。
绿豆粥的做法十分简单,就是在淘好的米里加上绿豆,再加水,放在高压锅里“呼呼”几下就熟了。而在这熟透的过程中,绿豆究竟是随着水的沸腾而翩翩起舞抑或是在痛苦的炼狱下生死沉浮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绿豆粥端出来的颜色绿白相间,颜色分明,十分有诗意。在房间里铺上草席席地而坐,闭上眼睛细细品味,放起轻柔的音乐,还真的有古人晨起耕作晚读书的一番自在呢。轻轻吸一口气,呵,一阵清香迎面而来,再将它放在桌上仔细地看,仿佛是在积雪掩盖下翠绿的春天。
问题是这样的闲情逸致于我来说是极少的,最实际的吃它的方式是——中午在狂打电脑,不忍离桌,而我的奶奶又不忍看着我饿肚子,这两个不忍相结合,一碗反复加热到烂了的绿豆粥就迎面而来了。绿色的绿豆与白色的粥的颜色早已混在了一起,看得我这个食客十分的纠结,而为了不耽误看《火影忍者》,我经常是右手拿着鼠标左手拿着勺子对着这惨不忍睹的绿豆粥疯狂地扒拉着。不一会儿工夫就见底了,哪有工夫品尝这凋零了的“翠绿的春天呢”。
于是,同一个物件的不同形态对于同一个人的不同的生活状态来说,竟是如此的不同。而由此产生的人生的价值观,也随着这心境的不同而改变。之所以食物讲究色、香、味、形的道理,也大致是如此吧。
不一样的绿豆粥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心情与生活观,食物的态度影响人的态度。我终于明白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为什么对于第一碗热汤面如此的执着了。
【篇二:生命是什么】
老师常说要热爱生命生命是什么呢?
天早晨我想洗苹果吃,我刚进厨房一抬头就发现了它一一蜘蛛,它非常丑,全身灰暗,我刚想把它从它织的网上打下来,一只蚊子就误打误撞的撞进了网里,蚊子舞动着双翅,蜘蛛慢慢的爬了过来,蚊子终于在蜘蛛把它吃掉前慢悠悠地飞走了,蜘蛛也只好气恼的爬走了,我上前去看网上竟然还留有那两只蚊子的两条腿,那一刻我被蚊子那种在巨大困难面前还不放弃的求生欲震撼了。
一个月前,我玩性大发,竟然用打火机把家里的一株兰草点起了火,那橘红色的小火苗正疯狂的吞噬兰草,不消一会儿,那株小兰草便烧没了。望着那黑色的灰,我突然后悔了,毕竟这是一株鲜活的生命啊!一个月后,我不经意间看到养的花盆里有了一点绿色,正应了那句老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是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生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生命是……这就是生命!这就是生命!
【篇三:学会面对作文】
生命是整个生命的过程。记得所有的荆棘,微笑着面对春风,伸展翅膀;黑暗的夜晚用微笑把微笑融化成星光;风和雨。
用微笑面对微笑,假装下雨。有传言说,法国一个偏远的城镇里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泉水。有一天,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兵一瘸一拐地走过城里的路,同情地说:可怜的家伙。他想为上帝祈祷一条腿吗?老兵听到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想为上帝祈祷一条新腿。”我知道我的腿永远不会有。我只想告诉上帝。没有腿之后,我的生活仍然充满活力。老兵的人生观是如此开放。但也有人说,60岁的人理解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看到云彩,但却失去了那种悲伤和悲伤的生活魅力:在80岁的时候,它终于能够缓解世界的悲伤和悲伤。去幸福的'世界,却失去了生命的无价之宝-呼吸。我不明白他对生活的态度,但我知道会有得失。就像一朵花。它总是有一个看似普通但品尝生活礼物的过程。面对得失,我们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快乐的还是忧虑的,是向前的还是迷茫的?或者像士兵一样冷静地面对它。如果你是一个爱的人,你会选择士兵的生活观。
面对残疾,他没有退缩;面对生活,他没有放弃。他让微笑成为他心中永恒的花朵,穿过时间和空间,从不鞠躬。
微笑着面对着它,它是一片宁静的天空中的翅膀;它是生命中最舒适的绿荫。让我们嘲笑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美丽,因为得失。
【篇四:那份无法被共享的爱】
“共享”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高频词,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利,也同时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观,改变着我们原本那些小小的习惯。
“囡囡,你怎么还没来呀,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奶奶还要去买菜呢!”电话中的奶奶听起来很担心。“不是的,不是的。奶奶您门口现在不是有很多共享单车吧?您只要用手机扫一下就可以用了,很方便的,就不用每天都在门口等我了。”“那以后你都不来了?”奶奶的语气变得失落起来。“对呀!您以后出门就能直接去买菜了!”我似乎还没感受到此刻奶奶的心情,还在为自己的金点子感到“沾沾自喜”。“那好吧……”随即电话就被挂断了。平时的奶奶决会把我的吃穿住行都关心一遍,今天怎么这么反常?是我出的点子不好吗?
小时候,因为要方便爷爷奶奶来照顾我,我们两家就只隔了一条马路。上小学时,我每天放学以后都会去奶奶家吃饭;上了初中,随着功课变得越来越多,我去奶奶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于是奶奶每天都买两份菜,一份送到我们家,把自行车也停在我们小区,每天早上让我再帮她推过去。就这样,这件小事我做了两年,也成了习惯。
虽然感到疑惑,但我也没再多想,这毕竟已经是一个共享时代,奶奶一开始不习惯也很正常,我下次让奶奶多了解一下,说不定就好了!
“叮…叮…”随着放学铃声,我和同学一行走出了校门。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想要打开眼前的这辆共享单车,突然收到了奶奶发来的短信。当看到最后一个字时,我的眼眶中满含泪水,心好像被揪了一下,立刻骑上自行车想要马上回家。
回家的路上,那条信息不停地在我脑海中回想着,回想着……
原来两年来的这个小小习惯,只不过是因为奶奶想每天看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又长大了,又长高了,是我一直都没有理解奶奶对我的爱。奶奶说她明白是因为我的学习忙,可她也想我……
当我回到家时,奶奶已经做好了一桌饭菜。看到我回来了,她笑着说:“快吃饭吧!奶奶知道你学习忙,那奶奶每天都过来给你烧饭吃,好不好!”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冲过去一下抱住奶奶,说:“奶奶是我错了,我没有考虑你的感受!以后我不管学习多忙,都去你那吃饭,好吗?”奶奶一下子笑出了声,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个温暖的环抱,好似让我明白了,在这个共享时代,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被共享,但是这份爱,永远永远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