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随笔作文】
时间有点晚了,但还舍不得睡,仿佛晚一点休息,就能把一天拉长似的。
今天休息一天,过的还算充实。
本来有一些临时安排的事情要做,但是很久没来窜门的小外甥女的到来占据了我一大下午的时间。
因为很久没见面,所以想多陪陪她,生怕日子久了,变得生疏,而且会有代沟。
我把手机中的英语软件开给小外甥女玩,虽然她还没开始学英文,但我希望她能对英语有兴趣。
不曾想,刚把软件给她打开,她就说到,这个软件她见过,她爸爸手机中也有。
我有些惊讶,因为她爸爸在我们眼中是一个工作非常忙碌的人,虽然知道他很优秀,但是如今他的工作环境能接触到英文的应该也不太多,而且也毕竟多年,真的没想到,他竟然还坚持学英文。
这一个细节发现不由地更让我肃然起敬,原来真的有太多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要努力。
心下还是有些觉得愧疚,因为自己工作及学习的怠慢。
所以,即便时间有点晚,我也坚持又学了几个单词,来作文库写点文字。
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要多抓紧时间,又做些更系统化的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富有哲理的人生真谛。
【篇二:对“碎片化生活”的思考】
“碎片”,是指原本完整无缺的物质被迫沦为诸多残缺不全的部分。“碎片化的生活”。恐怕就是当今人们借助互联网,拥有了多重选择的机会,对时间碎片化的利用,使得每做一件事,都是在断断续续中完成。
不可否认,借助于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性地购物与社交。我们有空时可翻看淘宝,挑选自己心仪的着装、用品。也可联系上三五个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增进感情。对于这一类不需要连贯性的事件,碎片化式的生活节奏可以填补我们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的空白,为节省时间做出贡献。内容的碎片化,从外在上提高了人们时间的运用度。
但是,需要指出的时候,不是所有碎片化式时间的利用,都能带来正面效应。好比阅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很多人习惯在人来人往的空间中看看书,也有一部分认真学习的同学珍惜等车、乘车、步行等的时间,背书、学习。然而,这种看似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的态度与生活,是否真正能带来效率?很多人往往只是泛泛阅读,不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细细品味其真谛,让太多太多的精髓随之流去。与传统的非碎片化式阅读相比,碎片化式阅读不能再像以往专一、抓住根本和精髓。碎片化式的阅读,也失去了系统化学习的本质,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无疑让人们曾经对内容的思考在碎片化的时间中流逝,最后留下的,只是空白。这种碎片化式的学习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增加了人的压力,不能给人们部分空余的时间休息调整,增加负荷的同时又会降低真正受用的时间的使用效率。看似认真专注,实则很可能心有旁骛,甚至只是眼在心不在。好比郑燮所云: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留下的过眼云烟,是碎片化阅读不能专致、不能系统化带来的深重弊端。
“碎片化”式生活的本心,即初衷,是好的。我们都想做到鲁迅先生所说,把时间这块大海绵挤了又挤,充分利用。但是,鲁迅也是在专注和系统的学习中进步和成长的。我们想提高效率,利用各种时间,有时会适得其反。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一波胜于一波的年代,我们接受着繁杂的信息,我们适应着“碎片化式”的生活。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有幸生活在移动互联网事业发达的今天,享受着前人不曾有过的资源。我说,我们需要一点碎片化的生活,需要把一些不需要连贯的生活琐事在空余时间中解决,为我们其它任务提高效率。我也说,我们需要一点自觉性的抵制,我们需要解放自己曾经过于碎片化式生活的态度,找出一段空闲的时间,认真地品味生活,我们更需要“非碎片化”式的生活,去阅读,去学习,去领悟书中的精华。
“内容碎片化”,折射出的是人们渴求量变的心。量变随着一定的积累,会产生质变。倘若一味追求与利用“碎片化式生活”来完成一些需要极大专注度和系统性的工作,好比学习和阅读,恐怕难免产生“质变”,人们在习惯于碎片式利用中,无疑又减轻了非碎片化时间的专注度,是在变相降低效率。最后留下的,恐怕只是人的碎片化,人本身思想的扭曲与支离破碎。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21世纪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当下,我们是否还有精力系统化地学习和生活?碎片化的生活究竟带给我们的是好还是坏?
拿碎片化学习来举个例子吧,当你在等人等车时拿出手机看新闻的那五分钟,你是否在获取信息?当你在巴士上拿出kindle阅读时,你是否在获取知识?那么,当你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上几个小时的书呢,你又得到了什么?毫无疑问,效果最好的肯定是系统化的学习。那么系统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究竟有何差异呢?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需要长时间沉浸地投入进去的,你在等人等车时的那五分钟稍纵即逝。当你还没有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知识时,那五分钟就过去了。当你还没来得及将刚吸收的知识储存在记忆里时,恐怕就已将它忘却了。但当你长时间系统地学习知识后,那段记忆将永远存储在你的大脑里。
由此可见,碎片化的知识不可能作为你知识的根本,不可能在你有需要的时候帮到你。因此,我们必须安排出大量时间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不再让碎片化生活成为我们的限制。只有系统学习之后,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自己先前的阅读和思考。
说完了那么多碎片化生活的不利之后,想一想碎片化是否还有利于人类的地方?我上小学时,语文成绩不太好,老师告诉我,要利用好每一分钟,把握当下、挤出时间来阅读,这样就能提升语文成绩。我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态用每天做完作业后的20分钟来实践老师给我的建议,之后每一天我都发现自己的思维变得日益成熟起来。当我阅读几周前甚至几天前的作文时,我都能觉察出其中的肤浅和不足来。渐渐地,我的语文成绩逐步开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进步了。
慢慢地,我发现,碎片化的学习也能带给我们洞悉事物的能力,并不是只有系统化的学习能带给人们益处。只不过是,碎片化学习一定要建立在系统化学习基础之上。只有当你每天充分利用大量时间认真学习后,仍有热情与余力时再投入碎片化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棒的效果。
当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时,我们一定要先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做,再将它付诸于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