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段不忘初心的旅程】
听人说,爬山时最好选择一个晴天,这样登临山顶时,光芒万丈,才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但我初遇那群山时,却是阴雨连绵,就让我们作为过路人,看着雨中那泼墨一般的色彩。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或许是因为天气,山中行人很少,头顶上绿叶纵横交错,风吹过,树叶发出簌簌的声响。我竟有些想念苏轼,想念那个在路途中突遇暴风雨却自得其乐的诗人。斯人已去,不知他的精神是否能于山中和我相遇呢?
我好像看到了,我看到他和贫苦的百姓一般,穿着布衣和简陋的草鞋,走在泥泞的山路中,却听到了他爽朗的笑声,豪情万丈。年少成名,路途本该光芒璀璨,但因为固执的坚守自己的观点而被一贬再贬,因为憎恨那些卑鄙小人,认为不吐不快,得罪他人被贬至蛮荒之地,满腔才学却无施展之地,但他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初心,努力安定一方百姓,得到黎民百姓的赞誉与拥护。
但我更清楚,倘若他不这么做,就不是苏东坡了。面对随波逐流,黑暗荒唐的官场,他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洁,为天下的贫苦百姓征得最广大的利益。对他来说,似乎只要天下幸福,自己一人辛苦又算得了什么?他的笑,是历经世事后坚定骄傲的笑,是本心无愧坦然从容的笑。在风雨之中,他并不孤独。“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他走过的地方,纵然青山无情,也一定要来迎接他。人总是有情义的,百姓不理解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却明白东坡为人民所做的一切,这份感激,足以安慰他心中的悲愤吧。所以才写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我看到了他的背影隐藏与群山之中昂首向前,风波无法将他打到,他尽己所能的使百姓和乐,依旧保持初心,毫无畏惧。
只愿我们能像苏东坡那样,无论置于何种境地,都有这样的自信和坦然,尽全力去追寻所追求的,无论结局如何,但求无愧于心。行走在细雨连绵的山路中,在风雨声里,仿佛又听见东坡的笑。
【篇二: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感】
书,有独特的魅力,小说、散文、诗歌等,都曾在我闲暇的日子里成为一抹亮丽的风景,为我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精彩。
今天台风来袭,妈妈精心挑选了一首文辞朴实的诗歌,递给我。我闲来无趣,便拿起来轻轻吟诵。
这是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唐朝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随着这轻轻的吟诵声,朗朗上口的诗句,让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农历八月,天气开始降温,北风渐渐呼啸,草木显现出枯黄的迹象,诗人伫立在茅草屋前,眼里流露出一抹惆怅。风吹过,他衣襟摆动,屋顶的茅草经过一夏的暴晒,轻飘的被风吹动,有的落到了树梢上,有的飘到了水洼里。
顽皮的孩童们,欺负诗人年老无力,抱走了他的茅草,任由诗人唤得口干舌燥,跑进竹林中去了。诗人并没有苛责孩子,而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走进了屋子。
当夜下起秋雨,少了茅草的屋顶滴答滴答的漏着雨水,浸湿了诗人使用了多年的被褥。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场景被一代诗圣杜老先生描写得凄凉而形象。诗中他把自己的清贫生活丝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茅屋漏雨,被子陈旧,孩子睡不安稳。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杜老先生之前的惆怅,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吧。
我本以为诗人会在最后将自己的烦恼宣泄出来,为自己的现状感到悲哀和无能为力。谁知杜老先生心胸广阔,首先想到的是天下人,他看到了和他一样困顿生活的广大黎民百姓。他希望天下人能在下雨时有个避雨之处。杜老先生是个官员,是个清官,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跟他的境况相差是如此之大,他生活贫穷,住着茅草屋,想着黎民百姓,憎恨贪官,也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千古名句。最令我敬佩的是,他的愿望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不是为自己个人私利着想,他的博爱真令我感动。
看向窗外,台风“灿鸿”肆虐,树枝东倒西歪,而我们的房子贸然不动,也不用担心漏雨。再看看电视里,军民干部一条心,人们抗险救灾,团结在前线,我想,杜老先生的思想不仅在现代生活里变成了现实,而且开花了。
一首诗,能让我成长,一首诗,能让我明理。我希望我将来也能有杜老先生那样宽广的胸襟,高大的理想,清廉的作风和不畏险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篇三:以微笑从容面对】
在我的心目中项羽永远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题记
我伫立在乌江边,望着身后的追兵,再看看眼前的渔船,想想自己的前程不能这样断送,我准备渡到江东。
回忆自己以前的战局,对这场垓下之战,我充满了惭愧。
我的大军只剩下了十万,而刘邦有七十万之多,到了现在,竟然只剩下了二十六个人!不过,我还可以回到江东,重新起兵,打败刘邦,一统天下……想到这时,我还是准备登上回江东的船。忽然,四周又响起了楚歌,仅有的几个人中也有几个想投降了,我没有反对,由他们去了。
我该真正思考自己到底是为什么才会如此落魄的原因了。
我表面上看很强硬,其实内心很脆弱。在鸿门宴上,面对刘邦,我却难以下手。我也不太会用人,或说是有些刚愎自用。我竟然怀疑辅佐项家几代的亚父范增!我的杀伐之气太重了,疑心也太重了,让身边的人都感到了那种威压,这是我最重要的败因之一。面对刘邦的挑衅,我没能沉住气,一心只想与刘邦决一死战。现在看来,我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再想想刘邦,他虽然出身卑微,但却敢作敢当,敢于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处理一些重大事件时,他也不会犹豫。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不像我连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麾下人才济济,萧何、韩信、陈平……都忠诚效命,而由于我的多疑,就连亚父都弃我而去。
我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刘邦才是真正的英雄,他比我更懂得治国安邦之道。我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勇,却没有刘邦的恢宏大度。我想,自己还是从容一些吧,停止自己无力的反搏吧!
我还是以微笑从容面对这一切,停止这无益的战争吧,这样兴许还能让黎民百姓再免遭战乱之苦,我死足矣!
我愧对江东父老,不能再苟且偷生。想到这里,我抽出了宝剑,微笑着望着江东,就让我的血流入家乡的水,永远地融入这我曾经守护的地方吧……
我虽死,但我死而无怨,死而无愧,死而无憾。
【篇四:与幸福同行读后感】
幸福时代
幸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从黎民百姓到国家领导人,无不关注幸福、探讨幸福、诠释幸福、谋求幸福。
每次端起《与幸福同行》,我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不想错过一篇佳作,而里面所写的就是对幸福的一些理解。“无论爱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跟随-财富和成功永远跟爱在一起。”写得多好啊!有爱的地方就有财富和成功。
有人说得好:“人的心是红的,眼睛是黑的,可是眼睛一红,心就黑了。”当我们一味地去追求金钱和利益时,我们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言行。幸福并不需要大富大贵,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幸福其实很简单,去帮助一下你身边的人,他们的快乐让他们感到爱的温暖,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中学的校园品读生活,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幸福的,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汗水、泪水、生命和爱换得的和平安康。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张骞连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和西域的经贸繁荣;著名的王昭君,她用母仪天下的非凡气度和机智征服了匈奴子民……正是他们的艰辛奋斗促进了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和繁荣发展,这才有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于一千年后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大爱。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温暖的阳光,照耀如波的麦田,沉甸甸的;幸福是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初生的小草,甜甜的;幸福是和煦的微风,抚弄低垂的柳梢,俏俏的……
幸福与爱,相伴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