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用碎片拼凑完整】
“嘀嘀嘀!嘀嘀嘀!”又是这讨人厌的闹钟,我愤愤的按停闹钟,心不甘情不愿的合上正看得起劲的书,从书包中抽出抽出一沓回家作业开始奋笔疾书。
日复一日,那阵简短急促的闹铃如同无法摆脱的魔咒一般一直在我耳边响起。愉快的阅读也只能戛然而止,等到第二天再去翻看时又要花上好一阵时间去衔接之前中断的内容。随着学业的加重,原来制定的阅读时间安排又要被各种补习班无限分解成一块块碎片,想要连贯的阅读一本书越来越难,往往是囫囵吞枣般的看完一本又一本,阅读的兴致也正在被悄然磨灭。
我逐渐意识到我不可以这样让一个一直以来坚持的喜好被碎片化的生活偷走,我要用碎片拼凑完整。
我不断地尝试各种方式,最终终于钻研出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好方法——边阅读边划一些“重点”,方便下次的衔接,让阅读更加通顺,同时还有助于理解。所谓“重点”,简单来说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概括性的语句就可以自己简单概括在一边;如果是一些议论性的文章,那么就可以划一些带有总结性以及一些蕴含道理的语句。这样一来,我发现我的阅读能力反而还提高了不少,碎片化的生活只能向我屈服,乖乖交出属于我的东西。
所以说,我们处在如今这个碎片化的生活中,是否充当被支配的角色,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时代在发展,生活也在被碎片化,就是要靠我们自己去拼凑完整。如何拼凑好,也是一门学问。就如同玩拼图,作为初学者,只能先玩最简单的、看起来十分幼稚的大拼图,渐渐的入门了,摸出些门道来,才能尝试难度系数高些的,通过不断的拆掉重拼,最终修炼成大师,一眼就能看出放在哪个位置。
从我个人经验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尝试,俗话说得好“自古成功在尝试。不尝试永远都不会成功。勇敢的尝试是成功的一半。”你试试这块拼图不行,就试试那块,东拼西凑,不就拼好了嘛。
碎片化的生活不可怕,怕就怕在不愿尝试。快拿起你手中的拼图,用碎片去拼凑完整吧!
【篇二:坚守自己】
今天早上,我双眼惺忪,心不甘情不愿的坐起来,叠被子、穿衣服、鞋子。每天早起的必做之事也就这些了,但今天有点不一样的是,这是最后一天的复习了,所以大家也都是快马加鞭地赶到班里安静的学习着。
不用说,让我来猜一下,老师们上课说的第一句话应该是,“明天就考试了吧!那我们就抓紧复习吧”哈!果不其然。几乎每位老师上来的第一句话说的都是这个。接下来,第二节下课的时候,因为昨天都被讲话中石主任说的如果考不好,就重开家长会吓到了。一下课,就都议论开了,这不我们的副班长因为四天没来,所以也感到压力山大,就说“唉!算了算了,直接走吧,四天没学习,直接成学渣。”这时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唉!”老薛自求多福吧!
到了中午时候,不知怎的,历史老师突然来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历史老师从不开值班的啊!大概也是因为快考试了,想让我们再多做些题,提高成绩吧。接下来就开始撕卷、发卷了,因为这张试卷上的题,书上大部分都有,并且老师说可以看书。然后,大家都开始写了起来。正在我做大题的时候,我抬头望向路姿,只见她都没有翻开过书。于是我问她为什么不看书啊?然后她说的话真的震惊到了我。她说的是“快考试了,能不看书就尽量别看书了吧!刚好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
确实,一个人如果毫不坚守自己,不把每一次的考试或其他事情,当做是一种对自己的考验的话。那么这个人必将不会全力以赴。相反,如果你能把并不完整的事做好,做到自己所能发挥的极致,那么自己的心也便不会觉得愧疚了。
【篇三:刘老师的爱】
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一张小巧的嘴巴,她是谁?她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刘老师。
记得有一次,在考试的时候,我粗心写错两道计算题。放学时,刘老师特意把我留了下来修改卷子。我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感到很着急。同时,又怕刘老师将这次考试的情况告诉妈妈。不一会儿,我把计算题改完回家了,可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好像在说:谁让你粗心,要不早回家了。我正准备顶着大雨跑回去,正在这时,刘老师大声喊道:“琦雅啊,你等一下!”我以为老师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于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头等待着老师。过了一会儿,老师慢慢走过来,递给了我一把伞,看到这把伞,我顿时愣住了。这可是老师常常撑着的那把伞呢!老师把这把伞送给了我,她可怎么回家呢?我疑惑地问老师:“刘老师,你把伞给了我,你怎么回家呢?”老师摇了摇手说:“没事儿!老师等一会儿有人来接的。”说完老师就回去了。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打在我的脸上,感动的泪水也一滴一滴地落下。
刘老师,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刘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