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前路即景】
美丽,是多少人的不懈追求;美丽,又是多少人的美好向往。
今天我在这个乡村——前路,找到了款款而来的“美丽”。
四通八达的小路纵横着,延伸到隐藏的“美丽”中。青砖黑瓦,高大的马头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愈加深沉。潺潺的流水从门前淌过,“淅淅沥沥……”,陪衬着一阵又一阵的读书声。这稚嫩的声音,真有点儿“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味。
“哇!”地上赫然的一个金色大字——“義”,也映在了那白墙上。是啊,这一个村的人,已经将“义”刻在了自己的心里。几块嶙峋的怪石,突兀着,却显出一种乱中有序的境界。水车“吱呀”“吱呀”的转着,引得满池红鲤嬉戏、玩耍。瞧,时而游走,时而倒戈,仿佛是一些顽皮的小孩。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座敦厚的老桥上——“慕义桥”。他在蓝天白云的底下,巍然屹立着。他脚下的溪水,正在欢快的奔走,流露出一种自然的威严和庄重。“咦?,他们家门前怎么都有一块牌子呀?”表弟天真的问道。抬头一看,我却看到了村人对美丽的追求:家风家训一条条整整齐齐的罗列,门前4包责任制条款清清楚楚。
“啊!”情不自禁的,我发出了一声赞美,“这就是美丽!”
缓缓走出,太阳光芒四射,让这座宁静的村庄更加幽静。贪婪的呼吸着大自然的馈赠。在这个“房前流水潺潺,屋后绿树成荫”的村庄,我遇见了“美丽”。
【篇二:宏村游记】
啊!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们终于可以去旅游了!我们要去安徽黄山!
黄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称。但在古徽州,除了黄山,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宏村了。导游向我们介绍:宏村建于明清时期,取“弘村”为名,是对其将来的人丁兴旺做的祝福。后来为了避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名讳,才把“弘村”取谐音“宏村”,一直沿用到现在。
宏村的“徽派建筑”令我们十分着迷:青瓦白墙,高墙深巷。最有特色的是墙的与众不同——“马头墙”。马头墙得名于墙头的造型酷似马头,十分精致。宏村还有一大特色——家家户户通泉水。泉水从河中引出,通过蜿蜒曲折的小沟送到家家户户。再通过月沼中转,最终汇入南湖。
我们在宏村的一家民宿住了下来。这是一座园林式的四合院,庭院里有假山,有流水,还有各种小鱼……我们每家住一个房间。主人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有毛豆腐,有臭鳜鱼,有鲜笋炒肉……都是典型的徽菜。
饭后,我们到街上逛了一圈:有卖小玩意的,有卖纪念品的,还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店……真热闹啊!
我们还路过了月沼。月沼是宏村水流的中转站。它水位常年保持不变。站在沼边一看,难怪叫“月沼”啊,整个沼呈半月形,而且湖水清澈见底。
最后我们来到了南湖。南湖是全村泉水的终点站。夕阳已经落下去大半,湖中连夜接青天,荷花映余晖,真是美极了!湖边有一座南湖书院,听说这里人才荟萃,出了好多重要的朝廷官员。
第二天早上,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宏村,踏上了前往黄山的旅程……
【篇三:骑行记】
在国庆假期里,我和爸爸沿钱塘江骑行,一路的风景美不胜收。
骑行第一站,富阳。我们从杭州市民中心出发,骑行五十公里来到了富阳。在富阳我游玩了龙门古镇之孙权故里。还没进大门,门口就插满了旗子,上面写着“孙”,孙就代表孙权。看着这一排微风凛凛的旗帜,我感叹道:“好壮观呐!”,刚到大门口,就迎来了开门红,这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去看看。进去后,里面都是清一色的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老房子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古时候,一户人家就是一幢小房子,由于邻居要走来走去,而房子中间的距离比较大,下雨会被淋湿,而打伞又不方便,所以古人就在房子顶上加一块挡板,上面刻着美丽花纹,很是漂亮。而房子的墙壁都是用一种名叫“马头墙”的墙壁建造而成。这种墙壁防火能力很强,这面着火,不会烧到那面去,把损失减到最低。
骑行第二站,桐庐。高高的青山,碧绿的富春江,芳香的空气,美好的环境,秀丽的花朵,这些构成了桐庐。桐庐被誉为最美县城,它的美,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这次骑行,使我种下了对骑行的向往,骑行给我带来的收获不小,这些都将成为以后的美好回忆。
【篇四:参加夏令营】
今天,我们同全校优秀学生以及各位校领导们,经过五个半小时的路程,一同来到了地处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的黄山。
从小就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久闻黄山美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层层云脚环山,恍如仙境,山中稀疏遍布着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别有特色的马头墙更是在青苍山林中,为这如画美景更添一笔。
到了安徽以后,我们几个上海孩子都吃不惯那里的徽菜,又辣又咸,都忍不住给家里人发短信,爸爸说这第一餐就叫“思亲饭”,因为只有吃了异乡菜以后才会想起家中的家常菜,思念无比。
我们今天参观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感受到了,红军英勇抗日时的牺牲精神,先遣队的战士们愿牺牲小我,来成全集体,若没有了他们的英勇献身,何来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是他们,无畏敌人,才争取到革命的胜利。
黄山不仅山清水秀,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黄山虽没有被归为五岳之一,可它无论是风景还是文化都不输五岳,黄山虽不高,可它的文化价值是很高的,我们此行虽然没有爬黄山,可在黄山区内也收获了很多知识。
住宿环境虽不算优越,但和同学在一起仍是欢声笑语,欢乐无比,明天继续!
【篇五:诗意乡村】
我曾经听人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终于,在清明节的时候,我揭开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来到婺源,我们先参观了婺源李坑。走进一个古朴的小村落,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映入我的眼帘,小溪的水真清啊! 如同一面光滑的镜子,映衬着两边美丽的景色。沿着溪水向前走,出现了几栋砖瓦房,但是和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不一样,我好奇地问爸爸:“他们的房子为什么有角啊?”爸爸笑着告诉我,“这些是徽派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灰瓦白墙,房子顶上的角,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晚上,家家户户都点亮了门外的红灯笼,洁白的月光衬着红彤彤的灯笼,把这个古村渲染得更加神秘。 看着这幅美景,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想诗人当时大概也就在这番场景下,才写出这么美妙的诗。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小镇江岭。那里的油菜花可真漂亮。极目远眺,你能看见那生长在排列整齐的梯田上的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足有一人那么高,油菜花笔直地站在梯田上,像一个个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风儿吹过,它们随风舞动,婀娜多姿,似乎在相互比美。在这里,你完全闻不到城市里重重的汽油味,而是一股清香,深深吸一口气,让人神清气爽;在这里,也听不到城市里的喧闹,而是少有的一份宁静,让人心旷神怡。
诗情画意的婺源果然是名不虚传,称得上中国最美的乡村啊!
【篇六:家乡情】
我的家乡在三阳,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这里文化气息很浓郁,家家户户都是青砖白瓦,只要你来到这里,肯定会感到亲切。这里的建筑都是马头墙,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标志,也是我们徽州地区建筑的特色。
家乡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座座苍翠欲滴的高山了。山间的小溪唱着动听的乐曲,“叮咚咚、哗啦啦”,那声音听了使人神清气爽,周围的绿地生机勃勃,一阵风吹来,随风摇摆。山间还散落着许多片竹林,他们是那样翠绿,让人见了心情都会感到舒畅,每到春天,竹笋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样子十分可爱,惹人喜欢。山上有许多果树,桃树、枇杷、山核桃……他们也都有各自的风格;杜鹃、月季、菊花……他们每一朵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稻田、梯地、油菜花……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每到三月,村里人都会开始忙采茶。每人背着一个大筐,把茶叶从茶树上采下,嫩嫩的小绿叶采在筐里,一蹦一跳,这就是农民的喜悦。采茶人一般都要忙碌到午后才回到家中,可没有时间休息,马上就是炒茶叶,将新鲜的茶叶炒干,同时还要保障色泽和口感,这样茶叶的价格才是最好。五月,人们就开始忙着割菜籽,烈日下家家户户都在地里打菜籽,这可是来年一整年的油呢!九月,人们又开始忙碌着打山核桃了,还有板栗、蜜枣、甜柿子……
我爱我的家乡。
【篇七:美无处不在】
美丽,无处不在。美丽是泰山的雄伟壮观,美丽是溪流的秀丽潺潺,美丽是星空的万千变化,美丽是乡村的素雅古朴。而它的美是那么与众不同,它,古色古香,但是充满了灵气,它就是——河阳古民居。
说道河阳古民居,就会想到马头墙。马头墙的特点是“黑瓦白墙,飞檐翘角,依山傍水”。
那马头墙斑驳的白色墙面,把那瓦片衬得格外乌黑发亮,无不显示出古朴的美感。然而那黑黑的瓦片上叠积起来的“马头”,才是画龙点睛之笔,远远望去,就像一群群奔腾的就骏马一样,近看,只见一匹大马立在你面前,那马挺起了胸膛,马头高扬,注视着前方,就像即将出征的战马,整装待发,与整幢房子结合的和谐而密切,古朴中含有一些可爱,可爱中又不缺乏威严。
来到“循规映月”,大大的圆洞门、方方的水井,以及门楣上的“循规”、“映月”,都在传达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门上还有四个别具一格的象形字,它们是河阳的老祖宗自己创造的,牛田为“耕”,心口合用为“读”,屋下有男人为“家”,云动为“风”。这四个字——“耕读家风”,锲在门楣上,也锲在主人的心扉上,渗进河阳人的血脉里。
河阳古民居的廊檐、窗棂、柱子、神龛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堪称一绝,很好的把雕刻艺术和使用功能结合在一起。木雕有张牙舞爪的狮子,有栩栩如生的莲花,有超凡脱俗的凤凰,有活泼可爱的兔子,还有各路仙人等。另我印象最深的是虚竹公祠房檐下的鹿木雕,在茂密的松枝下,一只母鹿低着头,弓着身子护着身下的小鹿,小鹿在母鹿身下抬起一只前蹄,回首张望,似边走边看着什么,多么活泼俏皮。这样的画面是多么和谐美好!
古村里的道路大多由鹅卵石铺成,我踩在鹅卵石上,像是跌入了旧时光。我静静的慢慢的走着走着,又有了新的发现,似乎走进了艺术的天地。有的路用大块的青石在中间铺一列,一直延伸到远方,青石块的左右两边有规律的铺上小鹅卵石;有的路两边铺上大块的石头,中间用小鹅卵石铺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棱形,或圆形。人家门口、过道、庭院中也用鹅卵石铺成精美的图案。瞧,这就是河阳人在自家门口铺设的铜钱图案,在铜钱朝门口的部位缺了一部分,寓意是“钱进门”,主人做生意,一出门就踏进钱眼里,表示发财致富。这枚铜钱不仅造型别致,还有这么美好的寓意,真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
河阳的村口有一座公济桥,桥下五个半圆的大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相合,犹如五轮圆月!桥身由四米多长的条石砌成,桥两边有52个石雕栏杆,刻有花鸟等图案,大气美观。
我站在公济桥上,回望古村,白墙黑瓦的民居绿水青山环绕,古色古香,又灵动秀美。我不禁自语:“遇见美丽,遇见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