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复活》有感】
假期里,我们跟随着习爷爷的足迹,去寻找封面朴素平淡,隐藏在茫茫书海中的绝世名著,这不亚于大海淘宝,却让人时时刻刻等待惊喜降临。而这一本《复活》就是我和爸爸辛辛苦苦“淘”到的。乍一看,书的封面有些许老旧,原本幽蓝的背景上刻画出一道道刺眼的白痕,厚厚的书页已经泛黄。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抱着它,就像怀揣一件巨大的礼物,让我十分兴奋。
回到家,怀着喜悦的心情有些惶恐的缓缓翻开书,我立即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一串串优美的文字在脑海中回荡。我贪婪地阅读着,那感觉如久旱的甘露滋润大地,如凉爽的尘封抚慰骄阳,如温暖的柔光融化冰冷……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如蝴蝶展翅飞翔的余音,淡淡地回响在耳畔。我敬佩聂赫留朵夫的牺牲,悲愤玛丝洛娃的冤屈,憎恶贵族草菅人命,同情百姓的遭遇……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我一个不停的读着。最后,在合上书那一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多么庆幸中国废除了封建制度,而这样的封建制度,又让多少老百姓被迫受到压榨,应不公平的政府而受到残害。一家人被迫分离、在监狱过得生不如死、无辜受到不公正的评判……而贵族们却坐享其成,享受老百姓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劳动成果,干自认为正确的不公正评判……而本应应依法行使的官僚们却嗜血成性、背信弃义、口蜜腹剑、麻木不仁、贪赃枉法,这样腐败的社会令人憎恶……哎,玛丝洛娃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为了生存,也为了报复诱奸她的聂赫留朵夫,进了妓院,过起了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后来遭人诬陷,入了狱。在见了聂赫留朵夫之后,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善良也觉醒了。她积极帮助别人,最后为了不拖累聂赫留朵夫,她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让我感觉到了她内心崇高的精神!
但可喜的是,贵族聂赫留朵夫意识到了贵族们的可怕,人性觉醒了,他不仅帮助他曾经诱奸过的姑娘卡秋莎(玛丝洛娃),还为了赎罪与他结婚。而从此,他又理解了许多无辜犯人的悲惨经历,并想方设法将他们无罪释放。而从这些犯人中,他发现贵族最自以为是上等人,但他们是肮脏的,其生活,趣味是卑劣的,他终于意识到,真正的上的人是革命者劳动者。他放弃土地,不要仆人,离开阔绰的家,搬进公寓……在那一刻他纯洁善良的一面觉醒了。
我觉得,这本书揭露了形形色色官僚与贵族的丑恶,也揭露了封建时期的腐败,而书本最后“一个疯疯傻傻的老头子”则借寓了作者托尔斯泰的心声!
【篇二:那年十五岁】
十五岁那年收获了很多,失去了很多,朋友交了很多,书也读了很多,现在,只剩下了怀缅。
十五岁那年上初中二年级,这是个友爱的班级,有可爱开明的班主任,每天笑嘻嘻的和我们讲着严肃的事情。
有无奈的生物老师,每天被一群学生气得说不出话。
有热闹的课间十分钟,你绝对看不到一个人在教室学习,走廊上却是人满为患。
有庄严的宣誓时刻,每个同学脸上又是从未有过的认真和严肃。
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却是那是最快乐的时光。
十五岁那年真正认识了赵默笙和何以琛。开始了一个女生青春期的无限遐想。
真佩服赵默笙那股子勇气,不羁、洒脱、随性。那时候,像不认识他们都难,同学们都在互赠他们的明信片;大街小巷的人都穿着赵默笙同款的衬衣和牛仔裤、“mysunshine”项链;甚至,电影版的何以也随后上映,票房大卖。
十五岁那年是赵默笙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不是在感情上,而是在学习上。
十五岁那年我还有幸认识了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那相爱而不能得的无奈凄苦、被沦为妓女的贫寒和窘迫、不接受别人施舍的自尊、以及不拖累别人的无私使我同情,使我愤懑,使我感动。
聂赫留朵夫的逃避责任,悔恨不已到后来的穷追不舍,弥补遗憾,再到最后的成全别人同样使我欣慰。
他们两个共同演绎的复活,共同完成了复活!
十五岁那年,我终于开始了我的人生之路,人生才刚刚开始,刚刚开始拼搏,有的是青春,有的是梦想,一切尽在十五岁那年。
【篇三:在路上】
“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我喜欢在书的世界里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完一本书你会有一种游览了许多地方的错觉。读书真是一种方便的旅行方式!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朋友交谈,你可以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慰藉。阅读经典时,你还能和那些大贤来一次灵魂的交流,你越过时空的大门,窥见了这些大家的思想,这是何等的令人激动!
培根说过,一些书需要细细品读,反复咀嚼。事实确实如此,我们需要在同一条路上来回的行走,这样才会有更深刻的印象,每一次的故地重游又会有新的体会。心灵的路途也是如此,一本好书就是一条需要反复行走的路,走的多了,体会也就多了。
初看《复活》时,我看到的是聂赫留朵夫的真诚悔过,再读时我又看到了政府的阴暗、上流人物的龌龊,一番深究后我又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思想的漏洞,他将社会的改变寄托于人们的自我醒悟而非革命。
我们的容貌会随年岁老去,而那些我们看过的好书,我们走过的心路,却会久久地停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们带给我们的触动、感悟,也会温暖我们的余年,一本经典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我不想夸大阅读的好处,一些从没看过经典的人还是在这世上幸福的活着,可我断定,他们的心灵饥渴着,没有精神食粮的填充,一个人的心只能走向枯萎、走贫瘠。
我特别同情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他们失去了阅读的能力,也失掉了人类巨大的精神宝藏。他们不能借助书籍上路,他们只能是让身体上路。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这项能力,通过阅读增长见识。
我们需要来一场心灵的旅行,但旅行路途的选择又需要我们细细考量。不同的书就像是一条条不同的路,我们要选择那些有内涵的书,这样的心灵旅程才是有价值的。一些快餐式的网络文学不能拿来当做主食,我们可以粗粗阅读再一笑而过,就当是心灵旅途上的小憩。可若是本末倒置,沉迷于低俗的文学中,心灵就会停滞不前。
书在手上,心在路上。
给你的心灵来一次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