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傍晚】
红日西沉,天色已暗。此时,西边的天空已燃起了一片火红火红的血色,美丽的晚霞,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美不胜收。
村边有一片池塘,大妈、大婶们正在院子里忙碌着,有的在洗菜、有的在做饭、有的在洗衣服……她们名忙各的,却忘不了互相帮助,拉家常。犁田归来的叔叔、伯伯们,赶着牛,打着犁头。他们在池塘边放下犁,拴好牛,然后就一屁股坐在石板上,抽起烟来。那累了一天的牛,正在凝望着远方。池塘中间,一个养鸭郎正在划着小竹筏子,鸭子便拍着翅膀“嘎嘎”叫着向岸边游去。
在那条通向泉水井的小道上,热闹极了。挑水的,洗菜的那些年轻的姑娘们,你来我往,不时响起朗朗的笑声。
村南路口传来了一阵阵的“哞哞”的牛叫声,我回头一看,放牧的小伙子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一会儿,太阳下山了,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星星显现出来了,调皮地冲着人们眨眼睛。月亮也悄悄地出现在空中,像刚从银河中沐浴过似的,一尘不染。草丛里,蛐蛐唱着动听的歌,犹如一首催眠曲,水田里听取蛙声一片,好像在诉说丰年。
村里却呈现了一番热闹的景象,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升起了袅袅炊烟,每家每户的厨房中飘出扑鼻的饭菜的香味。
晚饭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放松下来,有的在听收音机,有的在外边乘凉,有的在聊天,时而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
啊!家乡的傍晚多么迷人啊!这种境界真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啊!
【篇二:竹之爱】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旁,常常可见竹影摇拽。
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中国人视竹为吉祥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
一想到竹,就会想到于谦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那光滑的岩石上,竹能扎根挺立,是那样的坚强。
在故乡,清明节看竹,正是很好的时节。春天刚刚离开,给竹换上了一件翠绿的新装。看上去,竹是那样的美,显得格外年轻。脚下的竹笋正在快乐的生长着。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由此可见竹对人的影响很大。
竹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他偏偏绿得艳丽。他耐得住风雨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寒而愈丽,显露出不怕困难的神采。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
竹不仅美丽,还是农民们的农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人们常常用竹来纺织一些农具和生活用品。如:果盒、提篮、竹板、竹筏子、竹竿、竹椅等。
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挺拔的气势;人们爱竹,爱它那高雅的气质。
一想到竹,往往又使我联想到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奋战在各个岗位上,他们不畏不惧,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虽然他们很平常,但他们却很英勇。我认为,用竹来比喻这些无私奉献的人再好不过了。
竹,你是好样的,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