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只为守护一个承诺】
承诺很美,有时候很容易让人向往。
以前看过一部关于特种兵的电视剧,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他们如兄弟之间的情谊以及他们同生共死的誓言。有次缉毒行动,小分队六个人其中五个人因为受伤无法撤退,他们让另一个战友自己撤退,因为同生共死这句承诺,他选择留下和战友并肩作战,最终等到了援兵……正是这句承诺,使他们时刻以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信念。让我们体验到钢铁般的纪律和团结一心,勇往无前的精神,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时刻准备着。
三国中有一位大将,世人都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他却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吕布原本姓吕,却又是丁原的义子,丁原死后,董卓收他为义子。却因貂蝉杀害义父董卓。后来投靠刘备,趁刘备出征时私占徐州,最后徐州被曹操夺取,死于曹操手下。吕布武艺超群,天下无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刘备和曹操都不用他,就是因为他是一个经常不守信用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轻易放弃承诺。
乾隆是我清朝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爷爷是康熙。乾隆的统治达到了康乾帝统治的最高峰。乾隆的做法就传为了一段佳话,乾隆在即位时曾承诺如果他能顺利的治理国家,他一定不会让他的统治时间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可是原本没有人在意的话他却一直记在心里。并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乾隆继位五六十年后主动让出了皇位他信守承诺按照规定退让皇位。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言而有信、信守承诺,这样别人才会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帮助,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古人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篇二:万里长城】
踩上长城的第一块石头时,我便思绪万千……
公元前213年,万里无云。
我望着天空,太阳肆意地照着。
近年来,皇上为了国泰民安,以确保皇位不丢,于是使用大量人力去修足长城。在去年,我被调来这里,不断地将石头放入一个专门的小车中,拉上去。甚至有时直接用挑筐担上去。夏天时,我们干活最累。首先是因为天气炎热,体力活太重,以至于不少人中暑昏倒,倒在这长城上,再也没起来,再者,冬天可以在地上泼水,是水结成冰,减小摩擦力,将石头推上去,可夏天就不行了,我们要顶着烈日,担着筐子,一步一步地走向山去,每走一步,大滴大滴的汗水便砸在地上。迈着沉重的步伐,我与众人将一块350斤左右的石头搬上去。
突然,一个重物砸在我脚上,手上的石头突然重了许多。只见一个皮肤黝黑、嘴唇发紫的男人压在我脚上,眼睛瞪得老大,似乎有些说不出的怨念,这种场景自我从去年来着后便司空见惯了。刚开始还会觉得害怕,到现在,有的只是剩下惋惜,有时还庆幸着自己命大。
自秦统一六国后,本以为能过上安康平和的日子,殊不知被强押到这里修长城,感觉要比那七国乱世还要困苦……
我手扶着长城砖,一时不知是应该感受它的辉煌,还是应叹息它的过去……
【篇三:寂寞文人】
我再次打开那本,淡淡的书香萦绕在我的鼻尖。一字一句的看过去,心中感慨万千,抬头看向天幕上挂着的那轮明月,仿佛跨过了千年时光与你站在同一处月光之下,你就是李煜。
王国维曾说你“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皇位是人人所争夺的,因为它象征着权力,而你做的皇位是寂寞的,从小的身份注定你不能追求自己所向往的自由,你是寂寞的,却拥有一身才华,当你抚起琴,弹出第一声弦音,一身明黄色的你与落花形成一幅美景,你的发丝随风拂动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柔和,仿佛那些皇权争斗已于你无关,此时的你只是一个闲适的文人。可你的国家日益衰落,你被当作俘虏软禁他乡时,你内心所深藏的感情是什么?是不甘或是悲寂。李白是浪漫豪放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你不是臣你是一介君王,你的浪漫情怀只能揉碎在你的词句之间。陶渊明是清高悠闲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已远离官场心境淡泊,可你生于皇家,注定一生与权利脱不了干系,注定一生不凡。
当你身处宋朝皇宫,皇墙挡不住你思念故国的心情。月光洒在玉石板上,为夜景添上一份朦胧的光辉,而你却独自在月光下,一身白衣飘飘,而你的眉眼间少了那一份锐气,你轻叹一声,凝视那凄冷的月光,轻声道“春江花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是你的离愁别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不适合做君王,你只适合做一个潇洒于天地间的词人。纳兰性德曾说过“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只是可惜你竟因一杯毒酒而死,当酒水滑过杯沿落入杯中时,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感。莫不哀哉?一介君王死得如此屈辱,不是因为战死沙场,也不是死在自己皇宫之中,而是被当作俘虏客死在异国。
时间似箭,转眼间千年已逝,而你也停留在饮下毒酒的那一刻。你的国家也已经成了历史,可你的词却流传千古。今天,我再次阅读你的一生,心中所想的不是对你治国感慨,而是对你这样的一个文人的惋惜。
历史长河滚滚,你定格在某个永恒!
【篇四:我的妹妹】
我有一个可爱的妹妹,她叫小娇。她有一双像黑宝石的小眼睛,是双眼皮,圆圆的小脸像熟了的苹果似的,一看就想吃一口呢!
记得有一次,我们玩公主游戏,她当公主,我当她的仆人。她带上了她喜欢的皇冠,上面有一只小兔子,我看着她可爱的样子,好像一位可爱又善良的真正的小公主呢!公主小娇坐在皇位上,我去做饭给她吃,公主小娇吃完饭说:“这饭太好吃了,我还想吃,我的仆人。”公主很喜欢我做的饭我很高兴,但是这样下去我觉得公主小娇会胖的。我便对公主说:“亲爱的公主,你已经吃了三碗饭了,公主你别吃了,不然你会长胖的。”公主小娇说:“好吧!我可不想做一个胖公主!”过了一会,小娇公主外出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她伤心地对小鸟说:“我可怜的鸟儿,我一定会照顾你的”小娇公主把它抱回家,还把小鸟包扎伤口呢!直到小鸟伤好,才放它回森林。
这就是我可爱又善良的小妹,你们喜欢我的妹妹吗?我的小妹可爱的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儿呀!我好喜欢她呀!
【篇五:秦始皇我想对您说】
秦始皇,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号称千古第一帝。您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和版图,但对于您的治国方案和重大决策,自古至今却毁誉参半,各有评说。在这里我想对您说说我的想法。
第一,作为第一位结束诸国分裂,统一中国的皇帝。首先应该做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在群雄争霸,连年战乱后对人民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保护人民安居乐业做到国泰民安,俗话说“国以民为本”。只有人民对您忠心,勤奋劳作,国家才能安定,强盛。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您做得不尽如人意。如果您称帝时就执行发展生产、科技、经济,那秦朝将会更加富庶。
第二,为了不遭受匈奴的侵犯,您修建了万里长城,把以前诸国的长城相连接。如今雄伟的长城成了中国的代表,可您那时,长城虽然带来了短时期内边境的安宁,但是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样一来,致使国库空虚,人民怨声载道。您如果把这些人、财、物都用于发展国家经济和军事,那将会事半功倍,秦朝将会更加强大的啊!
第三,您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度量衡,统一了法规、道路,统一了土地制度。您为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了方便,让各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一致地飞跃发展。这位祖国的大一统事业奠定了基础,这是正确的决策。可是您为了自己死后还能得到安乐继续行使皇权,举全国之力修建了秦始皇陵,为此秦朝百姓苦不堪言。您把年轻男子都征召去修建陵墓,那百姓家中的田地只有妇女、老人照看管理。您缺少勇士如何发展军事,如果匈奴或其他外族攻打您时,能打的赢吗?
第四,您做了一件最不该做的事——焚书坑儒。您因为徐福、卢生的罪过,听信谗言,活埋了460名儒生。您把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著作全部都埋进了黄土。而更多的儒生、学子被您断送了鲜活的生命。您不知道,您这样独断专行,严重摧残了中华的文明进程。
第五,最令您想不到的是您皇位继承问题。您称帝时自称“始皇帝”,并寓意秦朝自您开始能延续千世、万世。但您却没料到您宠幸的大臣李斯、赵高等人却篡改遗诏,立了您无知的儿子—胡亥为皇帝。您的儿子胡亥荒唐无道,不理朝政。对百姓压榨更加变本加厉。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千古第一朝—秦,灭亡了!在皇位继承问题,继位者培养上您做得真是糟透了!直接导致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您如果在生前就挑选好一位贤德、英勇、爱民的皇位继承人,秦朝也不会落得这样短命的下场!
我好希望时光穿梭回到您的时代,能把我的心里话说给您听!
【篇六:门外与窗前】
人间有味是清欢。
——题记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人生于世,犹如鸿雁踏雪飞泥,珍惜身边的所有,门外景致、窗前物事,无一不是我们繁忙生活中的惬意之境。
曾读到过徐志摩一首诗:但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他的门外,有今晚沉默的康桥,伴着别离之中那悄悄的笙箫,静谧之中成就了他的才华横溢。“世界那么大,而我却把自己的天地布置得这样狭小”,多年抗战,萧红与萧军这对革命伴侣离多聚少,导致萧红只有用那饱含思念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萧红和萧军,一起走过多少风风雨雨,但在最后一刻终究还是分开了,战乱频繁,萧军坚持北上而萧红却选择了南下,她始终在自己的小窗里独自黯然。此后,萧红开始了她的文学之路,受到鲁迅等文学大家的指导,一步一步走向“门外”,拥抱她的文学天地。
窗前有长信宫灯,还在散发着光芒。赵高独自一人坐在内殿的檀木椅上,回想着这多年来所做的一切,公子扶苏这个眼中钉已除,胡亥公子也顺利坐上了皇位。而至于他自己,锦衣玉食、富贵荣华,哪一样不是唾手可得,哪一样不是自己费尽心机,步步为营得来的?但如今,为了维护这位高权重的位子,竟背叛了盟友,挟持了天子,落得个人人惧怕,孤单落寞,虽然明白这宦官专权干政的后果,也知道亲手将胡亥送上皇位,密杀李斯会给天下带来的影响,但自己终未敌过那赤裸裸的权力与荣华的诱惑,将自己囿于那小小的名利之窗内,而不放眼远望天下百姓是怎样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可惜流年,忧愁风雨,赵高的一子着错,就落得个百姓起义,政治动乱的后果,到头来还是自作自受……窗前长信灯的火已摇曳到只剩点微光,映出窗外小院疏桐,曲水流韵的美景,却将门外百姓悲啼,起义烽火,掩于夜色之中。明灭几下,灯火熄灭,连窗前的景致也隐去了。
门外的路途未知,不比窗前远眺的安全,广阔的世间要走出门外,勇敢去追。门外有渊明东篱采菊的南山,太白乘风破浪的沧海,东坡竹杖芒鞋雨绵绵的温婉江南。但门外的世界错综复杂,需要我们敞开心扉,踏上征途,不断去体悟这博大世界的辽阔,去感受寄情山水的情趣。“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五柳先生高风亮节,摆脱污浊官场,退隐山水田园之中,他的门外是半芜田园重新焕发生机的惹眼碧色,是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安宁幽静;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恬静和闲适。门外,云霞青松作我伴,高山流水觅知音,我们要在不同的境遇里随遇而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定追求这门外世界的美好。
门外与窗前,躲避或隐匿,眺望或追寻,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当你在凝望无尽的深渊时,深渊也在回应你的目光,要勇于凝望窗前,走向门外。
庭前花开花落,窗前宫灯长明,天上云卷云舒,门外海阔天空。
【篇七:一帘幽梦】
明月如钩,独上西楼,寂寞深院里,唯有梧桐相伴。那剪不断的离愁,是跌为臣虏的苦楚,是错失江山的心酸,更是李从嘉散不去的梦魇。
他,是英俊潇洒的才子、是才华横溢的词人,也是落魄悲凉的亡国之君。彼时的南唐,夹缝生存于那个藩镇割据的时代,在纷乱的时局中幸得一方净土。七月七的出生日似乎早已注定了从嘉一生的不凡——刚满三月,祖父便君临天下、夺权得势。从嘉从贵族小公子摇身一变便成了帝王家的小王孙。作为家中的第六子,他无欲无求,只是在宫中吟诗作对、摆弄文墨,过得好不自在。谁又知,太子弘冀暴毙,王兄们早夭,皇位便传给了从嘉。
迷茫、慌张,又夹无限的快慰与惊喜,这个二十五岁的青年就这样懵懂地坐上了皇位。可惜他虽有满身才气,却没有治世之能,也没有居安思危的深谋远虑。“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于是,为帝十五载,放纵十五年。这十五年的欢娱,还是在宋朝的卧榻之旁酣睡的。
十五年中,“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即使再惬意,也终究躲不开亡国的命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国破家亡时,他不去为生灵涂炭的子民一哭,却依旧“垂泪对宫娥”,这样的帝王,焉能不败?
十五个春秋化作一帘幽梦,被现实撕成无数片心酸。作为亡国之君,他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寒酸的生活;作为一个丈夫,他眼睁睁看着小周后被玷污,却也只能不发一言,独咽自己才能明白的痛楚。“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不过两年的折磨,青丝拢成白发,愁绪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寒风不断的小院,记下了从嘉被屈辱逼出的悲愤,只是“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那是从嘉一生的厄梦。车水马龙,多少恨藏于梦魂中。当千里江山已尽,满城飞絮,闲梦中的南国,是清秋还是芳春?梦中重归故国,那是胭脂留人醉、香屑情味切,而谁又曾知。当梦散去,留下帘外潺潺细雨和不耐寒的罗衾,从嘉又怎可忍下泪来。凭栏独酌,思那无限江山。“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杯牵机酒,一夕乞巧月。叹不尽南国好,愁不尽南国泪,忆不尽南国梦。从嘉这一倒,便走完了这一遭,便也梦了一场,那梦中尽是无限江山无限泪。
【篇八:评《三国演义》刘备】
翻看《三国演义》,读到刘备逝世,我反倒没觉得怎么惋惜,我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很多人物,但着实不太喜欢刘备这个角色。
其一,在他刚刚出场时,相貌算是奇怪: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且能自顾其耳。看到这些描述,我并没有联想出一位汉室宗亲,一位翩翩公子,反倒回忆起了《西游记》里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虽说猪八戒憨态可掬,可终究是其貌不扬,况且这位不是猪八戒,是蜀国皇帝刘备啊!再者,他“双手过膝”,这种人我似乎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只有电视上放的动物才有这些特征,其实我并非想讽刺刘备,但罗贯中的这些描写令我有些不解:人家毕竟是堂堂皇帝,是仁德之主,即使想突出他的与众不同,似乎也不用拿耳朵做文章。毕竟,这是只有猪八戒才具有的特征。
其二,刘备太过于仁慈了,甚至在某些时候就像普通的妇人,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加软弱的刘禅。他因为要讲“义气”而不忍强取刘璋的领土;他因为要讲“义气”而推辞陶谦递来的领土;他因为要讲“义气”而迟迟不愿当上皇帝。这其实正是他的弱点,若非诸葛孔明以及一帮忠心耿耿的大臣,这领土早被魏、吴瓜分掉了,他曾多次犹豫在是否要狠心取人性命上,譬如《三国演义》第二回,张飞怒鞭督邮,刘备很仁慈地将督邮放了,而正是因为放过了他,才导致他日后惹事生非。可见,过于仁慈并不是什么好事。
其三,我不太喜欢刘备临死前让刘禅继位的事。立太子时,他是一边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关兴、关平、张孢等有多么厉害,一边又将刘禅封为太子。明知他懦弱而不可扶持、日后定会荒淫无道,却坚持立他为新皇上。要知道,为了刘禅,死了一个糜夫人,还害得赵云六次杀进曹兵大阵,要不是坐下马临危跃起,恐怕赵将军已死于乱军之中了。就是这样一个孺子,还要将他封为后主,哪怕像汉献帝禅位曹操一样把皇位让给孔明也比刘禅强啊!也许我能理解刘备的纠结,可天下没有不灭的朝代和国家,若禅让给诸葛亮当皇上,或许蜀也不会灭得那么快,但是很遗憾,虽然刘备说过这样要让皇位的话,可终究还是试探孔明的。
其实,我不太喜欢刘玄德,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人们习惯性地拥刘反曹,虽然曹操有些残忍,但他能文会武有谋。以上是我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价,有些地方直言不讳,希望不要太过在意,并且,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或许与别人意见会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