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闽南话】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方言。当地的人们用当地的方言交流较多。在这段时间里,我也去好好了解了一下泉州南安,我们老家的方言——闽南话。
首先我最想了解的是那边人们对闽南话的看法。但因为我还未回南安,所以我先询问了自己的亲人。有的说,闽南话应该也算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吧,要把它传承下去;也有的人说,长辈都说我们是闽南人,要学好闽南话,我就学了呗;还有人说,闽南话是现在很通用的语言了,听说连外国人也懂,要是我们自己连自己的方言都说不好,那怎么行?一定要学的!不学不行!
问了许多亲人,大多都是说:闽南话学好了一定有用。就连我妈都常常对我说:“后悔当初让你外婆带你时没让她都和你讲闽南话,搞得现在闽南人不会说闽南话。”我也很无奈好不好!
在闽南语的传承方面我了解的不多,也就不班门弄斧了。但对于说方言,我还得提那么一提。因为我学闽南话较晚,不会说和听不懂是常发生的事,有几次回老家,就出了洋相。
有一天我去我堂哥家,他家有两个孩子了,一个只比我小一岁,另一个也七岁多了。那天下午,嫂嫂用闽南话问了我一句“你要吃什么东西吗?桃子还是李子?这里还有鸡爪,要的话自己拿。”
我当时就有点蒙了,为了掩盖一下我的小小无知,下意识“嗯”了一下。那个只比我小一岁的侄子看了我一眼,好像看出来我没听懂,给我又翻译了一遍,我才算是听懂了,也快速回答了,但说不尴尬是假的。
还有一次是和几位姑姑,几个表姐表哥,几个叫我小姨却还比我大或跟我差不多的外甥外甥女,还有那个七岁的小侄子在一起闲聊。刚好聊到一个话题,有位姑姑问了我们这些小辈一个问题,大部分人都回答了,偏偏就我没反应过来,被笑话了好一阵子。
看来,是得学好闽南话了,毕竟:“学好闽南话,走遍东南亚”。
【篇二:我的童年梦想】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我自幼便居住在沿海边,与这方水土从未分离。每日,餐桌上,都是海的恩赐:鱼、虾、海带……假期中,我也都是与海相伴。对于海洋的好奇心,也就此萌生。
我曾问过大人:海的另一边是什么?他们总是笑而不语,留下一句“好好学习,长大了你自会明白。”只留我一人独自惆怅。而年老一点的老人们,总会语重心长地激励我:“你要努力一点,有本事了就能走出这片海,到另一个城市打拼。”从此之后,我便明白,努力才是我梦想之船的风帆,只有长久的努力,才能将我推得更远,看到更多的风景。
时光如梭,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傻乎乎的小屁孩,我明白了海的尽头,是另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那儿也是以捕鱼为生,那儿的居民也以海为生。
一座五里桥,能将安海与水头连接,而这一片大海,则牵连着两个城市。假期回来,我不再像以往那样,跳起来追寻海的尽头。“出海去看看吧,你小时候不是经常念着要和渔船一起出去吗?”就这样,我被母亲强行塞上了渔船,跟着渔民们,驶向海的另一边。
其实,两座城市,距离并不远。
一下了船,就是一个海滩,夕阳的一半已沉没在海水中。我不禁哑然失笑,曾经也有一个女孩儿,努力跳着向这儿招手,而如今我在这儿,红了眼眶,与她相望。
我与她挥手,轻语一声:“再见了,我的梦想,我的童年。”
【篇三:闽南茶文化】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习俗串通和宗教信仰,而闽南,更是有着自己传统的文化。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闽南的茶文化。
古人曾说:“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在闽南,人们一般都都喜欢品“铁观音”,“铁观音”正如青橄榄,入口略些苦涩,但这苦涩中以蕴藏着丝丝甘甜,一口下肚后,肠胃顿时清爽起来,仿佛被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系列的甘甜,怎能不叫人回味无穷?
别光说茶,懂得择茶、泡茶、品茶也是极关键的,瞧,机会来了,有一回,爸爸准备去一个好朋友家泡茶,而且那朋友还是懂茶之人,我顿时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争先恐后地说要跟去,这些天我一直在阅读有关“茶”的书籍,对那些文章早已感到倦怠,倒不如真真切切地用舌头“阅读”呢!
到了叔叔家开始泡上好的“铁观音”王叔叔就边烧开水边给我们讲述泡茶的程序。“首先,把茶叶倒入烫洗过后的茶具,用几勺沸水烫洗一下,把茶身上沾的灰尘冲刷掉。”说着,王叔叔就真的把茶叶烫洗了一遍,然后再把茶具倒满沸水,本来蜷缩的茶叶缓缓地舒展开来,仿佛刚出浴的少女。
王叔叔接着说:“斟茶也是大有讲究的”,随后他合上了茶盖,用食指轻轻抵信茶盖,并九十度翻转。“泡茶过程可以轻轻晃动茶水,使茶叶的甘冽能更好地散布开来。”
约莫这样过了三分钟,王叔叔才将茶具里的茶筛选后倒入每个人的杯中,我不由自主地闻了闻“铁观音”的清香,并抿了一小口,真是如书上所说的“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这次经历让我见识到了闽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我们闽南人不正如“铁观音”一般勤奋努力,吃苦耐劳,敢爱敢拼吗?闽南人将这种茶的精髓与精神融入到自已的生活中去,无疑是中国丰富茶文化里一朵灿烂的奇葩。