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路有“你”】
人生路漫长,竟不知前世有多少次的回眸,才换来你我如今的相遇。
——题记
听风·拂耳都是你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一眼看到你,就想与你结识了。
侧脸的你黑里带红,恰似一抹水粉脸上油呀!你,喜爱高马尾,因为它的代表着你的正义凛然,你喜欢小白鞋,它的却体现了你的注重外表同时毋庸置疑的是你真的有点“娇气”。
可我还是喜欢你,也愿意与你赤手仗剑走天涯。
第一次的风声中,听到的只是你。
听雨·暼目都是你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我们也许就是这样吧!友谊之船上,我们有过争执,也有过吵闹。人变了,可唯一不变的是我与你的友情。被人置疑,被人挑嗦,被人指桑骂槐,被人妒忌的是我们,是我们坚不可摧的友谊。还记得吗,跑道上那个光茫四射的我们,是真爱;还记得吗,舞台上曜曜发光的我们,是真爱……坚不磨灭的回忆是我们,是我们的青春!那一次,雨露下的是你。
听雪·回忆都是你
“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是一个注重外表并且内敛的人,我也一样。但不同的便是:你重视着装的干净整洁,而我注重的则是光鲜的表面。也许,正因为这样才造成我们无话不说的情态吧。你,争强好胜,但有时却楚楚可人。我是个比较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有时……(也许吧),此时的我心潮澎湃,难以溺于言表,只想在此宣誓我的“情感”,不管是三年还是十年,甚至一辈子,我们的友谊一样天长地久,海蜇山盟。
即使到了花落草枯,人分鸟散的时候,我们的友谊依然纯洁且透明。
此次的雪景,我们是焦点。
相遇,只因一路有你,欣茹。
——尾记
【篇二:军训作文】
当一滴汗从额头产生开始下落时,当坐在食堂里望着自己的饭滋生着唾液而又等待着吃饭的口令时,当夜幕降临后仍声嘶力竭地喊口号时,我们在斗争,在斗争我们自己,在斗争由于娇生惯养而形成的任性,在斗争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享乐思想。
有人说:“这种斗争违背人性”,那人性是什么?难道享乐和懒惰是人性吗?英语中有一句名言“whateverdoesn’tkillyoumakesyoustronger”意思大概是“一切不会至你于死地的困难都让你变得坚强”的的确确是这样。这次斗争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了我们“保卫祖国”的意识。这种宝贵的斗争就是军训。
通过查阅资料,军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会组织军训,但时兴时废,直至民国时期和解放后,才通过法律条文规定下来,并逐步发展到了学生群体。目的是增强人民的国防安全意识,通过军训,我逐渐感受到国家的这项政策是正确的。在军训基地的第三天,有一位来自空军的主任为我们讲座。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用图表、漫画等多种方式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国际斗争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如何扮演第三者的角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位主任的讲话,让我越发觉得自己知识的贫瘠和不中用,让我意识到努力拼搏、刻苦学习就是目前我力所能及的为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提高了思想觉悟。
在斗争中磨炼意志,在讲座中提高觉悟。我更大的收获在于写军训日记的过程中,每天睡觉前,对当天的训练进行一些总结,或抒情、或议论,激扬文字,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挖掘出来,自认为是十分有益的东西,军训日记定期上交,老师为我们打上评语,评语都不长,但力透纸背,鼓舞士气,让我们将劳累忘却。
“累”“苦”“枯燥”,这几乎是每个人刚来到军训基地的感受,但随着钟表上的三兄弟有条不紊地前进,我们终会发现阳光灿烂的东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集体生活是那么的充实、舒畅,定会让我没世难忘。
【篇三:那年的母亲】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很美。
——题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知我意,哪怕风雨来……
流星划过天际,勾勒出一个熟悉慈爱的面孔,没有,震耳欲聋的雷声和突然出现的闪电,可是总还是那么熟悉,那么令人快乐,令我无法忘怀!那么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吧,不要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在遗憾了……
时光匆匆流逝,翻开书页,竟是那么的巧合,似乎就是上天对这份情一种诠释吧。
“轰轰”雷声骤起,窗外闪电漂移,闪电纵横,雨快,要下起来了!随着一声大喊雨终于下起了,像是久别重逢一样。如此我便无法回家了,妈妈今天病了,爸爸不在家,临走前肯本没有要下大雨的征兆,心跳加速,脸也是越来越红,快要炸了一样。
场外的几棵大树,也像是失了神一样,突然,一直摇曳个不停。令我本来烦躁的心又加重了几分,又烦躁了几分一样,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明明就还有那几分钟就放学了,可我像是度过了几年那样,那样的坐不住,好浮躁……
终于下课铃声响起,我如释重负,快速的跑到校门口前哪个可以避雨的地方,那个可以等雨小点再走的地方。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极其模糊的身影,我看好像是妈妈,不,不会的,妈妈现在生病了,又怎么会来接我呢,心里充满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是他还是慢慢向我走来,哦,真的,那是我的妈妈。
不知道心中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吧,看看妈妈现在脸色苍白无力的站在我面前,手中撑着一把伞,手里还拿着一把伞。只见他无力的吐出了几个字:“孩子你没有拿伞啊,我来给你送伞了,别淋着。”
我清楚的看到她紧皱的眉头松了……
妈妈牵着我的手缓缓走出校门,妈妈的手凉的出奇,像一块冰一样,冷到我心里,可是妈妈却像我的太阳,把阳光给我,照的我心里暖暖的。
风还在呼呼刮个不停,雨也不近人情的哗哗下个不停,多想快点回到那个不大却暖暖的家,让爱洗刷全身啊!
回到家,如回港的小船,心里好暖。风平和起来,像是在为我们吹干衣服;雨也不调皮了,乖乖的,平静下来;树沙沙的响,像悦耳的曲子,驱赶疲劳。
母亲,一个高贵的称呼,一个美丽的称谓,听到这个词,心里好暖,好舒服。母爱,深深的陪伴着我,直到心灵深处,一直在我身边……
【篇四:爱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
阴雨绵绵里,白昼更加深沉的没入无尽的黑暗,破败孤寂的田地,隐匿在静谧的角落。门前风萧瑟,外婆照例不能出门。
她病了,骨髓炎。辗转了一个夏日、半个中国的治疗,未曾取得进展。病痛将她压在轮椅上,动弹不得。肌肉的萎缩使曾经体态丰腴的她皮肤松垮,圆圆的脸凹陷下来,骨的轮廓清晰可见。我犹记外公曾赞她年轻时“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妈妈也称其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在我眼里外婆知命之年也余晖烁烁。那时啊……
夜雨淅沥,从黑暗中传到我耳边,恍若我已逝的童年时代沙沙地到来——
陡峭的山坡上兰竹纤细挺拔,郁郁青青,一条狭而崎岖的小道穿过这绿色的海洋,绕过重峦叠嶂,通往清泉之源。外婆爱把我背在背上,走过曲折蛇行的小道。那时她年过花甲,头发却黑黝黝,若丝绸般光滑,似瀑布般倾下,在阳光下有亮亮的光。我总忍不住闻闻,是桂花发膏的香,柔顺又好看;外婆的背是宽厚的,隔着粗棉布的衣服也能感受她有力的心跳;外婆的步伐是稳健的,像家里的床,给我幸福感。
她的爱不若宽阔汹涌的大江大河,却是那山间一眼清泉,清澈、甘甜,涓涓细流,汇成一片汪洋。那坐在泥土里以枯枝断梗为戏的时光,身后总有外婆温柔的呼唤。
青阳逼岁除,外婆的头发几近全白了。再没有桂花甜甜的香。那个微笑着的、健硕的她在渐渐远去,只留下瘦削的背影,她再不能走路了。我见她望向这里,嘴唇嗫嚅着,声音微不可闻,目光却如因风起皱的湖面,闪着粼粼的波光,那恍若过去的温柔让我些许恍惚。我走近,想闻一闻桂花发膏的香,却是忘记了,今非昔比。苦涩的中药味使我回神,坐下来。她说:“多穿衣服。”之后便因呼吸不畅剧烈喘息,脸色纸一般苍白。我握住她的手,愧疚、担忧、感激,几种心情如丝如缕,缠绕心头,剪不断,理还乱。
那是泛着浅浅笑容的脸颊啊!那是教会我行走的温暖厚大的手啊!如今瘦骨嶙峋。年幼时,双手常是冰凉的,外婆总用她的大手包住我的小手,让我汲取温暖。现在,我有温暖的手,她却失去了。
外婆的生命有如在脆薄的独木船里挣扎,而我只能站在生命的河岸纵声呼唤,呼唤那耗尽一切来爱我的人。我不愿“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只愿在外婆生命旅程的最后一段,怀着感恩之心,与她紧紧相拥,回望那灿烂春光,繁花似锦,柳绿桃红;再见那静谧秋空,片云高挂,山色清幽。
【篇五:孝是成长必修课】
天地有慈母,孝道本自然。自然生长出来的孝心发自肺腑,更是永恒的美!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古代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最为珍贵的品质。百善孝为先,爱是孝的基础,更是孝的必经之路。只要有爱的出现,爱的释放,那么孝也就随之而来。假如把孝看作一艘小船,那我们就是推动爱的渔夫;假如把孝看作一条小鱼,那我们就是让它安然游动的江河;假如把孝看作春天的花,那我们就是一场让花儿绽放的春雨;孝道需要我们的真诚和热心。
孝,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它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父母下班开门时的一句问候,辛苦疲惫时递上一杯开水。现在我己经是小大人了,每天坚持帮妈妈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碗,拖地,洗衣服。孝是一个朴素的字眼,却蕴含我对父母深深的爱!我每个星期至少和外公外婆通一次电话。因为太远,要不然我每天都会去看他们。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唯有孝敬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何等的悲哀。孔子有云:“入则孝、出则弟”。古人有“涌泉跃鲤”“鹿乳奉亲”。动物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我们要知恩报恩,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付出了太多,俗话说得好:“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用爱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自我成长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