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相关作文

【篇一:月落无痕】

想要无名,却终有名。想要月落无痕,却最终雁过留声。

她,那个在数九寒天令百花齐放以待明朝游玩上林苑的不可一世的女皇,临终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次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只留下一块无字碑。饱经沧桑的历史车轮伴着吱吱呀呀的声音碾压着中华民族的每一寸土地,然而这座无字碑却不曾坍塌,犹如一座永远的丰碑。

永远也忘不了1400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名落孙山的张继徘徊于长江之滨的情景。他本想着袍笏加身、衣锦还乡的荣耀,然而十年的寒窗苦读、十年的夙兴夜寐、十年的焚膏继晷付诸东流,怎能不让人感到悲伤?既然一切于事无补,索性乘一叶扁舟任其漂泊,让这滔滔的江水承载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如山的愁绪……岸边,江风如火;夜半,钟声悠扬。这时,张继的脑海中突然呈现出一组无比澄澈的文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无意之中的孤篇成就了张继。于是,在大唐浩如烟海的诗文之中,我们记住了《枫桥夜泊》;在中国无数失意落魄的文人中,我们记住了张继。

在亘古的长风中,在落日的残照下,长城依然蜿蜒盘踞在中华大地的北方。长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拒夷狄的作用。于是,帝王们在这道修筑在荒山大漠间的万里屏障的庇护下安然入梦。于是,历代的帝王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供养它。于是,孟姜女和万喜良的悲剧在这颓壁残垣之间一幕一幕地上演……然而,坚固的万里长城并没有挡住金军南下的铁骑,万里长城的龙头——山海关并没有遏住一个王朝没落的步伐。

终于,到了清代,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体格健壮、思想睿智的君王。他说,他不会修长城,他要用他的魄力和智慧在人们心中铸起一道无形的长城。他就是康熙。于是,清王朝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修长城的朝代。

那如巨龙般盘踞蜿蜒的长城确实是一个大手笔,是一抹不小的痕迹,但较之于康熙的无形的长城,到底哪一个更高明呢?

无名而终于有名,无声而终于有声,无形而终于有形,这大地可以算得上一种玄妙的变化了!

【篇二:有这么一首歌】

有这么一首歌,有生之音、耻之容、强之律。

——题记

这是一片地大物博、神奇的土地!从茫茫的戈壁滩到绿阴冉冉的森林,从一望无际的大海到一马平川的草原,从青藏高原到四川盆地,从一个被扣着“东亚病夫”的帽子的弱国到屹立于东方的世界强国,这期间有悲壮、有豪情,亦有耻辱与骄傲。

祖国的败与兴,贫与富都宛如一首歌,有他的音律,有他的歌词,有他的独特的旋律。

五千年的沧桑演绎的豪壮,每一弦律都在传播着、弹奏着……

生之音

传说宇宙原本只是混沌、不见天日、没有天和地的,随着盘古的开天辟地,就有了我们的大地与宇宙。

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现实也真实地演绎着。当毛泽东主席铿锵有力的的带着浓厚乡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响彻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我们也有了新的世界,混沌的生活结束,没有天日的黑暗生活结束。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的母亲笑开了颜。中国站起来了,告别了落后,告别了耻辱,告别了黑暗,我们站起来了!这是一个新生的时代,奏响的是生之强音。

耻之容

在璀璨历史光芒的照耀下,仍少不了耻辱历史灰点的陪衬。东方原有一座可以瞥见亚洲文明剪影的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躯壳里珍藏着价值连城的宝物,这不单单是一座宝殿,更是中国伟大文明的瑰宝。可是就在那样的一个日子,两个文明的强盗,抢掠了圆明园的所有财宝,中华五千年的劳动人民的结晶毁于一旦,大火连烧了三天,烧痛了每位炎黄子孙的心。

最难忘的也是最不能忘记的南京大屠杀,这个血腥的日子,值得所有炎黄子孙铭记,日本人惨无人道地屠杀了30万手无寸铁的我们的同胞。血,染红了长江,染红了黄河,染遍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风哭了,老天爷流泪了,中国人哭了。可日本人却笑了,笑得如此不知羞耻。

强之律

望着黄河波涛汹涌,长江滚滚而来,吟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恢弘诗句,感受着祖国的日益之强盛,身为炎黄子孙,应该拥有如黄河般的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3岁华诞,过去的风风雨雨我们一起经历。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圆满落幕,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成功,无不演绎着强之弦。

说不清道不尽的耻辱,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激发了我们国人的奋发精神。是的,不在柔弱中爆发,就会在柔弱中灭亡。如今的中国奏响的永远是世界之最强音。

充满豪情壮志的弦律还在神州大地继续回荡,一定会有那么一首歌,唱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有这么一首歌,一定有生之音、耻之容、强之律。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