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这句话不仅仅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这看似平常的八个字,其间又蕴含了几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但是,我相信,早在《周易》成书之前,人类便孕育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在神农栉风沐雨尝白草的艰辛中生根;在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抽穗;在人类那一次次的钻木中开花。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千百年来感动了多少人,鼓舞了多少人,又成就了多少人!我相信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会被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后人所推崇。
太史公司马迁,在遭受宫刑的奇耻大辱后,隐忍含垢,发愤著书,“述往事,思来者”,耗时十余载,终于成就了“奔放而浩漫,停蓄而渊深,妍媚而蔚郁,感愤而伤激”的史记,为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倘若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岂能如此?
近代中国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觉醒史和抗争史。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的绝境,就在这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军民奋起反击,抵御外侮,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血洗了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倘若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岂能如此?
自强不息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的颜回留下的那句“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自强不息是焚膏继晷的昌黎先生留下的那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自强不息是不屈于蒋介石淫威,愤然离开黄埔军校的宣侠夫留下的那句“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
生活中常常有人埋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然而“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难道他们真的是“运支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我看不尽然,他们只是没了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敢正视困难,接受挑战;不敢面对挫折,接受失败。殊不知“意志愈炼愈坚,信仰愈磨愈固”。这样的人恐怕也只能是庸庸碌碌之辈,让人空叹一声,“尔志不远矣”。多灾多难,千锤百炼;愈挫愈奋,愈挫愈强;生于忧患,多难兴邦——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古往今来,自强不息的人太多太多,他们是可敬可佩的。然而我不禁要问:“自强不息是形于外的,有没有什么是蕴于内的呢?”我想是有的,那便是蕴于心中的“厚德载物”的修养。
古人云:“郁情于中,必发于外”。正因如此,人们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期达到“内圣”的境界。这也是所谓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尚书》中的“九德”到魏征奏章中所书“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从诸葛亮的那句“敬以修身,俭以养德”到光绪帝师翁同和的那句“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从孟子的“恭敬之心,礼之端也”到曾国藩家书“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身之道,以图无恭所生”,“厚德载物”始终是人们追求的至高修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正因有德,才有自强之气;而正因有那不息的自强之气,才愈能修性自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值得我们铭记心头。
【篇二:美哉,厚德】
你如一位庄严地老者,伴随着我们成长;你如一位慈祥的母亲,见证着我们成长;你如一位知心的朋友,带领着我们成长。
春的赞歌
一阵温柔而又和煦的春风拂来,小草探出了他那绿色的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花儿们也跳起了舞蹈。你披着五彩大衣观望着:瞧!那迎春花正兴致勃勃的望着你呢!听!鸟雀们正津津有味的为你唱着赞歌呢!窗外传出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你踩着绿色的毯,闻着百花芳香,听着鸟雀唱歌,别有一番情调呢!它们为你唱出了一曲春的赞歌。
夏的乐章
深夜,人们熟睡,一些小昆虫却一点儿也不困,它们正在举行一场音乐比赛。瞧!“知了,知了……”这是蚕在为你唱歌,昆虫们陶醉其中,这时“小提琴家”弹起优美而又愉快的旋律,昆虫们商议举行一场演唱会来赞美你!于是蚕、“小提琴家”、“歌唱家”一起唱出了对你的赞美!
不仅仅是万物赞美你,我也同样赞美你!
我要赞美你!因为你培育出代代人才,因为你带我们领略四季风景,因为你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健康!
如果没有你,我们如何诵出那优美而又富有感情的课文;如果没有你,我们如何取得那优秀而又令人羡慕的成绩,如果没有你,我们如何懂得那深刻而又富有启示的哲理。
也有人说你太过严厉,也许有人说你太过苛刻,但在我的心里你永远那般伟大,那般温柔。如果没有你的严厉,我们会做到事事仔细,周密吗?我想一定不会,只会做事拖拉;如果没有你的苛刻,我们会对待内务一丝不苟吗?我想一定不会,只会乱七八糟。
我要赞美你,因为是你使我明白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都需要乐观的去面对,以这种乐观心态生活!
厚德,你是一所简陋而不简单的中学,我将永远把你珍藏在心中,永远赞美你!赞美你的精神,赞美你的品质!
【篇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
世界上最柔的,莫过于水。在人们眼中似不堪一击的它,却能穿过最坚硬的“阻碍”——岩石。俗话说:“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古人修习武术强调“刚中带柔,以柔克刚”,而水则以柔克物,却也以柔纳物。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可以容江河,容湖泊,容溪流,甚至于洼地。一滴墨滴入水杯中,杯中的水立即变黑,可当你将其滴入大海时,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海依旧是那么蓝。这是因为二者的胸襟不同啊!
水,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浊。它处于深潭之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实际上深不可测,它以其涓涓细流,汇成海,胸怀万物而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启示我们要谦虚谨慎。“吕蒙正三度为相,不记恨讥讽过自己的人”,清朝康熙年间六尺巷:“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是当年秦始皇。”古人的胸怀如此,作为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太过于计较,让一让,又何妨?让出自己的风度,让出对他人的包容,让出对万物的厚德。
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以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来承载,包容万物,不正体现了老子“上善若水”的思想吗?
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一般,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滋长万物。
有道德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只局限于有智商头脑灵活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劳动的体现。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何不将“厚德载物”的行为付诸实践?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曾经的乐话少了,曾经的美景少了,现在的我们也许失去了一颗平平淡淡的心。我们需要像水一样的平静,需要与世无争的恬静生活;我们需要有水一样的从容,付出却不曾要求回报的精神;有大地一般广阔的胸襟。张爱玲曾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对别人的宽容,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值得力荐、学习!
【篇四:为人性的光辉鼓掌】
生活中,许多大爱让我们心潮澎湃;许多义举让我们感慨万千;许多感动让我们热泪盈眶;许多舍己让我们大为赞叹……这许许多多的奉献不正是人性的绽放吗?现在,就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为人性的光辉鼓掌吧!
尽职尽责
他的名字世人皆知,他的事迹无人不晓,他就是吴斌。吴斌是一个普通的司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过着朴实而艰苦的生活。可是,祸从天降,在他行车途中,有一块五斤重的铁块飞入车中,直刺她的腹部。他忍痛将车放在路边,不顾自己的安危,指挥二十四名乘客脱险,他在生命最后的76秒,拯救了24条生命。然而,他却永远地长眠了。对此,我想说:“感谢您的恪尽职守,感谢您的不辞辛劳,我们永远把您铭记在心。”
在热烈的掌声,也超不过您生命的伟大;再深挚的祝福,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您的敬仰。但我们还回伸出热情的双手,为您人性的光辉鼓掌。我想,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坚不可摧,蒸蒸日上。
助人为乐
说起郭明义,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谁不知道他是当代的“雷锋”。郭明义无私奉献,扶危济困的事迹传遍了大街小巷。他一贫如洗,但却捐款12万;他并非身强体壮,但却献血6万多毫升。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让爱心的旗帜迎风飘扬。他为素不相识的人送去温暖,他对需要帮助的人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他的助人为乐温暖了每个人的寒冬。
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化,不管价值怎样多元,我们“性本善”的本质未曾有丝毫改变,我们助人为乐的厚德也源远流长。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安定团结,繁荣富强,让我们一起为人性的光辉鼓掌吧!
大爱无疆
近年来,“寻找最美”活动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它的推出,让每个角落的真善美尽情展现。张莉莉是一个默默耕耘的老师,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让她昔日健全的身体发生了变化。为了学生的安全,他不害怕狂奔而来的汽车,也不考虑冲向汽车的后果,只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用大爱挽救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女孩的生命。也许他再也不能站在三尺讲台,去给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讲授知识,但她无怨无悔;也许她再也无法培养祖国的栋梁,但她依然可以桃李满天下,因为师恩似海深。
社会在变,其实也未变。变的是面貌,不变的是人性的真善美。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势;点点之爱,可以汇成广阔海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未来的中国将变成温暖的天堂。
在生活中,总是好人多。不是一切信任都会遭遇欺骗,不是一切真情都会流失在人心的沙漠,就像不是一切大树都会被暴风雪折断一样。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缺乏厚德,只是需要践行的勇气和真诚,让我们再次为人性的光辉鼓掌!
【篇五:以不同为话题写作文】
“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天底下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存在,也正因为有不同,我们的世界才精彩。
接受不同,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颗包容的心。古时,刘邦广招天下贤士,最终取得胜利,一统天下;唐太宗以人为镜,对于魏征的逆耳之言敢于接纳,终留下了大唐盛世。而与此相反,曹操对部下疑心重重,导致良将大失,怎么会不败?倘使唐太宗耳中只留下了顺应之词,你们他又怎能为后人所称道?
接受不同,是一门哲学道理,是处世之道。我们永远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与我们不同的人很多,如果我们眼中充满“异类”,那岂不是将我们自己推入困境了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去排斥他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接受他人的同时也是在为我们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接受不同,首先需要以一颗善意的心来看待不同。善意的眼睛中看到的事物是纯净的,而恶意的眼睛中则会出现污浊的景象。我们不能盲目地以外表来判定他人,要试着深入别人的内心。同时,我们还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如果我是他,我是否需要他人的肯定?”否则,我们就可能陷入困境,彼此互不相融。细想一下,这种情况本没有必要出现,我们只需将各自的新房打开一点,让爱彼此流通,再寒冷的坚冰也终会被融化。
我们身处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无可避免地会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也必然无法确定会遇上多少自己无法忍受的人和事。固守自我只会使自己与他人陷入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们为何要和自己过不去呢?接纳不同,就是接纳人生不一样的美好。我坚信在这个充满多样性与复杂性的世界中,每个人与外部世界都有自己的联系,在种种联系中也必然存在着不同,而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些不同,并以此发掘出种种联系的最大潜能,让自己活得融通豁达。
试着接受不同,以宽容和温暖的心来迎接不同,以厚德载物。
【篇六:中国文化——厚德载物】
泰戈尔曾说:“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石宝石放出的光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史。人类历史上曾有过很多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但随着文化的消逝,一些民族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吾中华,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经历历史的考验,饱尝历史的甘霖,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站在历史的前端,蓦然回首,满目辉煌!
文化,是指人类历史社会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石一个笼统的整体,它是由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与文化形式所构成的。中华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儒、道、墨、法、兵……百家争鸣,虽然立场不同,却不曾互相诋毁,而是各抒己见。《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孟子》教给我们如何对待人生,“超然物外”它们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古代思想的化身。
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孕育出了无数的中华文明,瑰丽多变。从诸子百家的《四书》《五经》的教育深意到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各具特色,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时代创新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军事造诣,从丝绸之路的开通到如今的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文化热,从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到今日的世界汉语热,中国文化以其多元的文化形式支撑着整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随着历史的足迹向前延伸,拉近我们的视角,当代中国的文化也颇具特色,延续着传统精髓。当网络盛行于世界时,各种网络语言由此开始萌芽。每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似乎正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习惯。从“你幸福吗?”到“中国梦”,中国文化的意韵正在逐渐饱满深厚。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这些最美人物用他们真诚的行动诠释并延续着中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精神文化。从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掀起的“海派文化”到小沈阳在春晚走红掀起的“草根文化”,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在不断延续。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好好的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创新,将中国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中华民族永垂不朽。
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
【篇七:最美的生命】
美,有时离我们很近;美,有时离我们很远。关键在于,你会不会发现。
——题记
春天,小草萌发,让春日焕发生机;夏天,蜻蜓点水,为夏日抹上胭脂;秋天,落叶归根,使秋日金黄满地;冬天,雪花漫舞,给冬日粉妆玉砌。
那海,那人,那天空
鱼儿只有游弋于大海,承受惊涛骇浪的洗礼,才能造就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雄鹰只有翱翔于天空,接受狂风暴雨的考验,才能拥有叱咤风云的豪壮;人们只有游历于山河,拥抱美丽的大自然,才能造就最美的生命。漏过罅隙的阳光、掠过江面的劲风、拍打海岸的浪花都很美……
那诗,那景,那精神
我虽没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概,也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也没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寂凉,也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但是我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强厚德的精神。诗、景、精神三者相融,汇聚出磅礴的壮阔之美,真美……
那泪,那雨,那把伞
那天气很糟糕,雨水挥洒在马路上、街道旁、学校边。我无奈的徘徊在学校内,我忘记了带伞!一把伞在头顶停滞不前,我回首相顾,是她!她打着伞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很疑虑这把伞怎么会这么大,侧目凝视,泪水不禁从眼眶滑落,与雨水交融。她的衣服全湿透了,她一直在为我撑伞,自己则站在伞外。珍贵的友情,让平凡的事物更加绚丽。虽与柳絮般轻盈,却像钻石石般耀眼。
美的事物如此之多,让我们好好珍惜。生命,很美、很珍贵。
【篇八:孝道】
重阳将至,一起来谈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孝道。
《孝经》有言“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意思是先王有一个治理天下的好方法,它能让人与人之间和睦和谐,互相关爱,上级下级、长辈晚辈不会埋怨——它就是孝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层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孝是德之根本。找到根本,德行才长得起来。
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它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对父母讲话懂得恭敬,对自己自爱自重。友爱兄弟姐妹。
孝道起了,一个人能自强不息;孝道起了,他能用同理心去爱护他人。厚德载物也就由此而来。
生活中,我们的孝道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面对饭碗能感恩父母的供养。面对书本能感恩老师的孜孜教诲。面对一草一木能感恩大自然的风霜雨露。从身边小事开始,团结同学,尊重师长,孝敬父母。从一点一滴开始,将我们的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