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父爱永伴我的一路前行】
我曾以为父爱是那么的简单,能溶进心里,画在白纸上,可父爱的真朴和爱意,是画笔画不出来,是诗歌写不出来的,父爱它不伟大,却总让人忍不住轻轻触碰他的脊梁,那瘦小的脊梁,骨头都若隐若现,你的眼里也许会充满泪水,但我们已没有时间在去哭了,皱纹已经悄悄的爬满在他的脸颊之上,父爱就是这么默默无闻,只能等我们回过头去珍惜。
小时,睡在父亲的臂弯,听他吟唱童谣,那吱吱呀呀的童谣声,是我岁月里最古老的声音,我要将它一直吟唱下去,因为这是我出生之年,父亲送我的第一个礼物,童谣,古老的童谣,唱出了父亲的柔情,也唱出了岁月不待人,我们只能奋足精神,与岁月抢时间。
每天,父亲早出晚归,用他的汗水将爱意灌溉,用他的辛劳,让爱永伴前行,不论夜晚白天,不论身在何方,你永远都不可能忘记,那高大的七旬父亲,他在你面前,永远是铁骨做的,永远是心中不会老的大山,你有没有仔细观察,他在你的面前永远都要逞强,就像我们小时,不会做的题目,因要说会做,这也许正映了一句话,父亲老了,我们大了,可我们在父亲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不会飞的小鹰,父亲,即需要,我们便扮作孩儿,同他谈笑。
月亮已经挂在村头,天已经黑下,我的收拾行囊,奔赴考场,父亲的爱永远伴我前行,将书包留下个空位,带上父亲的爱,走上新的征程,父爱永远伴我前行,那怕岁月不待人,我永远会在你面前,你的爱和童谣,我已经带上,父爱永远伴我前行。
【篇二:写景作文】
我喜欢静静地坐在图书馆的一角,我喜欢图书馆静静一角的阳光。
窗外天空碧蓝,日光明媚。路边的花儿正映着阳光,摇曳着她柔美的身姿。我喜欢在这种天气去图书馆。满屋的书香,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喜爱的书,找一个洒满阳光的角落,安静地读上一段。不时地听见笔在纸上摩擦出“沙沙”声,“唰唰”地翻书声。
我喜欢图书馆宁静的环境,喜欢那特意放慢放轻的脚步声;喜欢阳光下因书页的翻动而漂浮的细小颗粒;喜欢散发出清香的书架;喜欢自习室有些古旧磨损的木椅。这里的每一处都那么平和,充满诗意的气息。
气息的书籍,它默默地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神农尝百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这些神奇而古老的神话,那些异彩纷呈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与想象。
在书里,我学到了许许多多课外的知识,弄清了许许多多科学的奥秘,解决了各种各样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图书馆就像一个大吸铁石吸引着我这个渴望知识的小磁球,给予了我无限多的快乐。一本本好书让我留恋忘返,在这个大大的图书馆里,我仿佛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我喜欢图书馆的一角,它让我在淡淡墨香的殿堂里体会到一代代生命的奋斗,拼搏,我眼前是前人们的典籍和智慧,用这些智慧铺造我人生的道路,我受益匪浅!
啊!这里的风景独好!
【篇三:海】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碧蓝碧蓝的海水变成红色的了,似乎涂上了一层红色的颜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到这个景色纷纷赞叹不已。
中午,人们有的站在金色的沙滩上,站着观赏阳光照耀下泛着金光的大海;有的躺在躺椅上,一边喝着饮料果汁,一边享受着太阳的温暖;有的陪着孩子们在沙滩上玩沙,阳光普照后的沙子,金黄闪亮,一脚踩下去,软软的,暖暖的;还有的在游泳区里自由地游着泳……面对大海,人人都很快乐。
到了傍晚,招潮蟹招来了潮水。开始只是小浪花在不停地翻滚着,后来,浪花越来越大。不住地撞击着岩石,“啪、啪……。”顿时,水珠四溅,美丽极了。岸边高台上,一声声欢呼声一波接着一波。
晚上,探头出窗外,水平如镜的海面上,正映着天上的一轮圆月和点点星光。
【篇四:美丽的西湖】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去年的暑假里,爸爸妈妈就带着我来到杭州的西湖,一睹西湖的风光。
到了西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西湖的水。西湖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感受不到它在流动;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都能看见水底嬉戏的小鱼;西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人们纷纷拿出照相机来拍下这一幕美丽的景色留作纪念,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儿拿起石头扔向水面,水面顿时荡漾起了层层涟漪,好似调皮的水精灵画的圆圈。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雷锋塔前,进入雷锋塔首先一眼望到的就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壁画,画上讲得是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传说白娘子是一条蛇,经过千年修炼变成了人,为了回报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特用法术与许仙在断桥偶遇。许仙为人善良正真,然后他们一见钟情,结为了夫妻。可法海却认为人和妖怪是不能成亲的,便把白娘子压在雷锋塔底下。看完他们的故事后,我们沿着楼梯上了塔的顶端。一阵大风迎面而来,我站在那里,心中默默赞叹道:真是会当“凌决顶,一览众山小”啊!我们自塔顶向下望去,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正映了那句话“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杭州西湖。直到现在,我还久久难忘当时在西湖时的情景,那清澈见底的西湖和雄伟壮丽的雷锋塔,哪一个不让人挂念呢?
【篇五:挥手自兹去】
不经意间,已是初秋,风儿微凉,拂过那还带着温度的红瓦高楼,树,便轻微地摇。那些泛黄的叶子也就顺着那无法逆转的轨迹飘落,落在那凸凹不平的水泥地上,定格在永恒里。
在母校的最后一节课。老师还是那个“黄卷毛”的老师,同学还是那些“吊儿郎当”的同学。只是他们的眼中,还含着春天时青涩而苦涩的晨露,老师,静静地站在讲台上,同学们,静静地等待着什么,同桌轻轻用衣袖抹了一下眼睛,轻柔的,如怕打碎了什么梦一般。
清脆如鸟鸣般的上课铃响起,老师便用雾蒙蒙的声音喊道:“上课!”“老师好。”重复了无数遍了。如回声,在井中摇曳,一遍,又一遍。老师站在窗前,站在与太阳齐平的地方,那种亲切的感觉,从窗棂间,从发丝,透到了我的脸上。
教室前方的幕布上,正映放着我们走过的时光。
入学那天,穿着大了一圈的白校服,半吊着那幼稚的小书包,惊恐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没戴红领巾被执勤的哥哥姐姐抓得绕圈地跑,终于甩掉了之后的兴奋:六一的春游老师给我们拍照,我却在定格时做起了鬼脸……
一幕一幕的闪过,是多少年少的记忆,多少淘气顽皮,多少荣耀胜利。记忆的幻灯一幕一幕再闪,很快,映着一个结束,曲终人散。
抽出一张纸巾,仰着头,平整地扑在脸上,轻轻地流着泪,无声地抽泣着,心中还有多少话没有来得及说,然而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它们藏在心里,就像一颗颗花的种子一样,栽种在我的心里。
排着队,是五年来一直以来的位置,一切都不能变。同学两两三三地走在一起,默不作声。这是最后的一小段路了,我们一起走着,泪水已经决堤,天上的小雨便和泪水参在一起,流入了口中,直到走散前夕,没有人说一句话,怕打破这顽疾一般的沉默。轻轻地,风来了,它送来了最初的花香,点点点的细雨飘散起来了,身后,分明有人喊着,分明有人说着,我不去回头,也不敢回头,任那风雨把声音吹散,只留下一片最初的轻柔,摇曳在记忆中。
母校,已经在我身后渐渐地远去,前面的路,一直延伸到天边,我怀揣着母校的温暖,走在这风雨中。我不回头。我知道,前面还有更美的风景在等待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