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盆相关作文

【篇一:闲话宝钗】

读罢《红楼梦》,个个千娇百媚的红粉佳人从我眼前闪过。最终,我的目光落在了“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宝钗身上。

自古以来,《红楼梦》中分别有两个阵营:拥黛、拥钗。拥黛者说:宝钗是宝戴之事的破坏者;而拥钗派则说:黛玉总是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多愁善感,别人跟她开句玩笑都能当真,躲在屋内一声不吭。在众多读者眼里,宝钗就是书里面的反派人物;在我眼里黛玉是艺术,而宝钗是生活。

有人说宝钗是太忠诚于封建礼教,在旧社会中,能有多少人不信奉封建礼教。宝钗虽说是出生在金陵四大家族中“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也算得上名门千金,但她的父亲早逝,哥哥不济。薛家这个重担自然落在宝钗身上,要是宝钗不能干,薛家还能站稳金陵四大家族的脚吗?

宝钗聪慧能干、端庄、识大体,也是荣国府二奶奶的不二人选。黛玉虽说和宝玉有相同性格、爱好,但是她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多愁善感性格过于脆弱。贾母促成这桩“金玉良缘”也是长久考虑,如果让林黛玉上了荣国府二奶奶,不说荣国府有白是之虫,总是有千足之虫、万足之虫。

拥钗也好,拥戴也罢,希望大家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宝钗。

【篇二:我看薛宝钗】

前段日子,老爸义正言辞地说要我把《红楼梦》古文版看完。我没搭理他,猜想可能又是“茅台”喝多了,可第二天,他将这一切付诸实施,并以批判的语气说:“《红楼梦》都没看,我看你文科别学了!”没办法,只好抱着极不愿意又不服输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享誉世界的中国名著。这不翻还好,一翻我便疯了似的扎了进去。

可是,喜欢归喜欢,不满的地方我还是要提出来。

翻阅各部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总是千篇一律的“林褒薛贬”。其实宝钗不比黛玉差,今天,我就要为她翻案。

她姓薛(雪),住的地方像雪洞,吃的是冷香丸。可爱的是,身上却挂着把金锁。在群芳谱上,宝钗的签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她不会像黛玉那样时哭时喜,多愁善感,她善于交际,却喜文静,素雅的氛围。

《红楼梦》中曾这样描述她,“只见她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可想而知,在美貌上,她不亚于黛玉。

有一套“金陵十二钗”的邮票,上面有“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其实这是对两个人的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的最好体现,黛玉只会葬花,只懂得悼念死的东西,挽留往昔的美好,年纪轻轻就对未来不抱希望,这样的人生命有意义吗?可宝钗不同,她会扑蝶,她懂得捕捉活的东西,她相信未来,憧憬未来。

林黛玉尖酸、挑尽了贾府人的不是,可湘云她挑宝钗的不是时,她只能说“当然不敢”。其实我看,她是不能吧!宝钗有才,且胜黛玉一筹。她深知贾母的看法“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深藏不露,但一露便一鸣惊人,在哥哥入狱后,宝钗一生主持薛家大局,这点,黛玉岂能及之。

大多数对宝钗的损贬之意无非就是虚伪,这也要看她办事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呀!你们把太多的主观感情都放在了黛玉身上,而宝钗和黛玉是唱反调的,当然不令你们喜欢了。

可有一点你们是否有注意过,宝钗在《红楼梦》中被认为是个反面人物,一个受人唾弃的人物。可作者在全书中从未直接或议论性的挑宝钗不是,只是有时借着疯颠的宝玉而小骂几句。这点,在小说中是鲜有的。

所以,各位同仁,听过小女细细一评,是否愿意再去品读《红楼梦》改变一下主观思想。其实,宝钗是无可挑剔的!

【篇三:记忆中的炮声元日】

那记忆中的鞭炮浑酒,遗落到了哪里?

——题记

我的双脚踩在这条记忆中的小路上,崭新的水泥地中缺失了些许泥土的芬芳。来到木门前,扣响那只清脆的门环,心中期待的“吱呀”开门声似日渐远去的歌声,再也无法进入我的心房。

记忆中的阵阵鞭炮声,如今还在吗?我总爱抓一把鞭炮,塞入自己鼓囊囊的衣兜中,在红日初升的元日里叫醒沉睡的人们。前方的古墙上布满青苔,清澈的潺潺流水映出乡村千年的岁月。我的小手在口袋间久久摸索,在人们惊讶又兴奋的眼神中,我扔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鞭炮,伴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一声接一声地响在胡同间久久回荡,稚气的孩子同我一起,和着鸟儿叽喳的声音,将鞭炮放入古色古香的瓮里,倏地一下,老瓮似在轻吟着一首千万年来不曾更改的歌谣,在回声中,我们似乎掉入了一个古老悠远的梦境中,鞭炮阵阵,一次两次。

记忆中的清清皎月色,如今还在吗?在除夕的夜晚,我惟爱端过中那个银盆,在银盆中盛入一瓢井水,倒进去一个弯弯的月亮。在平静水面间用水轻拨,在水光潋滟中,盆中的那个皎月慢慢舞动,我合起双手,掬一些清水,月亮进入了我的手掌心,在掌心间默默守望我,皎洁无暇的月亮在我的掌心停留。月亮就是借井水的手为我一横一竖写出了思念的文字。清风织怅,入我梦乡,风儿悄悄为我送来一片迎春花瓣,在我欣喜的目光中,慢慢沉入井水的怀抱,像一只疲惫的蝴蝶。“月亮进屋了!”我欢喜地叫着,低头张望,水波起伏,一荡两荡。

记忆中的顿顿年夜饭,如今还在吗?火炉中的火舌肆意地喷吐着,旁边的那只黄狗在地毯上香甜地打着鼾,不时张一下嘴,一家人围着桌子兴奋地谈着话,美味的腊肉在屋内飘荡不去,顺着黄狗的鼻子进入梦乡。奶奶迈着蹒跚的步伐端来一碗桂花糕,清香早已在她苍老的手掌边蔓延。大家有说有笑,阵阵笑声溅湿了每一个人的心头。天南海北,高谈论阔,在闲暇之余,微抿一口小酒;在空余之时,轻夹一块腊肉。桌边的儿女早已成家,爷爷奶奶望着儿孙满堂的家,笑得似一朵灿烂的桂花。在这惬意的时光中,我欢喜地笑了。笑声漾漾,一声两声。

岁月荏苒,物是人非,我再次扣响门环,我知道,记忆中的“吱呀”声永远也不会坠入梦乡。

转身,回首,泪流如柱,眼眸成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