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藏露兼要,中庸之道】
娇艳的鲜花选择了显露,厚实的花生选择了隐藏。正如世间之人,有的选择了表现自我,有得选择了隐藏自我。面对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我认为,兼承儒家主张的“中庸之道”。藏与露之间兼顾彼此,不失为一种恰当的选择。
藏而不漏,没世之后。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都推崇隐逸的生活。有的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一心向往自由,陶醉于山水之间。有的却是不愿主动展现才华,而是被动的等待赏识他的知己明君。若终被他等到伯乐,这或许了成就一番佳话;然绝大多数都是空有一颗渴望建功立业之心,在忧愁苦闷中虚度一生。少年时的奋发图强化为泡影,经世治国的才能无所用处,才华出众的人才埋没于世,这是何等荒谬的浪费!何不显露自己,让更多的伯乐注意到你的存在?
露而不藏,危伴其旁。他们与隐逸者截然相反,同样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能在总人中脱颖而出,甚至成就轰动事业,名留青史,然大都不得善终。缘何,这主要归咎于他们锋芒毕露,不肯收敛,终引火自焚。韩信用兵如神,谋略过人,终被诛杀宫中;曹冲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猝然离奇早夭。不重名利的张良在韩信被诛,萧何系狱之时仍能从容保身,为人谦和的卫青在一位强势君主之下亦可得以善终。露而不藏之人,在尽情展现自身才华的同时,也暴露自己能力的极限。而且当孤月的光辉遮蔽了繁星的光芒时,太阳也变开始“月食”。从这方面而言,真正的孤芳是只能自赏的。何不暂时隐藏自己,去欣赏别人的美丽?
藏露兼要,中庸之道。中庸,并非模棱两可,得过且过,而是讲求为人不偏不倚,处世有度。中庸之人,懂得何时显露才能,何时隐藏自我。露,是对自己才华的相信与人生的负责;藏,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为自己的发展留有空间。藏与露绝非矛盾而不能共存的,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只有做到藏露兼要,我们才是合格的社会人。
藏露兼要,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我愿坚守中庸之道,做到藏露兼要,从容面对生活。
【篇二:藏露山水相融】
纵观宇宙,世间万物,藏露结合,正如山水相融,才有一番气势婉转之后的情景:勇猛中带着灵动,婉转中带着豪爽。
东坡之藏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豪气冲天的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搓板,高唱。”东坡向来是性情中人,锋芒毕露。他活得潇洒,活得炫目。他的“露”,露的是霸气。然而,月圆当空时,他也会低声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藏在他心中的是对兄弟的思念与情义,露在他体外的是豪气与才情。
易安之藏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同耳语,是李清照在低吟。她,有着古代女子的柔弱和委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总是用这样的方式诉说着内心的忧伤,让人隐隐约约看到她那颗千疮百孔的心。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柔弱女子,却高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同宁静的泉水突然从高山上飞流直下,形成一道壮丽的瀑布。藏在她心中的是对丈夫的想念与生活的忧愁,露在她体外的是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惋惜,更是一种壮志。
武则天之藏露
她,一代女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挺然立于历史之巅,锋芒毕露,盛气凌人。相比于苏东坡,李易安,武则天的“露”来得更直接,更赤裸。她站在那儿,任世人辱骂“妖媚方能惑主”,任史家赞叹“贞观之遗风”。她那样地高高在上,光彩夺目。然而,一代女皇心中的悲苦与孤独,无人知晓。她选择将那些情思深深地埋在心底,隐藏起来。只在那展露着她的才能,而不是她的脆弱,她留下一块无字碑,也许是她的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然而,我更愿相信,那是她留给自己的,坚强展示在外面,宽容刻在她心里。
古往今来,藏与露本是相生相息的,它们缠绕着,并不矛盾,正如有山的高大,也有水的灵动。
只是,桃花选择将果实展示给世界,将根扎进土里。落花生选择将果实埋在地下,将叶留在世间。
有藏有露,才谓“山水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