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风波】
一天早上,街头车辆川流不息,人声鼎沸。
“玉米要吗?新鲜滚烫的玉米——”一位老妇人挎着竹筐,挤在人群里,不时叫卖几声。“喂,来十个玉米,快点快点。”一个青年急匆匆跑过来。老人不禁有些欢喜,买主真大方,一次就要十个。她忙掀开裹在筐上的棉胎,垫上纸,捧出十来个玉米让青年选。
那青年心不在焉,随手拿了几个让老人装在袋子里,一边递过钱来。“哟,是一百元地呀。你等等。”老妇人把手伸进衣服里摸索了一阵掏出一叠钱,一五一十地数起来,先是十元的,然后是五元的,再是两元一元的,最后连五毛一毛都凑起来,还差了两三块。
“那怎么办呢?”老妇人有些为难,这么大笔生意她可不愿意这么错过,忽然她灵机一动对青年说:“你等等,我这就去兑开。”那青年拉住她:“算了算了,就差那么几元,快找钱吧。”“那哪行?这样吧,再加几个玉米好吗?”老妇人又在袋里塞了几个玉米,青年怔了一下,接过袋子走了。
“玉米要吗?玉米——”
老妇人擦擦汗,捏捏兜里的钱,摸出那张百元大钞去买早点。小店的老板接过钱,照了照,用手指一捻说:“老太太,您换张钱吧!”“怎么啦,这钱——”老人有些吃惊。老板看看她说:“实话对你讲吧,这钱是假的。”“假的?”老妇人惊愕地瞪着老板,呆住了。“假的?怎么会呢?……”老板把钱递给她,肯定地说:“是假的!”老妇人机械地接过钱,呆呆地走了几步,一下瘫在路口,抱着筐子哭起来。
人群围过来看,知情后,有人叹息,有人同情,也有人建议老妇人把钱用出去。老妇人只管抱着筐子哭:“我给了他九十多块钱,还给了十多个玉米……”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人走过来,把钱拿在手里偷偷的换了一张,故意看了看说:“这张钱是真的。”老妇人半信半疑,那位中年人来到小店老板面前,眨了眨眼睛说,“老板您看错了吧,这钱是真的。”老板心领神会看了看说:“对不起,刚才看错了,这钱是真的。”老妇人立即破涕为笑。
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轻人心灵的丑恶和那位中年人身上所闪耀的人性的光辉,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崇尚美德。
【篇二:幸福的模样】
夜深时,万籁俱寂,白天的喧嚣都睡去了,晚风习习,只有月亮洒落一点光芒在漆黑的大地。冷寂的夜里,棉被给人们带来了厚实的温暖,它散发出阳光的气息和幸福的味道。
外婆家在百里之外的乡下,我在那里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外婆的田地里有一片很大的棉花地。九月,阳光正好,花儿果蔬争奇斗艳,棉花成熟了,枯黑的细枝上爆出柔软的一朵朵棉桃,我认为洁白的棉花最是简洁朴实,也最美丽。外婆摘棉花时总是叫我帮忙。棉花看似柔软其实很有韧性,它们轻盈柔顺地落在外婆粗糙的大手里。我经常摘一朵棉花偷偷插在外婆的鬓间,恍惚间就分不出棉花和她雪白的头发了。外婆则编个棉花环给我,白白的一圈编在头发上甚是好看,我开心得直在棉地里打滚。
棉花总是深藏不露,柔软洁白蓬松的身子下面,悄悄孕育新的生命。
傍晚时分,一家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坐在院子里与外婆一起拣棉花。我笨手笨脚,不是棉花籽上沾满白色的棉丝,就是还残留一两粒棉籽在棉桃里。外婆手把手教我拣棉花籽,她的手不像棉花一样白而柔软,布满了沟壑,可却和掌心里的棉花一样温暖。她的手轻柔地包围着我的手,像落日里的棉花一般温暖。
有一天清晨,外婆带着精心拣好的一大袋棉花去往县城,直到傍晚,她才踏着月色回来,手里抱着一床纯白的棉胎。记忆里的棉胎总是有点泛黄,可外婆手中的棉胎是那么的洁白,干净。这天夜里,我就盖着白净喷香的棉被睡觉。外婆依旧在月下的小院里分拣一筐又一筐的棉花,而白云般轻盈的棉花拥簇着我暖暖地睡香。
过了一冬又一冬,花花绿绿的被单下,还是当年外婆送给我的棉胎,一朵朵洁白的棉花,常常潜入我的梦境,点缀七彩的梦。我觉得幸福就像棉花,简单而朴实,柔和而温暖,能在每个凄冷的夜里与这温暖的棉花相拥,这就是幸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