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门外和窗前】
我的童年,在门外和窗前度过。
门外,有我童年活泼的身影。在房子的右前方,有一颗三楼高的大树,小时候,经常爬上树,采那种紫黑的小果子吃,酸酸涩涩的。每次放学回家,我会跑到门外妈妈精心打理的小菜里。看看那些蔬菜长了多少,当我看到有菜虫时,我便用小枝条,将它挑起来,甩出菜园之外。因为我觉得将它们戳死有些恶心。我还会去看在枯树上爬行的小黑蚁。有时还会看见蝉蜕。最有趣的是冬天那些结了厚冰的树叶。轻轻地剥去那些小而薄的叶芽,便可以得到一片晶莹剔透的冰叶。但想要得到一片完整的,还需技术。而我正是那位将这门技术掌握的淋漓尽致的人。无论春夏秋冬,我似乎都找得到取乐的事物。
窗前,有我孤单的背影。不快乐的时候,我会趴到那个属于我的窗台上,看看窗外的世界,窗外的一切都是黑白的,没有多余的色彩,只是一个人,望着远方发呆。还有的时候,我会搬着凳子,坐在那里写上那么一篇日记,因为我觉得这个时候写日记是最好不过的了。这个时候,只有我一个人。这无形中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甚至到了学校,不开心时,仍会趴在窗台远望。我感觉好像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感到如此好转,内心便有了一个庇护的地方。
门外与窗前,成了我内心有所寄予的港湾。抬起头,望着天,却是同一朵云,同一个太阳。四处张望,仍然是同一个地方。但我却又倔强的认为,那并不一样。也许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和港湾,在这里,我们便得以成长。
当门外阳光明媚时,窗前细雨蒙蒙,但当门外风和日暖时,门外会黯淡无光吗?我们选择了什么,便要去面对什么,但曾未意味着,永远是什么。心情会变化,门外的窗前的,同样也在变化。在门外,我们不总看到的是生机,在窗前,我们不总看到的是阴暗,因为从来都没人决定过,世界到底该怎样。
当我们爬上屋顶,朝四周俯视,其实都一样。
【篇二:这个冬天不一样】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我日思夜想的雪给盼来了。长沙已经有好几年没下过大雪了,我倚在窗前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起来。虽然很冷,我的脸和手都冻得通红了,但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今年的冬天我们搬家了,我的小弟弟又刚出生,妈妈还在坐月子,家里的每个人都很忙。本应该说我不怕冷的,现在只能一个人,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欢乐的堆雪人打雪战。
一朵朵的雪花打在了我家的玻璃上,好像在招呼我:“快出来和我玩呀!”看着别人玩的不亦乐乎,真想冲出去和他们一起玩。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好美的雪景,雪天其实不冷,走!儿子,妈妈陪你出去玩。”奶奶听见了,皱着眉头责问道:“你还没出月子,不能出门?”妈妈却坚定地说:“差一两天没事的,孩子爸爸上班,我来陪大宝宝,不能忽略了他。”随后妈妈牵着我的手:“儿子,别犹豫了,快点……”
妈妈义无反顾穿上了羽绒服,我们一起下楼了。奶奶无奈地摇了摇头。一路上,妈妈陪我一起玩雪球,搭雪人,抓雪花,咬冰叶……抬头看看天空,雪花们正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踩在雪地上,置身于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中,脚下是软软的白云,身边是可爱而纯洁的小精灵。我和妈妈一起嬉戏打闹着,快活似神仙!
回来的时候,雪依然在下着。我和妈妈在雪地里走着,再看看身后跟着的一串串脚印,一个挨着一个形影不离,雪花飘在我的脸上,像妈妈抚摸着我一样,暖暖的,很舒服。
妈妈,这个冬天不一样!因为,我爱你……
【篇三:滑雪】
今天,妈妈带我去大明山滑雪。一大早,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到了大明山,我们首先得乘坐巴士上山。一路上,巴士在绿树成荫、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着,两侧的岩石上结满了钟乳石般的冰柱,大小不同,粗细各异,到了半山腰,我们看见了许许多多的枯树,虽然掉完了叶子,但冰帮它们长了一层“冰叶”,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接下来的路要坐缆车,在缆车上,我们经过了一片片松树林,有些松树因为结了太多的冰,已经有点垂了下来,有些则顽强的挺立在山上。
到了滑雪场,我急忙地穿装备,结果头盔都戴反了,让我十分尴尬,终于穿戴好了装备,我跟着教练信心十足地走进滑雪场,进了雪场,教练认真地教我新动作和复习老动作,我认真地听着,模仿教练的动作,等教练教会我基本动作,我们就开始乘坐电梯上坡,到了坡顶,教练准备带我一起滑下去,我却说“不用了,我自己会的。”然后,我就勇敢地滑了下去,一开始,我不慌不忙地做动作,可是动了中间,有一个小坡,由于我速度太快,一下子悬空了,吓得我心都快蹦出来了,更别说摆动作了,幸好教练拉了我一把,不然就撞到墙上了。不过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的,一个小时很快就到了,我们不舍地回了家。
滑雪原来是一种交通工具和打猎方法,极其危险,如果摔了一跤,有可能重伤,但是随着科技发展,有了造雪机、滑雪场等设施,既能保障安全,又提供了方便,所以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