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领费相关作文

【篇一:君子之风】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题记

我认为材料中所述某高校设立“失物招领费”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但并无必要。

首先,不得不承认世风日下,拜金主义行为司空见惯,人们愈来愈看重金钱与利益,早已忘却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所以设立“失物招领费”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以此来鼓励拾金不昧的风气也有一定的道理。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正如这句话一样,拾到物品的人将物品返还了到了保卫处,理应得到他应有的奖励,这是他付出的结果。所以设立失物招领费的初衷是好的,更合适的说,应当是可以为大众所接受的。

此外,这样做或许有一定成效,而且学生丢了物品本也有自己的责任与失误,缴费不仅可以表达谢意,也可以在无形之中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

因此,设立失物招领费的行为并无错误,或者说,也有合理之处,但我认为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

见利忘义之人虽不在少数,但针对高校而言,品行优良之人理应更多,高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完全有能力有使命让帮助与奉献他人的行为成为引领,而不是为金钱所惑。

且学生丢失的若是如苹果手机这样的昂贵的高端产品,校方的解释似乎有些不成立,因为缴纳的费用远不及归还物品的价格,送还人既已送到保卫处,便已表明他并非为了金钱,完全是因为他是一个君子,因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所以说在高校设立失物招领费的行为并无必要。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高校里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个人观念与价值取向,他们应该像盖茨与巴菲特那样,让财富在整个过程中充满阳光,寻物人要知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拾物人应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我们不能说学校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这样的行为并无必要,或者说并不是长久以来的原动力,就好像“坚持是因为热爱”,送还是为了问心无愧。高校学子定能如草上之风,成为时代的一股清流。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后记

【篇二:如此收费】

近日,四川一大学生因认领自己丢失的手机而缴纳“失物认领费”事件一经曝光,便引发热议。如此收费更使舆论界展开热议,大家所持观点褒贬不一。

如此收费从某一方面讲,应当予以理解和认可。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飞速提升,一些公民的行为却与文明进程格格不入:抢劫、碰瓷、私藏非法财物等等的不良行为日益增多,这不仅会使大家产生对彼此的怀疑,使得拾金不昧成为一种鲜见的美德,从这一方面讲,学校的做法无可厚非,通过“失物招领费”褒扬同学继而宣扬一种良好风气想必也是学校如此收费的原因之一。

但,任何事物都需要全面看待,设若学校的做法是在宣扬拾金不昧的良好风气,那么是不是同时也在怀疑同学的品行呢?物归原主本就是一件极其平常,天经地义的事,如此大费周章,不正是在低估学生的素质吗?同时如此收费可能会使失主心生不悦,对学校的作风产生怀疑。

设若学校继续推行“失物招领费”的如此制度,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为了奖励而做一些自己本就该做的事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更有可能破坏同学们彼此之间的情谊,如此收费终究弊大于利。

我们都应明白,奖励是为了弘扬美德,而弘扬美德不是为了奖励。

苏洵曾说“目有眯则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如果人人都带着怀疑的目光,不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面对如此收费,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孰是孰非,而应该借如此收费反思生活中的自己是否恪守为人准则,是否有明辨事理的能力。

如此收费正告诉我们,人性是不能用金钱衡量或展现的。“诚信”才是人性的一杆秤,能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而这杆秤并不是如此收费,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它一直架在人们的心中。

用你的慧眼去看待如此收费,才能抛开其表象,深入本质。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