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与世界握手言和】
年轻时的龙应台初出茅庐,文风颇为辛辣、犀利,笔锋所指无不刺中时代的处处暗伤,然而在时光的细细打磨下,如今的她,笔下流淌出的已是浸润着怜悯、博爱的甘泉——她学会了与世界握手言和,用轻轻的呼唤代替激愤的呼喊。世界也在这轻声呼唤中,发生着些许的变化。
面对社会对自己的排斥和挤压,学会与世界和平相处,是一种古老的智慧。
当苏轼背负着一身骂名从京城来到黄州,他的心中想必是既悲又叹的吧?悲的是一群小人群起而攻之,竟使他身陷囹圄,叹的是举目四望黄州美景,自己却无亲朋为伴。但最终也许是在无数次的嗟叹之后,他选择用文学排遣自己的愁怀,“一词两赋”从此便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与世界和解,世界便给了苏轼第二种可能,千千万万的苏轼们,黯然地退出名利场,又转身在浅唱低吟中,用自己的博大情怀感染着世界。
顺境也好,逆境也罢,身处其中,莫失莫忘自己的初心,明确自己的坚守。
在逆境中,沈从文坚守着他的人格道德。面对红卫兵的折磨与逼供,他没有选择出卖文学界的战友,而是投身于服饰文化的研究,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与不合理的时代相处,开辟了学问的一方新天地。
在顺境中,李连杰找到了精神的坚守。名利双收的李连杰曾经一度迷失方向,无欲无求的他甚至想要选择出家,迷茫徘徊中的他最终找到了做慈善这种精神寄托,用善意填补了功成名就后的精神空白。
是的,世界将给你以痛苦之吻,坚守当初的理想与方向,换个角度在人生之路上前进,何尝不是一种与世界的和解。你的人生必将如歌般美丽,世界也会因你而有所改变。
【篇二:与生活握手言和】
青春,是许多人心中最美的,最怀念的记忆;生活,则是许多人心中苦涩而又难言的经历。有多少人,在生活面前,放弃了对于青春的坚持;又有多少人,在生活面前,偏执地相信青春万岁。
从出生到踏入社会前的时间,大多数人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与知识博弈上,无暇顾及生活的琐事。所以,青春当道的少年们无忧无虑,有的烦恼,也只是考试失利、没有得到喜欢的衣服等无关疼痒的小问题。因为烦恼少,受到的打击小,得到的失望少,所以少年们总是斗志昂扬,积极向上,带着一股冲劲和韧劲,还有些许多执拗。正是有了这一点的执拗,这一点的不服输,青春才有了意义。青春的信仰就如王朔所说,“什么也瞧不见,还在那瞧,瞪着白内障,这叫信仰”,这也是少年们身上可贵而又可爱的闪光之处。青春让人热血沸腾,正值青春的年少大多血气方刚,肆意潇洒,不会顾忌那么多,想到就会努力做到,不轻易留下遗憾,懂得去争取想要的东西。当然,少年们并不是一贯地目标明确,头脑清醒,也会有迷茫的时候,也会感到不知所措,也会多愁善感,可是青春不就是这样的吗?不必苛求青春是完美的,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它更具魅力。
渐渐地,少年们长大了,他们开始和以前听说过的生活相遇了。他们发现生活与青春的不同之处太多太多,多到让自己无所适从,多到不知所措,多到想要继续躲在青春的怀抱里,任性地不愿长大。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生活还是将他们包围了,他们开始适应,开始改变,开始成长。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烦恼和许多令人头疼的事,自己疲惫不堪;懂得了“生活充满劳绩,但仍要诗意地栖居”;明白了美丽的坚持有时只是徒劳,只会耗费心力,却毫无回报;懂得了“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不是所有喜欢的东西都要占有它,得到它;懂得了“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的涵意。生活就是如此,适应它,并不是变得世故,变得圆滑。而是保持心中的棱角,但与这世界相遇时,收起棱角,与这世界、与这生活握手言和,在生活中,怀着青春的心,成长成自己所期待的样子。
所以,少年们,怀揣着青春赋予的满满的正能量与生活握手言和,去努力地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