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明时节祭英魂】
我好像做了一个梦。
梦里的月溅星河,云雾尽散。地面上窜出的一串串烟火前仆后继地在海面上炸开,与群星交织聚拢成星海,揉碎万丈光芒点缀墨色夜空熠熠生辉。烟火上火红的光芒如热血倾泻,底下望不尽边际的汪洋大海刹那间被红光染尽。海面上涌起浪花翻腾,数不尽的泡沫赴汤蹈火地朝前方飞奔,沐浴在红色烟火下的海洋波光粼粼……
“大巴到站了——嗳,这位小记者你该醒喽。”忽然,带队的吴校长笑眯眯地把我从梦境拉起,提醒道,“今天是苏步青新老校区组织去山门的‘清明时节祭英魂’活动,做好准备呀!”我慌忙睁大睡眼,看见抗红旗的学生会成员和戴红帽的小记者们正整齐地排队下车,又想到今天将来临的精彩历程,一下就精神抖擞地从车座上站起来了!
师生们下车步行至中央浙江省一大旧址,目光立即被这座小小的木屋吸引住——多么简陋的小木屋呀,1939年的地下党员们都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展开地下运动吗?大家流连着这栋木屋,发现无论是厨房还是卧室,每一样物品都被后人们实实在在地保留、还原出来。有灰尘在光影中沉浮,浅浅的阳光给屋内的瓶瓶罐罐镀上时代的光斑。忍不住抚摸木屋的墙壁,那木头上深深浅浅的纹理自指尖流淌到心尖,我们都明白这是时光不朽的烙印。我深情地参观着,眼前仿佛浮现出地下党员召开会议的情景,忍不住轻声朗读出告示牌上的红字:“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浙江省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对于统一和加强浙江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坚持团结抗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看着鲜艳的红字出了神,脑里浮现出梦里的红海,在烟火的照耀下有目标地前进。
当师生们穿过层层野草,迈上级级台阶后,铺展在眼前的是烈士墓,庄严的气势使在场师生不由得驼毛行礼。师生们听口令在烈士墓前排队。“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捧花的学生从我面前穿过,橘色的傲菊在我手上的红帽前恍惚闪过。一瞬间,我又忆起梦里的场景:耀眼绚丽的烟火在夜空中献出了英勇的一生,洒下的缤纷光景使整片海洋熠熠生辉——这不就像为国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吗!有那么多不留名的烈士为了民族富强冲锋陷阵,没有他们的献身,哪来今天幸福的我们呢?眼前的烈士墓仿佛更加高大了,师生们对着烈士墓,深深地鞠下躬来。
不知不觉到了小记者们采访的时间。我们十几个小记者去采访新校区同行的同学们,首先提问了同学们心目中的革命烈士。一名女同学说:“郑明德。她年纪和我们一般大,却有着深深的爱国情和意志力,真让我敬佩!”接着提问对这次活动的感想。一名男同学回答:“这次活动使我对革命英雄的事迹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我的历史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帮助。”然后提问参加活动后对生活的思考。一名女同学说:“我们现在的优越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想今后的日子要鞭策自己。”最后,我们提问了对这次活动和旧校区的看法,同学们都回答说很期待与旧校区的下次互动!
在“清明时节祭英魂”活动的末尾,我们再次搭上了回程的巴士。抗红旗的学生会成员昂首挺胸地穿过身旁,那抹激昂的红色再次在我眼前飘荡,我再一次地记起来时做的梦,结合活动,我不由得有了更深的印象:革命烈士们难道不就是为国献身的一串串烟火吗?我们这些后辈就像被火光照亮的层层泡沫,更要迎着前辈的光芒,为国家奋力地向前冲啊!
【篇二:读《小桔灯》有感】
我的床边有一本《小桔灯》,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出自冰心奶奶之手。这本书反映了1945年抗战时期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对光明的渴望。
文中的主人翁是一名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大肆地屠杀地下党成员。小姑娘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受到了特务的追踪,被殴打吐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惊慌失措、大哭,而是冷静地帮助大人做事。这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多不容易啊!
当我读到小姑娘对子一个人上山到乡公所楼打电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平静地回答了这句话“因为她坚信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
在读到作者问她“吃过东西了吗?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阵酸楚。年夜这是多么有人气的时候呀!我已度过了12个年夜。每当这时,我不仅拥有爸爸妈妈的疼爱,还能吃到很多好吃的。可是,这些东西对小姑娘来说却很奢侈。她的母亲被打伤,父亲下落不明,年夜饭只有一顿红薯粥。然而。她却那么依然乐观,多么坚强的小姑娘啊!
文章结尾描写了小姑娘给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小桔灯发出的桔红色的光实在不算明亮,但是象征着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抗战期间的斗争是残酷的,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想要攀登科学高峰,就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学习更多的知识,为祖国做出贡献,做一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