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礼的作文】
从车上的窗户看去,那是一座较为简单的房子。白色的瓷砖上或多或少有些裂缝,看上去已有些年头了。外面有几张木桌,几位客人搬来了木椅子坐在上面。一些披着围裙的服务员在来回穿梭着,他们手上都端着饭菜。看来这里应该是一家小饭店。
车停了,我谨慎地下了车,四处张望着。因为平常都是待在家里,很少来饭店等地方,而且看样子今天来参加饭局的应该都是大人,我不禁紧张起来。
跟着家人穿过人群,我一路想像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下到底是怎样的面容,眼睛瞧也不敢仔细瞧一眼,都只是草草一扫而过。
跨过门栏,一阵清爽的凉气拂过全身,相较外面的温度,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感。来到桌前,我拉出椅子坐下,手不自然地握在一起,人还往后挪了挪,终于定下了身子。
我扭过头,看见奶奶拿着一个袋子,里面不知道放着什么东西。她把袋子提起,硬塞进表姑的手里。两个人一推一塞,展开了一场“拉锯战”。虽然我不会讲福清话,但她们说的话我大致还是听懂了一些,大概就是平常送礼时说的客套话,一个用情,一个不愿,但不愿的一方往往会屈服,很少有不受利之人。
其实不愿的一方无论如何一定会接受的,怎么说这也是对方的一片心意。可总是碍于面子,嘴上挂不住,就撑着说“不用不用”。都是世俗之人,沉于俗世之事而已。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如果随便问个普通人他十年前的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想给出的答案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早上起床之后先洗漱,然后去上班,然后吃午饭,上完下午的班,最后回去吃晚饭,也许十年前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是这样,但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讯技术不停地更新,手机不停的更新换代,一代更比一代块,生活也被这种“升级”分割成了一块一块,饭局上,在上菜之前,总有人的手机有着收不完的微信消息,还有刷不完的微博和朋友圈,上菜之后,桌上的手机还是不时发出耳熟的消息提示音,就这样,一场完整的饭局被大家的手机,分割成了一块一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进步总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却也将生活打成了碎片。
碎片化的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人们会在错误的时间干错误的事情,比方说原定于五点吃完饭,却会因为各种原因,推迟到五点半或者提前到四点半,在我看来,生活的碎片化不仅仅是科技造成的,它也会随着情况的临时改变而改变,这个效应就像是薛定谔的猫,原本是按照规定和计划去进行的,却因为人们的参与而造成变化。
尽管生活的碎片化有着很多缺点,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也不难看出他的优点。
首先,快节奏的生活会给那些做事速度慢的人促进作用,迫使他们提高自己的做事和办公效率,其次,碎片化的生后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正如我前面所说,很多事情也许会临时改变,说不定明天要发生的事情就会提前到今天来,这样也许一天中要做的事情会更多,可见碎片化的生活也无形地增厚了生活的丰度。
生活的碎片化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越明显,我们也会因为生活的碎片化而感到一天比一天忙碌,甚至会造成力不从心,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活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人总得学会适应,适应这种碎片化的生活,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否则,是难以在这个艰难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下去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只有适应才能发展,生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学会适应这种生活,我们才有能力去改变。
【篇三:爷爷,我想对您说】
爷爷!我有很多的话对您说,爸爸妈妈说您,您不听,所以爸爸妈妈让我来劝您。
您年轻是当兵的,现在您退休了,您便去了唯美公司上班,您在公司基本都是谈、买、搞文件,所以您认识的人多了,您出去吃饭的机会也多了,因为都是大客户,所以您也不好拒绝。您一出去吃饭可能就会十二点、一点回家,有时,您好几次都让同事送您回家,好几次外婆大半夜都起来帮您开门。
爷爷您也有点不讲信用,早出晚归的您,有一次您说好了要去接弟弟,可当天有一个饭局,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结果,您就把接弟弟的事给忘了,还是妈妈很晚去接弟弟回家的。最后您好几次说去接弟弟的时候,外婆死活都不同意。
您还喜欢抽烟,有好几次在外面玩,您也抽烟,抽烟其实对身体不好,我在电视上看到好多抽烟而致死亡的时间。所以,我想对您说:为了您自己,也为了全家请您不要抽烟、喝酒!
【篇四:挨打的滋味】
有人说:“爱就是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我多希望爸爸每天都能和我们一起吃饭啊!可惜爸爸常年不在家,我和妈妈还有妹妹平时最期待的事,就是爸爸回来。
但是爸爸一回到家,就和几个同学到外面喝酒,最早也要半夜12点回来,很少能够和我们一起吃晚饭。爸爸总是这样,我和妈妈都很无奈,我们很想阻止,爸爸却总是不顾我们的反对,依然如故。
有一次,爸爸在屋里玩手机,我看爸爸心情不错,感觉机会来了——这次一定要说服爸爸。我泡好了两杯热茶,坐到了爸爸的对面,我将一杯茶递给了爸爸,他自然地接过了茶杯。其实他早就猜到了,我有事要找他谈,因为我的性格不会无事献殷勤的。所以他看了看我,问道:“什么事啊?”我看着爸爸说到:“爸爸,今天晚上的饭局就别去了吧。”爸爸缓缓地放下了手机,皱了皱眉,看了看我,没说话。我见爸爸没说话,就继续说了下去:“难道你的那点儿面子比家人都重要吗?你就不能像妈妈一样晚上陪我玩会儿飞行棋、玩玩数独吗?你真的不配做我爸爸。”
这时爸爸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他站了起来,抡起了他的手。我看到爸爸这番举动,闭上眼睛,心想:来吧,反正该说的也说了。但是爸爸的手却迟迟没有落下。我刚睁开眼睛,爸爸的手就落了下来,打到我脸上,那个声音是清脆的,传到脑子里,却是嗡嗡的声音,这声音我耳边回荡了良久。爸爸打完我后就回到了他的房间,啪的一声关上了房门,一直到熄灯都没有出来。
我摸摸滚烫的脸,竟然感觉非常庆幸,这个晚上爸爸终于没出去喝酒,这打也算没有白挨。但是挨打时的滋味如同影子一般,始终不肯离开。我在心里祈祷以后爸爸都不再打我,常听听我和妈妈的心声,让我偶尔可以跟朋友“炫富”——我的爸爸有时间陪我!
【篇五:第一次独自在家】
人一生中会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考级……可要论我最惊心动魄的第一次,一定是第一次独自看家了。
“妈妈今天晚上要加班,爸爸也有了饭局,你今天就独自在家待一会儿吧!”这一个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降临到了我的生活中,天哪,今天晚上我竟然一个人看家!想起那空空的房间只有我一个人,我不禁瑟瑟发抖。
天有不测风云,我也只好认清现实,我连忙开始准备一个人的夜晚需要的东西。第一步:把我的小狗四月从笼里放出,有了它在身边可以壮壮胆;第二步:抱起一堆零食,用吃的分散自己恐惧的心理;最后一步:和四月一起冲入卧室,看起电视,声音调到最大,相信可以吓跑小偷。
就这样,我和四月一起在屋里边吃零食边看电视。突然!停电了!我被吓呆了,一动不动看着变黑的电视屏幕。四月“汪”的叫了一声,唤醒了我,我连忙钻进被窝里,听着外面窸窸窣窣的声音。耳朵和大脑好像串通好似的,往日电影里的恐怖记忆一涌而出。耳朵里像是听到一阵阵婴儿啼哭的声音,而眼前仿佛是一个气氛恐怖的小岛,上面有许多“死婴”!我吓得尖叫:“啊——”马上紧紧闭上眼睛,把自己用被子蒙得更紧了。一个手指都不敢露,身体不自觉的哆嗦,“妈妈呀,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心里的恐惧并没有因为闭上眼睛而消失,电影中那一阵阵婴儿哭叫声和那一声声的惨叫……等等!中间好像还传出了开门的声音,是妈妈!我惊喜的睁开眼睛,连鞋子都顾不上穿了,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家门,扑入妈妈的怀里,“妈妈,这可真是吓死我了……”
第一次独自看家,我现在想起来仍记忆犹新,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
【篇六:年味】
本迫不及待要与哥哥姐姐们寒暄的我,一推开门,傻眼了。
从门口开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重金属的味道,从客厅这头开始绵延的电线,已经布满整个房间,我小心翼翼地关好门,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叔叔阿姨,伯伯伯母们好!”。“哦,来了就好。快坐。”伯伯招呼我。“快来陪我打游戏!”哥哥叫到。“姐姐给你发红包。”姐姐又招呼我。我一边忙着避开充电线,一边陪着笑脸说到:“对不起啊,我没手机。”“什么?还没有手机?”“怎么能没手机呢?”大家又叽叽喳喳起来。
我好不容易挪到厨房门口,满怀期待地打开门。“当”的一声吓了我一大跳,原来是奶奶在听戏曲,还一边扭动着身子。我捂着嘴偷笑,和奶奶打了声招呼便开始帮奶奶搬菜。
终于等到了开饭的时间,大家不是狼吞虎咽地开吃,而是纷纷拿起了手机发朋友圈。家人们像走秀一般围着桌子转圈,闪光灯将桌上的饭菜一个个当成了演员。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尽情地展露这着自己美若天仙的容貌,让摄像机尽收眼底。紧接着的是令人窒息的寂静。家人们大都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握手机,大拇指像一个个跳动的精灵,婉转在手机屏幕上。我一个人扒着菜,发出“叮叮”的声音。清脆而又寂寥地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回荡。窗外突然挂起了风“呼,呼”的声音仿佛在同情我一个人的饭局。我之前回老家的热情在这风中淡淡地消融。
终于,叔叔打破了这片寂静。“今年政府禁止放烟花了你们知道吗?”我原本一亮的眼睛,又恢复了失望。看烟花的权力也背剥夺了吗?我心里唯一的希望也付诸东流。大家这时开始热烈讨论了,我却没有了一丁点儿兴致。我静静地扒完了饭。连一点过年的滋味都没有了吗?我心想。怀着一点不甘,我又打开了电视。至少还有联欢晚会吧。这在播出的是一个小品,演员的风趣将我逗乐,但我却没笑出声,看看四周,大家还是在手机的泥泞中无法自拔。唉,没意思。
搬起凳子,走到院中,望着本应璀璨的天空,那一轮圆月告诉我:“年,不应该这样过。”
【篇七:饭局】
呆望着灶堂里兴奋跳跃着的火苗。她感到一种莫名的挑衅与嘲讽。她托着腮邦冥想窝在灶边烧火的缘由。她名为招娣,父母认为弟弟是喊了这个名字两年而被招来的。但他们并没因此而善待她多少,而是把爱更多的给了弟弟。究竟为什么她还是想不明白,不过她给了这个名字一个新解:招取朝的谐音,是让她面对朝阳,希望永不陨落;娣是谛的胞,要时刻感悟人生真谛。“招娣,下乡填坟的无锡亲戚来了,快过来。”循着奶奶的叫唤声,她从思绪中回到灶边。尽管用毛巾捂了捂脸,但还是不能立即驱散火烧的余热,好似云朵无法掩盖背后烈日的光热一样。
饭局在一阵谈笑后开始了。招娣被推进了客厅,只是奉命去“露脸”,水灵的少女带着缅腆的红晕去应酬奶奶口中的“有钱的无锡赤佬”,虽然不屑这些贵人的“抬举”,但招娣还是礼貌地为客人斟酒。
“我们的招娣长高了,懂事了,老招人欢喜哟……”听了这番赞扬招娣乐滋滋地,正想给大伯倒酒,大伯却捂着碗口,一手推开招娣,推托中米酒洒到了大伯笔挺的西装上,大伯苦笑说:“没事。”但依然捂着只剩半碗酒的碗。“真不懂事,早知道让你弟弟来斟了。”奶奶又喃喃说到。“难得回来,侄女给你倒酒,你就倒嘛!硬是客气,这酒可真甜!”小姑夫啧啧地说。其他客人也一再劝说,可大伯还是执意推辞。
招娣不知所措:继续添酒,大伯又是这般拒绝;放手不倒又怕落得礼貌不周,招娣进退两难,各种思绪也在心头泛涌。是因为她是小辈的身价,是因为她的斟酒无足轻重,还是他的地位尊贵,不得而知,只是那一刻招娣很不好受。要是她是个男孩,要是她父母对她宠爱有加,要是考上的是重点高中,或许大伯早就欣然接受了。此时奶奶前来提酒道:“倒酒怎么可以在左手边,没规矩。”招娣连忙换到右手斟上了酒。
虽然大家的一笑结束了这次“斟酒事件”。她仍在斟酌先前那些“要是”的必要性,如果那些都成立,恐怕这个不知从哪里挖掘出来的古董规矩早就是将错就错,最多一句笑话罢了。
恍然间招娣觉察到自己的荒诞。她就是她,为何要强加一些不属于她的可能呢?难道真的如奶奶所说,找准摇钱树最实际,难道她不该现在问世,兴许几十年后的农村娃并不会像她这样了。不对!招娣深知她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信奉一句话“伟人从不哀叹生不逢辰”。青春活力是她改善自己的资本。
夕阳西去,明日朝阳会更美丽,把握自己才是人生真谛!
【篇八:春节的传统文化】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大人们的忙碌,小孩子最盼望的一天。大人们一大早起床,忙碌着弄好吃的东西,和布置家居。
吃过中午饭,大家分工合作,首先最要紧的是贴春联、贴门神,使家里变得喜气洋的。这才有过春节的气氛。接下来奶奶用一早准备好的祭品祭拜祖先、祭灶;祭灶听说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古时候,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没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是家里团团圆圆的一次饭局。现在的年夜饭,有些人喜欢在大酒店、大饭店里订年夜饭,也成了一种时尚与奢侈的享受。
吃过年夜饭以后,妈妈为我准备好“大吉水”洗澡;洗完澡后,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新袜子。然后大人们要给小孩子们派红包;我把红包放在枕头下面,作为“压岁钱”。
从年初一开始,大人带着小孩到长辈和亲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
到了夜晚,放烟花、爆竹,这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听说原来只是单纯的红纸加火药,但现在花样可多了。像礼花“火箭”、“糖里先生等等。这都是最喜欢的。
春节简直太棒了,又可以穿新衣服、拿红包、又有好吃的、好玩的。要是每天都过春节,那该我好啊!
【篇九: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在美丽的家乡泉城,在一个小村落里,一棵单薄而美丽的柿子树静静立在一个破旧的庭院中,那就是我在故乡的家。每一年回乡,一身的疲惫,在看到那淡黄色的柿子花后,也渐渐淡散,花的芬芳,在我心中荡漾……
小时候,奶奶总喜欢与我坐在庭院中,看柿子花开放,二人坐在树下,默默无言。那时,天真无知的我,总喜欢把柿子花插到奶奶头上,看着奶奶脸上流露出的笑容,我也笑了,一个老生苍老,一个小生稚嫩,柿子花淡淡的芬芳,随着笑声飘荡。上小学时,每年只有回乡一次,在家乡无事时,便陪着奶奶看花,奶奶总是对我说:“柿子花开的时候,便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能所以,在我的追问下,奶奶总是将一朵柿子花放在我手上,笑而不语,后来,在电话得知,每一次我们要回来的时候,奶奶总是会出门,看看柿子花开了没有。
六年级时,期末考试十分失败,成绩惨不忍睹,回到家乡,因是归乡之人,少不了饭局,而成绩呢,变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当所有人都将孩子的成绩说出,只剩下我没有报成绩时,场面十分尴尬,我把头低下去,不敢直视父母那责备的目光,回到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顿责骂,次次如此,心中的忧郁越积越深,终于,在一次责骂后,我忍受不了心中的痛苦,把自己关在房中放声痛哭。
门被打开了,是父母?不,他们不会过来安慰我,是朋友?在这里我没有朋友,抬头看时,我惊住了,我看到了一张苍老而又慈祥的脸!是奶奶!奶奶坐在我身边,将一朵柿子花放在我手中说:“门外的柿子树,是你爷爷去世前种下的,你爷爷走得早,只留下了这棵树,那时就我一个人,要带六个孩子,困难,比你想象的大得多,我这也不是坚持下来了吗!孩子,不要放弃,有错就改,敢于承担,奶奶没读过书,不能教你什么,我只希望你能坚持,不放弃”,说完,慢慢走了,留下那朵柿子花,带给我芬芳。
奶奶的话,点亮了我的心灵,奶奶面对的困难比我大的多,她能坚持,为何我不能?奶奶的花,奶奶的话,给我芬芳,给我希望!
花,是芬芳的,人,是芬芳的,奶奶的柿子花是我留在记忆中的芬芳。
【篇十:碎片生活】
自从网上第一次出现碎片化生活这个词后,我们似乎就经常听见,我们的生活碎片化了,从一大整块的时间中被分割出了一块一块的小时间。
而碎片化的时间就是在两个较大的时间块中的小时间块,也就是在那些多件事情中间所存在的无法用来做正事,但可以用在其他的小事上的时间。就如我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抓紧完成回家作业,坐公交车时拿出手机与同学进行一局游戏等等。这些例子都是在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于是便衍生出了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等。这都是碎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
碎片化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与好坏无关。很多人都说自己不喜欢碎片生活,比如在周日早晨,一个人沉浸在书的海洋时,突然同学有电话打来约你一起出去,想推辞不去又怕影响同学友谊。不甘不愿中度过了一天,好不容易回到了家中,想继续翱翔于书的天空中时爸妈又把你带出去参加一个饭局。无奈之中只能利用碎片的时间,如上床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来看书。但不连贯的读书是没有真正的效果的,这便是碎片时间的弊端。
但碎片化也有它的好处,我们每天通过手机报、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我们在各个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在吃饭时看一眼电视,当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这些都是短时间获取大量信息的方式。尽管会使我们的耐心变差,但这个缺点却是可以更正的。相比以前信息不发达的时代,现在的世界便捷的多了。
碎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只要自己过得充实,就和其他的生活方式一样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