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王阁相关作文

【篇一:千年一叹】

九月的天,是世人多变的心,炎凉难测。

一路剪风,赴人世之约而来,马车外草正绿,叶正翠。远山笼烟,春水含碧。如此妩媚景致。却因我的行路匆匆,都恍惚成了过眼云烟

我常想,淡泊的人生应是幸福的,期望不那么高,自然满足感便不那么低。我可以寻一处风平浪静的花坞柳岸,茫茫芦荡,把舟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过一种咱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的生活。的确,像我这般的仕途多舛,也许“移舟泊烟清”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可每当我没法受取心灵的滋养与慰籍,我的脑海里都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的声音,于是,我犹豫了,结果,我再次回到世间去等待我的伯乐,乘月听哀浥,浥露不可留。

我知道时光易逝,更知道我满腔的才情经不起时光的打磨,我更企盼我的伯乐快点出现,算了,毛遂自荐才是更好的选择。当我狂妄的接过都督之婿的纸笔时,众人惊诧的目光刹痛了我,原来他们都不懂我,一刹间,我是那么的害怕,我苦思冥想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此时我都怀疑笔是否能够完整的表达出我的情感波澜。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单纯地想将心底的那份炽热的心情记下,写出我的人生。

今天的落霞很美,都说在落霞之前灵魂会寻找自己的躯壳。我的灵魂是不是已经如约而至了?远去的落日正在一点点黯淡下去,那是否是在向我发出指示:今天已经圆满结束了。我很心痛,一低头,看见酒樽中自己的容颜不禁颤了一下,那是一张怎样苍白的脸,在昏黄日光的辉映下更是活力缺乏,我忽然有个很奇怪的念头,我已经老了,虽然只有二十五岁。

现在我面临一个选择,一是甩下纸笔,猖狂的离开宦海,如此而来,我的心也许就要被黑色的悲伤湮灭,二是满怀希望,去迎合这些并不懂我的人,给我一个扶摇而上的机会。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我绝然无法像阮籍那样走一路哭一路,将满腔热血于荒草野地间说与清风听。所以我只能选择后者。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虽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愿逢杨意,再作凌云,成我青云之志。敢竭鄙怀,愿诸君细思量。

倾注了我全部情感的《腾王阁序》使我名声大噪,不过看透了宦海沉浮的我,最终决定以自己的长发为毫,身体为笔,天地为纸,挥洒出我的人生……

【篇二:古风·古韵】

翻开陈旧泛黄的历史长册,便嗅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檀香味,是绮丽氤氲的绚丽古风。

读古辞。不知何时,喜欢上了含蓄婉转的古辞。半杯茶半杯湖底沙,半句话半首蝶恋花。独倚高楼,便想到蒋捷。那年少听雨歌楼上的不羁与洒脱。而如今听雨憎庐下,鬓已星星也,是历经诸事后的大彻大悟。却还道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希冀。要说豁达,就不得不读苏轼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人生的宠辱不惊,心中的如水明镜,是溶入了他的兴致,才有漫观万卷云舒的坦然。多少前人大彻大悟的深思,才留给后人一句箴言。

读古曲。听是用耳,读是用心。乐音似流水。远离喧嚣的乱耳,没有娇柔甜美的声线,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只能感受呼吸的起伏,似慢慢划过筝的波澜不惊。案上放的是笔墨纸砚,指上奏的是高山流水。古风被渲染上优美的声韵。有没有想过断壁残垣,隐约有人轻哼胡笳十八拍;有没有想过花飞花谢,有人含泪弹唱梅花三弄;有没有想过乌江自刎,虞姬的一曲十面埋伏。多少过往,眼中早已是冽滟如波。尘埃不染,晃若隔世,陶醉于古曲。

读古文。桃源一冽流水,流过天涯海阁苍松迎客神仙也驻足。莫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的雅致,哪能梦到这仙境!仙子凌波微步,罗衫飘忽十步一回头,梦中桃源,梦外桃花依旧盛开。也曾倾慕王勃,年少十九,能赋《腾王阁序》,写的是景,却抒出心中大志。那份才情,让人怎能不服。读古文,觉得那么的高不可攀。前人思想之精华,流转几世几年,让后人得以传诵。以文明志,以古鉴今。

一盏青灯,一杯淡茶,一塌黄卷。游历高山断桥、赤壁苏堤、大漠荒原。人生起起浮浮,何时能醉古风。辗转来到昆明,看轻影瘦湖边透张绿,心似琉璃。

【篇三:视角以外的未知】

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曾言:"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我认为,透过一个个窗口,目之所及,便深刻地反映了灵魂的真实写照。

有人会从“静”中读取“动”,有人能从“动”中读取“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倒T型的美学构图将画面构造得淋漓尽致。如今的读者,虽立足于同一视角。却有着千差万别的视觉感受,由此可见,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可意识是宏大的,未知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客观反映。正因如此,物质的存在才凸显了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曾言:“世界可知的。”,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穷形尽象地看透一切呢?曾经有一幅画在网上疯传,一个穷山沟里的女孩,背着一个个仅小她一岁的弟弟,着褴褛衣衫,艰难地走向山坡,有人说:“她真辛苦。”有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女孩说:“我背负的是爱,是责任。因此,我不累。”于是,她的艰辛变得温暖而有意义,她的贫穷变得光辉而伟岸。可谁知透过“窗”,能瞧见这份独到景致的人,人间已鲜矣。

俗话说:“生活的广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当有人在以贫穷为耻时,殊不知有人会为这份难以领略的精神蓝图而自豪。《腾王阁序》中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由此可见,生命的厚度由品格、人性锲成,而高度则由阅历和视野堆砌。这厚度和高度正如一副望远镜,带领观赏者走向那深不可测的,宏远壮阔的镜中之景。

世殊事异,可见这个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我们更应该以相对静止的角度来静观其变,而不是趋炎附势,人云亦云。当杜嘉班纳事件走火网络时,中国人口号式喊叫“禁止辱华”,自豪的认为这是体现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最好的方式。可有谁会去深思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产生了什么问题?我们该切切实实做什么,才能让外国人全面解读中国文化?其中难道没有我们的责任吗?文化强国怎能不深度看待问题?

视角以外充满了未知,若我们能深切地体悟灵魂的深意,当我们伫立于窗外时,景观或许大相径庭。

【篇四:聆听】

行走在这锦绣如织的人间,每天都会听到许多声音,它们渐渐地淹没你的耳朵,让你听不到那些属于大自然的声音。那般动听,那般悦耳。

我想聆听花,不管是浓得有韵、淡得清远的桂花;天赋仙姿、玉骨冰肌的茉莉;芳香清雅、飘逸洁净的莲花;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的栀子,甚至是路边坚韧顽强朴素淡雅的野花。它们都是有灵魂的。用心去听,那一声声低吟浅笑,交织成一曲令人只觉岁月静好,不愿醒来的乐章。仿佛在告诉我,每朵花都是有灵气的,请不要随意伤害它们。从此我懂得了生命的平等,学会了爱护小生命。

我想聆听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说的是乡间的月,明净如水,清凉沉静,恍若遗失在远古的一块美玉。一弯月,不论阴晴圆缺,始终遥挂中天,知晓千古人事,看尽沧海桑田。闭上眼睛,仿佛听到了他悠长而轻的叹息,然后,慢慢地,倾诉着他千万年间不曾对人诉说过的隐秘心事,那是来自过去的声音。仿佛在告诉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从此,我懂得了有些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学会了不去强求。

我想聆听落日,在我记忆中的黄昏,是那般的明净苍茫,让我忍不住想起王勃在《腾王阁序》中所写的句子。那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情境,美得似乎只应该存在于画中。落日熔金染醉半边天,云霞叠浪,瑰丽似锦,美得惊心。可是当我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却总带着些许无法抹去的美丽的感伤与怅往。仿佛在告诉我,不论是看起来如何完美的人事,都会隐藏不开心与烦恼,从此我懂得了人不可能无忧无虑,学会了倾听别人的烦恼。

我想聆听的还有很多,就像花朵的轻绽、冰雪的消融、阳光的呢喃……

我想聆听的,是大自然所有的声音,他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惊喜与希望。用心去聆听,你会发现,哪怕是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小生命,都有无比精致美好的一面。而那一面,却是那般洁净,那般美好而充满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