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吃瓜“艺术”】
当大家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必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解吧。“吃瓜能吃出些什么‘艺术’呢?”我给大家先卖个关子,读读下面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唉!天真热啊!要是现在能吃个西瓜该多好呀!”我像个乖乖投降的战俘,低着头走进了家门。“呀!说曹操曹操就到!”原来,我在进门的一瞬间,发现了餐桌上竟然有一个大西瓜!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举起“屠瓜刀”(菜刀)就劈。“咔嚓”一声,西瓜裂成了两半。我一手拿勺子一手捧西瓜就要开吃。
“咦?等等,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吃西瓜也要吃出点‘艺术’来吧?”于是我先不急着开吃,而是仔细地端详着这个西瓜。突然,灵感像一道闪电劈入我的脑中——“地下防空洞,怎么样?”我再观察了一遍,发现的确OK,那就说干就干!接着,一个地下防空洞必须得要有顶盖,于是我简单粗暴地在西瓜的正中心用铲子(勺子)掀掉一块,放在旁边,防止我把它吃掉。然后,就到了最耗精力和最重要的一件事——地下“爆破工程”(挖地洞)。我按照顶盖的轮廓,一口气挖了个圆柱体,一直挖到“基岩”(瓜皮)。而被挖掘上来的那些泥土和岩石(瓜瓤和瓜子)呢,统统被送到“废料处理厂”(我的嘴巴)里。可是“防空洞”还没挖完呢,地方总不能这么小吧,还得继续扩展。我将铲子(勺子)斜着伸到洞里,把“泥土”一小块一小块地挖出来,然后吃掉。就这样,反复地挖,反复地吃;反复地吃,反复地挖……没过多久,一个“防空洞”就初具雏形了。
然后,“防空洞”就进入了“装修阶段”:为了我能“回收”(吃)到更多的“泥土”(瓜瓤),我准备在“泥土”(瓜瓤)以下“一米”(一厘米)处全部挖空。这件事比较容易,只要你有耐心,拿着“铲子”(勺子)往上慢慢刮就行了。
最后一步——别忘了盖上顶盖哦!
“嗝!”呵呵,这样来吃西瓜是不是很有风趣呢?既能吃到瓜,又能完成一件“艺术品”,是不是一举两得呢?
虽然有可能会被家长骂,太幼稚了!
【篇二:我的帐篷】
有一天,爸爸带回来一个橙色的帐篷,我乐坏了,以前只能看看图片,今天终于可以亲手搭了!它没有搭之前被一个长长的袋子包装了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帐篷布、支架、顶盖和固定棒,装备真齐全,摊开后,整整占据了我家的半个客厅。
搭帐篷真是一个体力活呀!我一开始搭建时,完全没搞懂原理,拿着支架插进来又拔出去,搞得满头大汗,心想:帐篷应该是鼓起来的,不是扁扁的,那么怎么样才能把它撑起来呢?一旁的爸爸忍不住走了过来,告诉我一些搭建的技巧,在爸爸的指导下,我一步一步按照搭建的步骤重新搭了起来,最后握紧支架用力一撑,帐篷终于成形了,我还在帐篷布和支架之间打上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又给它带上了一顶“帽子”(顶盖),瞧!我的第一个帐篷搭好了,形状像极了一座缩小版的金字塔。
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拉链,爬了进去,帐篷里面挺大的,足足能躺下三个人呢!但现在它就像我的“私人第八空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帐篷,我可以拉着妈妈在里面说悄悄话,也可以独子一人静静地畅想我的梦想,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在里面睡大觉,舒服极了。近期,我还打算一个人在里面睡一个晚上,模拟在野外露营,体验户外过夜的乐趣。
【篇三:游泰州动物园】
星期日下午,我和同学朱家昱一起游泰州动物园。
走进动物园,踏上左侧的大道,两只东北虎便映入眼帘。一只东北虎先是坐着,一会儿后便仰面躺着,还用前爪抱住头,悠闲自在地享受着阳光。另一只则在护栏内走来走去,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哦!它的眼睛盯着隔壁的棕熊,应该是打棕熊的主意吧!
突然,不远处传来人们的惊叫声。我们循声走去,哇,一个小伙子正在逗笼内的母狮子玩呢!小伙子跑到哪边,狮子也奔向哪边,像是跟那他比赛似的。忽然狮子急了,奋力一跃,居然撞到了防护栏的顶盖。要不是顶盖牢固的话,凶猛的狮子一定会跳出来伤人的。
我不敢再看狮子“表演了”,便来到了猴山。啊,这里的猴子真多,有的蹲在那里,不时地挠痒痒、抓虱子,真滑稽;有的从地上窜到山上,抓住铁丝绳索荡起秋千;还有的转来转去,东瞧西望,好像在等待好吃的。一个游客扔了一块月饼,正好砸中一只猴子的头部,它顾不上疼痛,赶紧把月饼抢过来,撕开包装纸,然后大口大口地享受着美餐。另一只猴子抢到的却是一包干燥剂,它吞了一口,就吐了出来,真搞笑。
泰州动物园真是一个令人开心的地方!
【篇四:家乡的菱角】
我的家乡—邵伯,是鱼米之乡。尤其是邵伯老菱很有名,它和宝应荷藕、高邮鸭蛋并称为“运河三宝”。
老菱生长在小河里,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呈三角形,柄有气囊。夏天开花,花呈白色。老菱的外形十分奇特,长有四个长角,硬邦邦的,颜色呈淡青色。
老菱可用清水煮了吃。煮熟后剥开它黄色的外壳,便可见到白色的菱肉。闻一闻,可香了!它那诱人的香味会使你直流口水。尝一尝,可嫩了,还透着甜味,美到心里了!不仅可以煮了吃,老菱还可以炒着吃、烧着吃……比如,老菱烧鹅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老菱不光好吃,营养价值也很高。查阅资料可以知道:菱内含有一种叫AHB的抗癌物质,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一个老菱一般含有水分76克,蛋白质2。7克,碳水化合物19克,钙43毫克,磷1。7毫克,铁2毫克。多吃,对人的身体很有帮助。生食可解暑、清热。菱角还是一种中药,入药可治病。
我们邵伯人吃菱角有娴熟的技巧:尖起右手,三个指头夹住菱,先咬开顶盖,再左右各咬一口,用两个指头顶住,往嘴里一送,嘿嘿!壳肉就分离了!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如果你有机会来我们邵伯,一定要尝一尝邵伯的老菱哟!
【篇五: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西北风如同刀子一般呼猎猎地吹着。大伙儿都躲在温暖的家中,不得不出门的人儿将自己瑟缩在大衣中,匆匆赶路。在这凛冽的寒风中,我漫无目的地行走着,满脑子都是考试的失利。
走到一个下水道旁,突然看到一个“庞然大物”正一动不动地伏在那儿。借着昏黄的路灯,依稀辨出一个男子正握着一根钢管,耳朵紧贴着钢管,神情专注。我不禁纳闷:他是谁?他在干什么呢?我好奇地走上前去,静静地在一旁观望。过了许久,他才费力地爬起来。这回,我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了,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略带疲倦的大眼睛,只是脸旁两侧那又红又肿的耳朵与他这端正的五官极其的不符。
趁他片刻休息之时,我尝试着与他聊了起来。“每当子夜来临,我便和我的同伴开着小皮卡,带上这‘听诊器’上路。”他指了指身边的那根钢管接着说,“这是一根1。5米长的空心铁管,铁管的这头做成嗽叭状,正好兜住我们的整个耳廓。当然,干这活儿还缺不了这敲管听音的小锤子以及扒开检修顶盖的长钩子。夜深人静之时,我们走遍大街小巷,开始一整夜的听诊工作。大家都亲切地称呼着我们——暗夜听漏人!”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丝的骄傲的神情。
我疑惑不已:“你们怎么听?听什么?这下水道有什么好听的呢?”
他正色道:“我们听下水道,防止水管破裂,这水管要是破裂,将导致城市供不上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可得负起责任啊!我们听的可是城市的主动脉,支动脉和毛细血管。在这种冰冻的天气里,撬开检修的顶盖后,将‘听诊器’用力地抵在水管上,把身子尽力地伏下去,将全身的精神劲头都集中到半边的耳朵上,偶尔还得用小锤子敲敲……”“就听那在下水道中回荡着的‘铛铛’声,就能判断出水管的好坏,你们太厉害了!”我不禁打断了他的话,称赞道。“可没这么容易,有时候一听就是两三个小时,直到耳胀头疼为止。”他指了指红肿的耳朵,笑了笑说:“这就是后遗症!”
看着他那似被冻伤的耳朵,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在寒风中,他们默默无闻,在黑夜中,他们无私奉献,365个夜晚的耳胀头疼,换来的是城市自来的正常供应。当我们缩在被窝里酣然入梦,又有谁能想到此刻的他们正在瑟瑟的寒风中劳累地工作着。我不由得赞叹道:“真的好辛苦!你们真了不起!”他听了,憨厚地笑了,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其实,一开始我也奈不住辛劳,也想放弃,但是想到我们听的是全城的水管,担负的是全市的水的供应。真正的听漏人,不只要求听得见,还要求听而不倦,这是我们的责任!”
听了这句话,我不禁脸红了,怔怔地呆了半晌:工作本无贵贱,不管身居何职,我们只有认真负责才能问心无愧。而我却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不顾及家人的担心,大半夜地走出家门,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晃悠,我这是在逃避责任啊!感谢听漏人的这一席话,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我坚持要与他握手,可他却推辞手太粗。在我的坚持下,我们握手了,他的手果然如同地表般粗糙,却又十分地厚实,我下意识地把他的手握得更紧了。他望着我笑了笑,松开手,又拿起“听诊器”到下一个下水道“听诊”去了。昏黄的路灯下,他的身影显得十分的渺小,但我却觉得听漏人的形象是如此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