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采桑游记】
美好的一天,阳光温暖地洒在我们的身上,我和“汤圆”结伴参加了采桑节,一行人来到了嘉定游玩。
首先,我们来到了嘉定博物馆,一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弯曲的长廊,红漆的柱子,春风穿梭其中,拂面而来。“要是在这里吃个下午茶,肯定舒服极了。”我笑眯眯地说道。导游忍俊不禁,介绍道:“嘉定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里面有许多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大家可以细细游览,感受嘉定的历史、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石童子——一位不留名字的小英雄,为了保护国土,牺牲了自己,令人油然起敬。
接着,我们来到了老街,对于“汤圆”来说,这就是小吃一条街。走在街上,人山人海,到处都弥漫着一股香味,有烤猪蹄、烤面筋,有棉花糖,有冰糖葫芦,可真香。老街铺着大块大块的青石板,踩上去很是硬实。虽是春日,却有隐约的凉意从脚底钻上来,若是夏天,该是怎样的凉爽惬意!
最后,采桑一行人来到了未央学宫。未央学宫古色古香,我们踩着木质阶梯来到二楼,换上了精美的汉服。“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我们自古以来被誉为“衣冠之华,礼仪之夏”,学宫的老师们为我们讲解了汉服的由来与种类,明白了什么是“上衣下裳,交领右衽。”而令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伍苹老师关于写作的讲座。老师幽默风趣,娓娓道来,无形间消弭了写作带来的压力,受益匪浅,真是不虚此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怀揣着快乐与收获,我们满载而归。
【篇二:采桑叶记】
昨天晚上,妈妈从我的科学学具里拿出蚕卵袋子,那时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写语文作业。突然,妈妈大叫:“已经有蚕宝宝出来了!”我马上兴高采烈的从书房跑出来,看了看妈妈无奈的脸:“看来我们需要去采些桑叶了”妈妈用手机给我当手电筒,领着我下楼去采桑叶。
因为我读幼儿园时养过蚕宝宝,所以我们大概知道小区里哪里有桑树。妈妈先领着我来到了一棵大桑树下面,四周黑灯瞎火的,边上还有一片竹林,看起来异常的可怕,我被吓到了,开始哇哇大叫,妈妈见状,马上带我离开了。
我们又来到了一块草地上,那里有几棵小桑树,前面两棵也没找到叶子,那时我已经心急如焚了,心想着:“如果没有桑叶的话,蚕宝宝要饿肚子了!”幸好妈妈在后面几棵桑树上找到了几片小叶子。
今天早上,妈妈说:“我们再去看看哪里有桑叶采吧!”我们先去了大桑树那儿,其实也有一些小叶子了,只是晚上妈妈看得不是很清楚。草地上的几棵小桑树,前面两棵长出了一点小芽,其它几棵的叶子更大了,真是长得好快呀!本来取快递的地方有一棵,南区水塘边上也有一棵,但是都没有找到,可能是因为还没长出叶子,看不大出来吧!
回家后,我把桑叶放进了盒子里,看着蚕宝宝在桑叶堆里爬来爬去。“蚕宝宝现在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定特别开心吧!”我想。
【篇三:和你一起笑】
中国古代史中有一张张带笑的面孔,感染着我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同李白一起为他终赏识而笑,感受他的壮志豪情,看他得意之色,满布面上。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与谭嗣同一起,听着他无畏的笑,为他的爱国之情而心潮澎湃,为它悲惨的命运而叹息。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我和晏殊一道微笑着看农家少女们在梨花雨中嬉闹,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青春的美妙。
古代、现代,不论什么时候,他们的一首首诗都像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政治中学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这话真不假。
【篇四:采桑之路,梦想花开】
那一年,我9岁,学校里渐渐开始练习“看图说话”,而我每次都是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那一个。尽管脑海中有各种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故事,但一旦落笔,竟不知从何处着手。
那个初秋的午后,雨意氤氲,微风盈盈,我第一次邂逅了采桑书坊。书坊的装修古朴典雅,自有一番宁静致远的意味;墙上中国风的木版画和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让人一进门就笼罩上一丝文艺气息。“桑间有古风,愿君多采撷”,就这样,我和采桑相识相知,开始了一段独特的文学旅程。
依然记得第一堂课,我们的作文题《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主讲老师自然是幽默风趣的菠菜老师,他时而变为飞天遁地的超人,时而化身善良可爱的天使,时而又像无忧无虑的小飞侠,带领着我们飞向未知的远方,勇敢追寻心中的梦想。“孩子们,你们告诉我,如果你们长出了翅膀,你们最想干什么?没关系,大胆想象,勇于分享。”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课堂上的我,竟真的做起了一个大大的“美梦”那次作文课,我的作品破天荒地登上了采桑的公众号,并被当作范文供全班学习。一向自视笔拙,不会写作的我,竟然洋洋洒洒写了八百多字。我想我真的长出了一双翅膀,它将带着我在富有魅力的文学殿堂里自由飞翔。
就像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自那以后,我迎来了自身的蜕变。我明白了写作不仅仅限于考场上的记叙和议论,黄花、绿草、秋风、落叶,内心的感悟,成长的收获,只要你用心,天地万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主角。
转眼,我已迈入初中,采桑在我心里种下的这颗文学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我相信它会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并最终连成一片茂密的文学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