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间相关作文

【篇一:寒假趣事】

我盼望寒假早点到来,因为寒假到了,也就快过年了,可以拿红包、放鞭炮。不过最有趣的还是打年糕。

我家住在农村,每到打年糕时,常常是三五家合在一起,就像过节或办喜事一样,热闹极了。每个大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更开心的是我们小孩子。整个村子提前溢满了过年的味道。

打年糕先要揉粉。爷爷围着围裙,笑盈盈地在一大堆糯米粉中掺入适量的水,再加上一点盐,搅拌均匀。

“咦,哪来的水蒸气呀?”原来是灶间里的蒸笼里发出来的,蒸笼下烧着熊熊的烈火。我问奶奶:“这是在干什么呀?”奶奶说:“揉好的粉要蒸熟了才能打年糕呀!”我这才恍然大悟。

“小心!”爷爷抱着蒸好粉的大蒸笼气喘吁吁地跑了出来,旁边的人纷纷让道。爷爷把热气腾腾的蒸笼一直端到门口,把蒸好的粉倒进了石臼里。

“闪开!闪开!”几位叔叔把我们小孩赶到一边,就开始“表演”起打年糕来。只见左边的叔叔,左脚在前成弓步,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把大石锤抡得高过头顶,“嘿哟”一声砸了下去。右边的叔叔接过大石锤又抡了起来。旁边还有一个舀臼的叔叔赶忙把粘在石锤上的粉抹掉,还趁叔叔把大石锤举上去时,把砸扁的年糕拉向中间,又迅速躲向一边,一双手赶紧放进水里。三位叔叔配合默契,轮流作业,把松软的糯米粉打成了又糯又韧的年糕。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就会过来讨一块年糕,裹上白糖或者咸菜,“呼哧、呼哧”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吹气。这种感觉我觉得是最快乐的。

【篇二:我发现了冬天的美】

我是素来不喜欢冬天的。我讨厌冬天,讨厌它的彻骨寒冷,讨厌它的万物凋零,讨厌它的叶枯花落……

小时候,我梦想中的冬天,有着大片大片飘落的雪花,有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时的欢乐,有在小山坡上滑雪的兴奋……可是南方的冬天,没有雪,有的只是那如钢针般刺骨的冷风和那打在脸上划破脸颊的冷雨。所以每年冬天,除非上学,否则大部分时间我肯定是呆在家里暗暗地咒骂着这如此寒冷的鬼天气的!

寒假时,我来到了乡下外婆家,在那里我体会了很多,也改变了我对冬天的看法。

炊烟缭绕的村落里,飘飘洒洒的雨雾,如同落入凡间的小精灵,纯净、清透、俏皮,伸手去捕捉时,却不见了踪影。竹叶上薄薄的一层霜粉,是哪里也找不到的最美的淡妆。外婆从蒸笼中取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粽子,细密的水汽便氤氲散开来,布满整个灶间,小朋友们聚拢在一起,用手指在结霜的玻璃窗上写自己的名字。窗上不知谁画上去的笑脸,嘴角上扬处突然滚下来一滴水珠。“哈,流口水了呢!”小家伙们便嬉笑着围到灶间问外婆要粽子吃……原来原来,南方的冬天,竟也美得如此独特。

“冬藏;春华;夏长;秋实。”没有冬天的孕育,又怎会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勃勃生机?没有冬天的守护,又怎会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欣欣向荣?没有冬天的准备,又怎会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灿烂丰盛?总的来说,一年之繁华,全然在冬天悄悄打点。

冬天,没有春天的多彩动人,没有夏天的热烈澎湃,没有秋天的明媚辉煌,它就像一首意境深远而又美丽浪漫的歌,让我陶醉其中。

啊,在这个四季的童话里,我发现了冬天的美!

【篇三:贴春联】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令风靡全国。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