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书感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爱看书,漫步在茫茫书海中,幸福伴我左右。书成为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曾顺着鲁迅的墨迹,去聆听那声声呐喊;曾伴着遥远的绝响,去搜寻文明的足迹。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书籍给予我们的,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激动,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并唤醒我们的心灵,使人对生命的尊严肃然起敬。
书,就像是一位好朋友,随时随地引导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从书中,我们能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理解到无穷无尽的人生哲理。我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结识一位百折不挠的英雄——保尔·柯察金。我仿佛看到了那激奋人心的场面。无数苏联青年,怀惴这本书,高呼“为了祖国,前进!”勇敢地冲向疯狂的法西斯侵略者,鲜血染红了莽莽雪原。我终于明白了:生命属于每个人,虽然只有一次,但只有把它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那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在灯下秦淮河的桨声中,我隐隐辨出父亲那苍老的背影;在寒夜的小橘灯下,我看到了童真与母爱的无私;在那浊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到了老人对海的不屈的斗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仿佛也把我带到了那座小木屋里,同时,也告诫我:不能以外貌来判断人的美和丑;《头悬梁锥刺股》中的主人公苏秦激起了我勤学的火花,将来报效祖国;《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看到了她那悲惨的童年生活,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丛书展示了一部熠熠生辉的中国历史,让我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
书,让我接触到了美好的人生。“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这是高尔基对看好书的感慨。而对于我来说,更何尝不是呢。在书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感悟生命,丰富人生,这,正是一本好书所带给我们的。有好书的陪伴,在书香中成长,笑着迎接每一天的灿烂阳光,将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篇二:夏游东平湖】
在山东泰安市辖区中,最有名的莫于过泰山,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有个“东平湖”。
我虽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但并未来过,尽管它是水泊梁山的遗存水域,历史上早有“小洞庭”之称,现在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枢纽。却常常听去过的人说感到失望,因为那儿的水不甚清澈,鸟鸣声不再悦耳,湖心岛碰不到名士,景象更是不再繁荣。所以外人说东平湖不是湖,只是一条死气沉沉的河水,只不过湿地宽广些,夹岸长满了芦苇……
这次长假,让我有幸见到了这传说中的“小洞庭”。一阵阵凉风拂面,夹杂着淡淡的水草腥味扑面而来。抬头只见芳草萋萋的长堤里,一湖碧水与天相接。到了东平湖的湿地,爸爸租来了一条小船,一位老渔民撑一根长篙,载着我们全家向深处滑去。湿地两侧,满是芦苇,两耳里,尽是桨声、水声和人们的谈论声。
这时,妈妈有点不满地说:“走了这么久,怎么一朵荷花、一条鲤鱼也不见啊!”老渔民说:“种荷花的人怕游人摘荷花,就培养了‘苇墙’把荷花藏了起来,鲤鱼自然躲进荷叶里去了!”我告诉妈妈:“荷花虽然看不见,但荷花那浓郁的花香岂会被高高的‘芦墙’挡住呢?”
突然,一只飞鸟鸣叫着飞过,老渔民告诉我这是野鸭子。我惊异极了,鸭子还会飞!终于穿过湿地,来到了湖中央。面前那一望无际的湖面,白帆点点,绿水滔滔,芦花飘飘,由于正值枯水期,湖水不算浩淼和壮阔,但东平湖的水安静、朴素、含蓄,并没有多大的声响,由于南水北调,湖中渔民大多上岸定居、生活、创业。
东平湖,你在我心里市最美的。
【篇三:时光悠然】
斑驳的阳光洒在身上,却不带一丝躁意,只让我感到暖洋洋的舒服。抬眼望向窗外,是一排枝繁叶茂的杨树,郁郁葱葱,微风吹过,树叶随风飘动,翩然而舞。天上的白云,悠闲地散落在各处小憩,蔚蓝的晴空下显得柔软而又洁白。侧耳倾听,在那空中回响的,绵延不断的,是鸟儿悠扬的歌声,它定是在演奏什么动听的天籁之曲吧。天空是澄澈的蓝,树是生机的绿,鸟儿是活泼的欢乐,而我的心里,是前所未有的宁静。
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低头,潜心阅读。
忽然读到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许是气氛安然,文字美好,我不禁闭上了眼。秦淮河的意境之美隐约在脑海中浮现。我仿佛看到了秦淮河独特不失清隽的小舟,仿佛听到了歌姬凄柔忧惋的歌声,那歌声的旋律,余音绕梁般,在我耳边回响,在我心间徘徊。那在黯黯水波里,逗起的缕缕明漪,也令我一阵心悸。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美到了心坎里。
沉醉了良久,我终于睁开了双眼,那睁开的一刻,脑海中的意境散了,窗外的美景却又引我着迷。一瞬之间,我宁静的心底忽然充溢着满满的幸福感,甜甜的。
悠然时光,窗外风景有美,书中文字有美。假期的生活,那么的幸福,那么的美。
【篇四:看海】
“海,漂亮吗?”“大,大!”
父亲与两岁女儿之间的对白,早已成为一帧渐渐泛黄的记忆,不再清晰。
海,是值得去看看的。
或立,或卧;或凭栏远眺,或漫步沙滩;或掬一捧海水涤尘,或枕一方礁石小憩。你可以慵懒地、随心所欲地感触大海。没有限制,没有禁忌,也没有喧嚣,那就是海!
你不必静息凝眸、刻意地去看,白帆点点、云霓变幻,连同“水天一色”的苍茫与寥落,在不经意间早已涨满你的眼帘。你也不必沉心聚神、刻意地去听,海风呼啸、波涛拍岸,伴随着“卷起千堆雪”的气势,悄然充盈你的耳朵……人生不是享受,但人性可以追求纯真与洒脱。
看海,是看,是听,也是一种别样的寻觅和品味。放飞思绪,让海鸥引领你未泯的童心,穿越钢筋水泥构筑的森林,去寻觅那雕刻着恒久光阴的贝壳,去品味那来自记忆深处的亲近自然的冲动。偷得浮生半日闲,岂非人生一快?
海,是值得去看看的。
放下工作的刻板与纠结,父亲就是父亲,不再是那个在数据与表格之间穿行的职场身影;抖落学习的沉重与紧张,女儿就是女儿,不再是那个在试卷与习题之下趴伏的应试机器。
看海!我们怎能看不到致远舰那渐去渐远的悲怆背影?《日出印象》是莫奈大师眼中的海,但瞬间的印象怎能勾画出历史的浓墨重彩?
听海!会听不到郑和归航的欢快桨声?会听不到“九断线”刺破锦帛的回响?美人鱼的低语,是安徒生耳中的海,但童话的音符怎能演绎黄岩岛和赤瓜礁上的《义勇军进行曲》?
看海,是看,是听,也是一种与古圣先贤的对话。父亲不必再问,女儿也不必再答,一代一代的传承,我们一起去看海。
海与岸,不是千年不变的约定。但人类与自然有约,心灵与大海有约,历史与现实有约……
海,是值得去看看的。
【篇五:永远的富春江】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看到这两句诗,仿佛看见千百年来,一个个风流才子,风度翩翩,漫步江边,嘴角微动,吟诵出赞美秀山丽水的佳句。
但如今我心里却渐渐有了隐隐的忧虑。都说富春江最美在桐庐,可即使桐庐这个美好繁荣的城市,也止不住近年来污染加重的趋势。也许富春江早在尘世的污垢下面目全非了吧。带着这复杂的心情坐上大巴,塞上耳机,让音乐的旋律可以使自己不再为美好被破坏而烦恼。
侧首窗外,远处“富春江水电站”几个字逐渐映入视线,那么近在咫尺,又显得遥不可及。哦,还好,虽然远处山的轮廓不那么清晰,但群峰拥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韵味犹存,顿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
咔嚓,相机轻轻响了一下,定格成一个美丽的画面。移开相机,看得更为真切。阳光盛大地开放,天空澄碧,人像是迷醉了要融化在这美景之中。四周都是山,不是高耸入云,并非重峦叠嶂,像一个个羞涩的少女,粉妆玉砌,有着柔软的曲线,温柔地看着人们,微微笑着。苍翠深远,满眼皆是绿,像是画家精心构图,层次分明,富有美感。一条小路蜿蜒其中,若隐若现。树林深处白色的房子,点缀着山的如花容貌。富春江的山,更多的是一份柔情。江边,木板桥在风中轻吟,有道是“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真美。”坐在木船上,身旁的同学把目光投向窗外,不停地举起相机拍照,笑容明媚。两旁的山绵延无尽,碧水澄明,水波轻漾,鱼鳞片一般层层卷起。桨声清脆,犹如高超的琴师在缓缓奏曲,弹出心中万般念想。富春江清澈的江水,犹如清纯少女般澄澈与干净,没有一丝尘世的污染,明净得如同镜子。甚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它的颜色,青还是绿,都无法描述那少女般的美丽。如此,我才真正发现了自己的词汇贫乏,都无法言出心中的感慨。
不需要刻意的华丽辞藻,只用一句“真美”就足以道尽富春江的景致。于是,我起初的忧虑变为释然了。然而,如今还有多少地方值得人们这样轻轻地叹一句“真美”呢?
我希望“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永远有着少女一般的美好,永远给人以震慑心灵的美,在每一个打开这册画卷的人的心里留下不会忘记的美好的记忆,被珍藏在心底,在脑海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