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做乌米饭】
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是吃乌米饭的时节,吃着香香糯糯黑黑的乌米饭,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今天,我就来学着做一做。
我从冰箱里取出妈妈从市场上买来的乌树叶。这乌树叶乍一看和平时看到的树叶没什么两样。这就让我感到更奇怪了,它怎么就能把白白胖胖的糯米给染黑呢。
妈妈教我先要把乌树叶从枝条上摘下来。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我左右捏住纸条,右手用力地扯着。过不多久,我的手感到了酸痛,再看看我摘下的树叶,不是那个缺角,就是那边扯破,几乎没有完整的。看着妈妈摘下的叶子,像是一位熟睡的绿宝宝,安静而完整地躺在盘子里。我忍不住问:“妈妈,怎样才能让树叶尽快脱离树枝的怀抱呢?”妈妈微笑着,边示范边解说:“左手捏住树叶根部,右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照着妈妈的方法一试,真的既快又省力还很完整。
终于撕完了,我的眼睛都瞪圆了。接下来就是非常重要的搓树叶了。我把摘好的树叶放入盆里,加上适量的水,捧起树叶搓起来。妈妈告诉我,不能老搓同一些树叶,要搓搓放放,再捞些新的搓……5分钟过去了,水还是水的颜色,几乎没变。15分钟过去了,谁似乎有点儿“脏”,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树叶的汁水。一听“汁水”出来了,我更带劲了,开始使用各种方式搓,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汁水汁水,多点多点,流吧流吧!半小时后,发现我盆里的水成了深棕色。
接着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滤网滤出干净的汁水。将汁水倒入淘好的糯米,并且没过它……妈妈微微一笑说:“等一个晚上吧,它会给你奇迹。”看着这些,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这棕色的水怎能将糯米染成黑色?
第二天清晨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厨房看看变化,小心地用勺子舀了一些米。嘿!神了,米不是棕色的,有些深紫色,但还不是黑色!妈妈说:“不急,看最后的变化。”接着妈妈煮这些浸泡好的乌米饭……
揭锅啰,一阵香味迎面扑来,再伸头往锅里一瞧。“真的变黑了!”我不禁大叫起来、。那个米粒啊,一颗颗黑得透亮,黑得骄傲。妈妈在一旁,淡淡地说:这,就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惊喜。
【篇二:书法我的最爱】
中国有许多古老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才能得以承传下来,并发扬光大。书法就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
四年级下学期,我和班上其他几位同学到一家书法工作室学习。刚开始,大家都兴致勃勃,一笔一划认真地按照要求写。可是,没过多久,有些同学开始不耐烦了。上课会开起小差,聊一会儿天……我却坚持不间断地训练。前不久,老师说我的颜体写得不错,接下来要我考虑临摹其他字体,我心里暗暗欢喜,但也感慨良多。
其实,练软笔是蛮累的。都是站着练习,长时间的低头容易导致颈椎病;刚开始学时,拿笔拿得手很酸;一本薄薄的字帖要练成百上千遍,追求笔画、个体、整体的融合……那段日子真不好熬,但我想到任何一位书法家的成功都是要付出非同常人的代价的,如果这点苦吃不了,还谈什么成功?在这样的自励下,我渐渐地开始享受这个过程。累了,就会趴下来静静地看看自己写的一笔一划,看看周围同学是怎样写的,再加以借鉴和学习,这也是个很享受的过程,我喜欢!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张作品,工工整整地铺在地上,等老师来点评。这时候,走过来一位小同学,他从宣纸上跨了过去,也许是他刚洗完的毛笔太留恋我的作品了,将自己身上还未沥干的灰黑色水汁留在了这张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书法作品上,惹得我又气又恼,可“作案凶手”已经带着他的“帮凶”远走高飞了。回到家后,我气的把东西一丢,直接扑到床上痛哭……
现在,练书法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我会临摹更多的作品,融合各家之长,盼望最终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找到我的感觉,写出我的特色,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个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当然,这是我的一个遥远的梦,希望我能越来越接近这个梦!
与书法为友,其乐无穷!我只想说:书法,你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