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给爷爷扫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祭爷爷。
我们来到爷爷的坟前,坟边有许多密密麻麻的茅草,有的比人还高,遮住了爷爷的坟头。大人们开始除草了,有的拿着镰刀割草,一把抓住草的头部,“喀嚓”一声,草被割断;有的拿着锄头直接锄掉草根;有的拿着砍刀砍掉坟边的树枝桠;因为人多,不一会儿,坟边和坟头上的草就被清理干净了。我们先点燃了两根大蜡烛插在坟前拜台的两边,然后烧香告诉爷爷:“我们来拜祭您了。”我拿了三柱香给爷爷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心里默念:爷爷,您要保佑我学习进步。我们在坟前摆放了丰富的供品,有鸡、卷粉、春卷、炸排骨等,给爷爷享用。接着,我们给爷爷烧纸钱,我把纸钱一张一张地扔进火堆。纸钱烧完了,扫墓接近尾声,爸爸留在最后放鞭炮,“噼噼叭叭”响彻山野的鞭炮声,似乎是在告诉爷爷,我们来看他了……
扫墓回来,爸爸告诉我,爷爷生前很辛苦,但他很勤快,退休后不肯休息享受,还去种田,护理稻谷,一年的收成我们家吃都吃不完,还送给其他亲人们。爷爷还养了一群鸡鸭猪;时不时还要上山去砍柴,爸爸下了班,会到半路去接爷爷,接过爷爷那一担沉重的柴火。听了爷爷的这些事,我暗暗在心里下决心:要向爷爷学习。
【篇二:特别的元宵节】
元宵节,年年过,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前不久,我在书上读到说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过,但我不知道我们陆良县的元宵节为什么是正月十六日过,我问老人,老人都说不知道,就从老一辈人那里传下来就是正月十六日过。
我们陆良县正月十五日也过节,那叫过小年,正月十六日还要接着过,叫“过正月十六”元宵节。这个正月十六日比正月十五还要热闹,一大清早就要上街去买卷粉,吃卷粉是陆良过正月十六必须的一件事,其实现在不光要买卷粉,还要买点凉粉、软米线、抓抓粉等。各种作料,酱油、老陈醋、芫荽等。到中午就把芫荽洗干净,晾着,等到晚上用。等到晚上逛累了,就加点晚点——吃卷粉。那时把卷粉里根据需要掺上点凉粉之类的,放上作料,凉拌出来吃,那才真是爽!
正月十六,街上早中晚,摆的东西都不一样,早上尽是卷粉、凉粉、作料之类的,中午的街上大部分就变为馅子糖、花生糖、白糖、寸劲糖、发柱糖、麻花等。这时的街上,老人小孩根据的各自的需要买各种糖,边走边吃,十分惬意,
晚上的晚饭一般都吃的很早,大家早早的吃了晚饭就去逛南大桥,这才是过正月十六的大典,南大桥是离城三里的一座桥,大家到桥上走一转,再折回来。这时的街上就有各种玩具,荧光棒、小灯笼、面具,小孩一般都要买一个拿着玩,小青年们买孔明灯,三五成群地放,孔明灯升起来时,也就把大家的快乐升起来了,大人们都要买鞭炮放,街上处处响起鞭炮声,弥散着硝烟味,热闹非凡。到了南大桥,大家都兴捡三个小石头仍下桥去,让江水把晦气带走,那样就一年都平平安安的,不生病。
在回来的路上,买各种小食品的更是热闹,有元宵、有酸萝卜、还有浸梨等,一路上,边走边吃,喜悦无边。一路上,还有各种组织来闹元宵,有耍龙的、跳狮子的、踩高脚的、划龙船的、骑倒毛驴的、坐花轿的,还有猪八戒、孙悟空、沙僧、唐僧等人物形象,他们边走边舞,还产各种调子,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味很浓的曲子。大人小孩看了真是高兴。看完就回去拌卷粉吃。
这就是我们陆良县的特别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